花廳之中

翰林侍講學士徐開已坐在楠木靠背椅上恭候了一會兒,其人一襲五品青袍官服,面如冠玉,細眉頎面,頜下留著短鬚,正襟危坐。

忽而聽到腳步聲從外間傳來,放下茶盅,離座起身,只見一個蟒服玉帶的少年進入花廳。

徐開整容斂色,拱手道:“下官見過永寧伯.”

賈珩點了點頭道:“徐侍講免禮,快快請坐.”

說話間,兩人分賓主落座,倒也不是第一次見面,之前在京中就有相見。

賈珩打量著徐開,聲音溫和問道:“徐侍講是什麼時候到的洛陽?”

“下官昨日方到.”

徐開說道。

賈珩點了點頭,寒暄道:“韓閣老先前應已說過,如今河南汝寧、開封兩府歷經民變,兩地多缺官員主事,有徐侍講這樣的經世賢才來河南牧守地方,是兩府百姓之幸.”

韓癀舉薦徐開來河南履任地方,賈珩當時欣然應允,也有還掉韓癀昔日幫助賈政升遷通政司的人情用意。

徐開微微垂眸,以示謙虛說道:“下官來河南,只求安治一方,為朝廷分憂,永寧伯總督河南軍政,但有差遣,還望指派.”

縱然是翰林清流,到了地方,面對封疆大吏,也要暫且隱忍。

賈珩也不在意,道:“汝寧府方歷民亂,百廢待興,徐侍講如知汝寧府事,當從何處入手?”

眼前這位翰林侍講,相貌儀表堂堂,溫和儒雅,並無驕橫之氣,不過此人是陸理好友,當然,也不能先入為主。

徐開原為翰林侍講,出來顯然是要知一府之事,否則外派一個知縣,清流勢必一片譁然。

徐開面色如常,思忖了下,說道:“如永寧伯陳河事疏所言,治豫首在重農,重農首在水利,下官如治汝寧,當會從農田水利之事入手,汝寧近五年來,累受旱災,連年歉收,災情嚴重時,甚至有因旱絕收之事,而汝寧府下轄八縣一散州,其內有汝河,信陽州更臨淮河,可引兩地之水,灌溉糧田,同時下官於刑名辨明冤枉.”

賈珩點了點頭,上下打量了一眼徐開,說道:“徐侍講是有備而來啊.”

這些都是他在河南正在做的事兒,徐開分明來之前,下了一番功夫。

當然,是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仍需觀察。

徐開道:“不敢,只是來之前看了一些河南諸府縣誌,有所瞭然,對永寧伯治豫之舉也有觀察,重農務本,辨明冤枉,是謂米粟無匱則民安,曲直無枉則少怨.”

說到最後,似頗為推崇賈珩在河南的治政策略。

“徐侍講既知本官在河南治豫情事,可知本官在諸省縣鄉亭裡,整頓吏治,查察冤獄,剷除劣紳?”

賈珩面色平靜,開口問著,只是目光卻落在對面青年面上。

官場之上,多是對上司是狗,對下屬是狼,對同輩是鬼的文臣。

聽其言,觀其行而已。

徐開沉吟片刻,說道:“據下官所知,永寧伯懲治者,多為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的豪強劣紳.”

這就是賈珩的偽裝,以刑名之法,堂堂正正拿人,並沒有在縣鄉亭裡進行鎮反。

賈珩放下茶盅,目光凝了凝,不置可否,而是轉而道:“汝寧府是除卻河南府外的產糧之地,田野平曠,但近些年匪盜叢生,稼穡荒蕪,前汝寧知府錢玉山在先前汝寧民變中更是貪生怕死,變節投敵,本官已著河南都司相關軍將先從汝寧府重建府衛,汝寧府民政則需廉直有為之幹吏知府事,撫民生,如此才復隆治舊觀,徐侍講如知汝寧府事,幾年可得安治?”

徐開情知自己得了認可,看著對面年輕的過分面容,說道:“制臺大人給下官三年,定能使汝寧大治.”

賈珩默然片刻,說道:“三年一任,可觀成效,不過今歲汝寧先亂後旱,戶口流失嚴重,情形更為艱苦……”

說著,沉吟了下,說道:“藩府中尚缺一參政,徐侍講不若先在藩司供職?更得發揮所長?”

參政是從三品官,比之知府還要高一級,按理說翰林侍講出來,多半也能升個參政。

徐開面色一肅,拱手道:“下官無懼艱苦,唯願知守一方,還願永寧伯成全.”

宰相必起於州部,他為一任知府後,也能對大漢地方州縣有所瞭解,為將來進入內閣也有一筆厚重的履歷。

如果在藩司為參政,實是副手,難做出實績來,再說如為知府,等有了功績,縱是升為布政使也未必不能。

賈珩面色頓了頓,看著一臉懇切的徐開,暗道,這就是朝中有政治資源的官吏,主政一方不怕被焊在地方。

正要出言,忽而,眉頭皺了皺,看向屋內突然昏沉下來的光線,抬眸看向外間,不知何時,天色似乎昏暗了一些,低聲道:“這是要下雨?”

說話間,離座起身,舉步來到廊簷下望向天空,只見大日被烏雲遮蔽,似乎有團團烏雲正在天邊匯聚著,而颳起了風,原本炎熱的天氣一下子涼快樂許多,只是迴廊上的燈籠連同院牆下的樹木枝葉也隨之搖晃了起來。

真應了他前日一句話,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徐開也從座位起身,來到廊簷下,抬眸看向外間的天象,神色凝重道:“這時正是農忙,天似想要下雨.”

雖然河南因旱災歉收,但還沒到絕收的時候,這時候正處農忙時節,下雨肯定要影響到收麥。

賈珩擰了擰眉道:“像是陣雨.”

徐開:“???”

賈珩道:“這是雷陣雨,不過,這是入夏後,暴雨成汛的前奏.”

黃河開封段河堤已經修繕加固好,但歸德府一段還沒徹底修好,到月底才算竣工,老天當然不會等著他把河堤修好才下雨,現在已經有了苗頭。

事實上,暴雨成汛原也不是突然從天上倒水,然後瞬間黃河洶湧咆哮,洪汛之期前來……嗯,那是玄幻。

而是從第一場雨,斷斷續續,可能連著暴雨、陰雨交錯連綿一個月,尤其是中原、淮南之地,冷熱氣流形成鋒面雨,可能連續一個月,然後把江河湖泊都填滿,在淮南喚作梅雨時節。

五月五端午,也就是陽曆六月中旬,原就是下雨的時候。

紅樓夢中,寶玉端午節那天在王夫人屋裡調戲了金釧,然後一下子跑掉,然後見到齡官畫薔,淋了一場雨,回去給正在怡紅院裡玩水的襲人一記窩心腳。

徐開眉頭緊皺,目光驚異地看向賈珩,問道:“永寧伯先前說暴雨成汛,莫非應在此處?”

賈珩面色凝重,說道:“這個不是我說的,現在只是第一場,後續還有連著幾場,徐侍講,本官就不留你了,待佈置完夏糧搶收事宜,要即刻前往歸德府視察河堤.”

好在中原大地乾旱了太久,不少小河以及湖泊都乾涸,還有一些時間,應該足夠搶修河堤。

徐開面色凝重,拱手說道:“那下官告辭.”

說著,就待心事重重離了賈府。

賈珩喚住徐開道:“慢著.”

在徐開詫異的目光中,賈珩面色一如既往的平靜,吩咐著一個丫鬟道:“來人,給徐侍講拿一把傘來,這回去驛館,再淋了雨生病就不好了.”

那丫鬟應了一聲,然後一路小跑從廂房中拿了一把傘,遞將過來。

徐開心思複雜,拱手道:“多謝永寧伯.”

說著,接過雨傘,沿著綿長迴廊離了賈府。

待徐開離了府中,回頭看了一眼賈府門樓的上空,只見天空烏雲凝聚,厚重雲層之中有著一道道電弧亮光,分明是暴雨傾盆之前的天象。

連忙撐開雨傘,果然,西方天際聽到“咔嚓”一聲,“轟隆隆”一聲巨響。

原本團聚在雲層的雨滴,再難支撐不下去,“嘩啦啦落”下雨來,不多一會兒,整個街面籠罩在濃重的雨霧中。

徐開面色凝重,撐起雨傘,沿著街道向驛館而去。

入夏後的第一場暴雨,不期而遇,就在崇平十五年的端午節,落在河南的大地。

賈珩這邊兒則從花廳沿著抄手遊廊,來到後宅,正好迎上一襲青色長裙,挽著飛仙髻,玉容晶瑩明媚的咸寧公主。

“先生,下雨了.”

咸寧立身在月亮門洞前廊簷下,眺望著庭院中的雨景,秀眉擰起,轉而明眸熠熠閃爍地看向對面的少年,又喃喃重複道:“先生,下雨了。

“是啊,如是再晚半個月下就好一些,那樣搶修河堤時間更為寬裕,農忙時節也能迅速過去.”

賈珩嘆了一口氣說道。

咸寧公主近得前來,冰肌玉骨的明麗玉容上見著關切,清聲道:“先生要去開封府那邊兒?”

說著,跟著賈珩相伴前往後宅,此刻天空雷聲隆隆,雷鳴電閃,不多時,已是暴雨傾盆,“嘩啦啦”落在屋脊簷瓦上,狂風吹動著樹枝,驅散著炎炎夏日的暑氣。

賈珩道:“去歸德府,開封府那邊兒還好,等會兒在河南府佈置搶收夏糧事宜就啟程,對了,還要給神京飛鴿傳書,遞送訊息.”

咸寧公主聲音輕快道:“先生,如是下著雨,飛鴿也飛不過去.”

賈珩笑了笑,原本凝重的情緒也緩解了幾分,道:“你不說,我都忘了,那就再著快馬六百里急遞奏疏,北方謹防夏汛,淮揚謹防梅雨.”

咸寧公主想了想,輕聲道:“先生,這下朝堂那些人,也能夠消停一些了?”

這些時日,她也聽四舅舅和舅媽哪裡提及一些風聲,說是勞民傷財,瞎折騰之舉。

賈珩搖了搖頭,說道:“久旱成雨,下雨倒是正常,就怕這場雨真的造成洪汛,一旦黃河決口,千里盡成澤國.”

“先生,我也隨著先生前往歸德府?”

咸寧公主明眸熠熠,忽而說道。

兩人已經進入後院廳中,此刻晉陽長公主以及清河郡主、元春、探春、湘雲都在花廳中等候。

晉陽長公主笑了笑,看著進來的兩人,道:“你們兩個要去哪兒,也和我們說說?”

迎著一道道關切的目光,賈珩說道:“今天連夜去歸德府,巡視河堤.”

元春豐潤玉容上見著擔憂,問道:“珩弟,可是因為這暴雨?”

賈珩點了點頭道:“梅雨時節,今年的夏汛,只怕要來了,時間或還有些倉促,一些河堤還未徹底竣工,需得搶修,我親自去看看才放心.”

黃河在河南的河段,他倒是不怎麼擔憂,十餘萬軍民齊心協力,就是淮揚之段,如果梅雨大起,連綿近月的暴雨,江左之地只怕要出問題。

一席話說的幾人都是擔憂起來。

晉陽長公主輕聲道:“子鈺,先用飯罷.”

“嗯,先用飯.”

賈珩落座下來,開始用飯。

這次下雨從午時之末,一直下到未時初,方小了一些,然後暴雨才漸漸停住,而後天穹上又出現了太陽,似乎晴朗了下來,但天空上的雲層仍是以一種迅速的速度向南方運動,這就是夏季鋒面雨的雲象。

賈珩在府中用罷午飯,寫了一封奏疏著劉積賢派錦衣以六百里急遞,送往神京,而後在未時三刻時候,前往河南府衙召見河南府的官吏。

此刻,河南府衙內已經人頭攢動,官員聚攏在一起,議論紛紛。

河南府府丞謝興科道:“這雨下了一場,又停了,究竟是個什麼情形?”

“這隻怕得問老天爺去了.”

河南府通判伍宗義嘆了一口氣,接話說道。

河南府尹孟錦文眉頭緊鎖,沉聲道:“這樣的暴雨有兩三年沒下著了,只怕不是什麼好兆頭.”

官廳之中,河南府中的眾人都是七嘴八舌議論著。

大漢北方諸省累年大旱,夏天連晴一個月都有,這樣的暴雨的確有兩年未見,哪怕短暫,可方才那副天象大變的模樣,在河南府官員記憶中,已好幾年未曾見到。

“制臺大人到.”

就在這時,從後堂傳來錦衣府衛中氣十足的聲音,官廳中原本嘈雜的聲音為之一頓。

而後賈珩一身蟒服從府衙後堂,進入官廳,坐在條案之後,目光看向下方一眾河南府的官吏。

“我等見過大人.”

河南府官員齊齊見禮說道。

賈珩看著下方一眾官員,道:“諸位都免禮罷.”

“謝大人.”

官廳中齊齊響起眾人的聲音,然後紛紛起身。

賈珩面色沉靜,說道:“諸位方才也見到了,入夏後第一場暴雨來臨,於我河南卻不是好事兒,如今正值農忙,百姓也正在搶收麥糧,恰逢這天象大變,河南府府縣官員接下來要組織人手,幫助百姓加緊搶收夏糧,而本官也要領親衛前往歸德府督修河堤.”

歸德府的黃河河堤雖然殘破情況略好一些,但仍需要修繕,以備無虞。

下方河南府的官員,聞言,心頭一驚,面面相覷。

永寧伯要前往歸德府,難道真有暴雨成汛之憂?

孟錦文面色憂心忡忡,拱手道:“制臺大人,今夏可如前五年那般有連綿之雨?”

賈珩道:“這個誰也說不準,不過防範一番總是好的.”

說著就開始分派任務。

過了會兒,一個書吏進入官廳,稟告道:“制臺大人,翰林侍講學士徐開遞上拜帖,說是來拜見大人.”

賈珩心頭微微詫異了下,吩咐道:“讓他在偏廳相候,本官正在佈置公務,等會兒過去.”

而後交代了河南府的官員,另外以總督名義,向河南諸府傳令,著加緊收割夏糧,然後才來到偏廳。

“下官見過制臺大人.”

徐開拱手道。

“免了.”

賈珩問道:“徐侍講不是回驛館了嗎?何時啟程去往汝寧上任?”

徐開卻沒有回答,而是問道:“制臺大人要往歸德修堤?”

賈珩點了點頭,面色憂慮道:“歸德一段河堤,還在加緊修築,本官還有一些不放心,這近月時間能把河堤還有引河挖好,心裡也能落定一些.”

徐開沉吟片刻,目光緊緊盯著對面的蟒服少年,說道:“下官願隨永寧伯同去.”

賈珩皺了皺眉道:“為何?”

徐開解釋道:“下官知汝寧府事後,廣修水利,如今黃河河堤修建如火如荼,下官先看一番修河之事,下官之前對此事並無經歷.”

賈珩面色怔了下,目光深處現出一抹激賞,說道:“也可,修河之事牽涉方方面面,是需得心頭有數,等會兒,你先回去安頓家小,等會兒在河南府衙等候本官,隨本官連夜前往歸德府.”

這位徐侍講倒是位踏實肯幹的清流。

徐開拱手說道:“那下官告辭.”

……

……

神京,三天之後,大明宮,含元殿

崇平帝召見著內閣閣臣,軍機處,六部尚書、侍郎等眾大臣一同議事,此刻下方十來位朝堂重臣,黑壓壓一片。

這位中年天子面色冷硬,不見太多神色,拿著手中的奏疏,只是聲音中難掩一絲異樣,說道:“永寧伯在河南遞送來的奏疏,諸卿可都看到了?朕和賈子鈺早就有言,入夏以後,久旱必雨,內閣即刻行文北方諸省提防雨汛,搶收夏糧.”

賈珩所上奏疏走的是通政司,提出了河南境內入夏以後,下了第一場暴雨,提醒朝廷重視洪汛之災。

而此刻崇平帝所言,幾有“我和科比合砍八十一分……”的即視感。

楊國昌面色難看,蒼聲說道:“聖上,北方諸省眼下並未有奏疏遞送,想來只是河南一地下雨,入夏以後,原就天象多變,河南經年不雨,下雨也屬常事,如今各省加快收割夏糧,抓緊晾曬,縱是有雨也不會阻礙夏糧徵收,還望聖上放心.”

天子對小兒之言簡直奉若神明,下雨又能如何?

下一場雨而已,小兒自己都在奏疏中提及,“所謂雷陣之雨,雨伴雷聲,倏來倏去……”

當然後面還有話。

崇平帝目光閃了閃,問道:“江淮之地呢?南河河道衙門可有奏報?漕運總督杜季同的奏疏,今年梅雨在江淮之地來了沒有?”

梅雨之汛在隆治年間就有,崇平帝自然有印象,只是這幾年北方大旱,黃河反而平靜了許多。

這時,韓癀拱手說道:“回稟聖上,江淮之地也並未有奏疏來報,許是還在路上,也未可知.”

遲疑了下,終究補上一句。

這時候,江淮之地仍是豔陽高照,晴空萬里,不見一片雲彩,梅雨陰雲移至江淮,顯然還需一段時間。

崇平帝道:“即刻行文南河總督衙門、左副都御史彭曄,右僉都御史於德等相關吏員,著彼等檢視河堤,以備夏汛,另命淮揚巡撫、漕運總督杜季同,時刻關注天象,如淮揚之地確有梅雨來臨,即刻六百里加急來報,不得有誤.”

“是.”

韓癀拱手應是。

崇平帝道:“據永寧伯所言,這可能是入夏暴雨,北地諸省要謹防洪汛,加緊興修水利,黃河沿河之地,不得有失!”

下方趙默眉頭緊皺,對崇平帝的句式有些聽不慣。

據永寧伯所言……

退一萬步不說,不過是下了一場雨而已,何以至此?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與智而謀

K蕭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