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咸陽。

王宮內殿之中,以往沒多少人的內殿,此刻卻站滿了一個個穿著秦國官服的官員,這些官員面貌都十分年輕,寥寥六七個老者,穿著紋路官服,戴著高山爵,站在前面。

這些人便是秦國朝堂的博士,以及諸多郎士,如世人熟知,秦有博學通古之士,更有郎中令麾下數百郎士。

前者容易理解,如昔日楊憲十分尊敬的博學之士唐秉、崔廣,這兩位過了六十的老者,便是後面為保楊憲,而來到咸陽,並且留在咸陽。

而郎中令之下的郎,為待選之官,有評議國事的議郎、有陪侍皇帝車駕的中郎、侍郎等,幾乎絕大多數,都是朝堂官員之子,以及地方將領之子。

“吾以為,武成君!”

“震君,武攝六國之意,此為極好!”

“武攝六國,當以平君、安君之意,然又實屬不妥!”

嘈雜不休的議論聲中,一個個年輕俊秀的郎官,互相議論起來,而言語中,都離不開一個‘君’字,顯然都在擬定一個君稱。

這些郎官都是出身官員、將領之戶,不僅出身顯貴,與生俱來的模樣,也是頗為俊美。

不過隨著一個‘武仁君,是以湛盧之劍者’的聲音響起,想原本嘈雜議論的諸多人紛紛冷場,轉頭看過去,當看到是一個剛來沒多久的年輕侍郎時,這才搖頭挪開視線。

王上要為白衍封君,這個所有人都沒意見,畢竟白衍的功勞在哪裡,先是滅魏,後又為秦國尋得消失五十年的九州鼎,給一個沒有實權的君號,這說得過去,更何況白衍都有封地。

但湛盧,昔日王上賜白衍湛盧之時,別說他們,就是天下人都頗有爭議,加之白衍滅魏的手段。

這個仁君,他們可不敢苟同。

內殿中。

正當所有人爭論不休之時,在一眾宦官、侍女的跟隨下,嬴政的身影緩緩來到內殿。

“拜見王上!”

“拜見王上!!”

見到嬴政到來,無一例例外,所有博士、朗士,全都安靜下來,對著嬴政拱手輯禮。

“諸位商議如何?”

嬴政眼神掃視眾人一眼後,方才輕聲詢問。

此刻嬴政心中滿是期待,白衍至今未曾賞賜,而九州鼎的訊息,已經傳遍天下,這段時日前來咸陽計程車人,都遠超從前。

白衍封君之事不能再耽擱下去,嬴政想要讓白衍封君之名,隨著九州鼎的訊息,傳遍天下。

也藉此告知天下世人,入秦立功者,有功皆賞。

想到白衍。

嬴政此時,實在是恨不得立即下令讓白衍迴歸咸陽,昔日得到九州鼎的經過,即便至今回想,嬴政都依舊滿心激動。

可偏偏白衍不在身邊。

這讓嬴政心裡有說不完的話,卻無法詢問白衍。

方才嬴政都還在心想,也不知道白衍哪裡的情況如何,畢竟楚國已經派遣項燕統領大軍,前往曲阜一地。

“王上,臣以為,當是取‘安’‘平’二字!”

莫侍郎緩緩上前,在眾多郎士之中,莫侍郎的資歷與年紀,都要高上不少,這也是為何能站在那些老者身旁。

“臣言,忠字!”

“王上,臣言,水!五行之說,洛陰在水!”

劉侍郎、移侍郎聞言,也紛紛各自拱手諫言。

這幾個朗士的話,也讓身後數十名侍郎再次小聲議論起來,秦國有朗士數百,能來內殿者,無一例外,皆乃才士,在秦國為官已經是板上釘釘,眼下都紛紛議論莫侍郎幾人的話。

嬴政站在王座前,看了眾人一眼,對於這幾個朗士,嬴政十分熟悉,聞言後,面色思索,卻並未著急做出決定。

“幸善!”

嬴政目光這時候注意到一個面露沉思的朗士,開口詢問道。

對於這個辛勝旁族的子弟,嬴政印象很深,當初候選中常侍之時,除去蒙毅外,在其他諸多子弟中,這個幸善便在其中。

“王上,臣以為,或可‘忠’字!”

幸善見到嬴政的詢問,又見到其他同僚的眼神看過來,甚至那些老者,自然不敢託大,轉頭看向嬴政後,便抬起官服繡袍,對著嬴政打禮。

不過看幸善的眼神就看得出,其實幸善也在想著其他的字,取代這個忠字。

想到這裡,幸善不由得看向一旁的好友,鐵侍郎。

鐵侍郎這時候搖搖頭,他想的定,恐怕難以說服其他朗士。

“可還有其他之選?”

嬴政聽到幸善的話,便看向其他人,繼續詢問道,最終在商討中,嬴政讓宦官把一根根竹簡交給所有侍郎,讓其各自寫上想的字,或者支援那個人所諫言的字,附贈其意。

許久後。

在諸多宦官的忙碌中,統計出來,得到最多朗士讚許的一共有三個。

靈侍郎、移侍郎的‘水’字,孤侍郎的‘淼’字,還有郝侍郎的‘烈’字!

其中郝侍郎的烈字用意最好,自周始: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

不僅僅是嬴政,就是唐秉、崔廣等一眾老者,也對這個字,紛紛點頭,仁字或許會有爭議,但烈字,白衍確實是當得起。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間鏡鑑

明月山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