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說完,出門而去。

馬政的腳步聲漸漸遠去,司馬展總算一身輕鬆。

起身回書房,今日可是一波三折啊!司馬展邊走走邊想邊搖頭。

“爹,義父要下山?孩兒也要去!”

司馬展剛走至書房門口,十歲的獨子司馬舉不知何時跟在後面,突然問道。

“嗯!”

司馬展不置可否,轉身進書房。

“那孩兒也要去!”

司馬舉脆生生地說道。

“胡鬧!你義父下山是去辦大事,你去搗什麼亂?”

司馬展臉一板。

“孩兒不管,孩兒就要去!”

司馬舉又說。

“你義父是去辦事,不是去玩兒!”

司馬展望著愛子司馬舉,心中想發怒,卻一時提不起氣來。

本欲拍打案几的手,反而放在司馬舉齊於自己胸口的肩頭撫摸。

司馬展一心學武,三十歲才結婚,三十五歲生下這個孩子,孩子他娘又因第二次難產而亡。

司馬展醉心武學,無意續絃,故而對這愛子疼愛有加。

管家田隆自然對這小少爺溺愛無比,見司馬展難以照料,提出收司馬舉為義子。

田隆老家在大同,十二歲家中遭遇不幸,淪為乞丐,十四歲時被行走江湖的司馬展收留在身邊,此後一直未離左右。

司馬展後來和結拜兄弟盧嵩、錢望一同拜龍虎山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為師,田隆便留在龍虎山腳下,自己搭個帳篷,以候司馬展。

司馬展學了“正一派”功夫,又盡行傳授給田隆,因而司馬展和田隆關係,可說亦主亦僕、亦師亦友、亦兄亦弟。

基於此,田隆乃敢提出收司馬舉為義子,從而解除司馬展後顧之憂,浸淫武學之中。

“爹不答應,孩兒就去找義父!”

司馬舉見父親舉止有所鬆動,倔強地說道。

司馬展見兒子躍躍欲試,溫言解釋說道:“你義父是去軍營,小孩子怎能輕易進入軍營?你在家用心讀書練武,好好等義父回來才是!”

“不,孩兒去找義父說!”

司馬舉一頓腳,摔門而去,望著兒子氣沖沖的樣子,司馬展苦惱的搖頭嘆息。

不到一柱香功夫,司馬舉拉著田隆的手進書房來。

司馬展微微一蹙眉後,還是展顏對田隆說道:“田隆,舉兒不懂事,你也跟著胡鬧?”

田隆微笑著:“大哥,小弟覺得,舉兒想去,未嘗不可?”

司馬展略感詫異:“哦,你說說看?”

田隆得了司馬展鼓勵,感激地望了他一眼,接著說道:“舉兒今年也十歲多了,身高都快長到小弟的眼睛位置了,也該出去歷練歷練,長長見識。

我朝官軍軍營,自有慣例,允許自帶家屬,況且,此次官軍作戰,僅是平定亂軍,而小弟的任務,不過是保護童貫的安全。

童貫有十多萬官軍在手,自是安如泰山,哪會真用上小弟?因而,與其說此行小弟保護童貫,不如說是小弟看護舉兒。

小弟在舉兒身邊,自可確保舉兒無虞!”

司馬展聽了,想起自己十多歲便闖蕩江湖,而司馬舉尚有田隆看護,自然無話反駁,沉思片刻,說道:“你說的道理沒錯,但不知那馬政樂意不樂意!”

“大哥放心,馬政有求於大哥,此事絕不難辦!”

田隆幾乎是拍著胸脯說道,一邊的司馬舉聽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只差就欲“尥蹶子”跑路了!事已至此,司馬展也無奈,說道:“那你去和馬政談談,如他無異議,那,那就去吧!”

“好囉!”

司馬舉一蹦三尺高!歡天喜地出門,司馬展和田隆相視而笑!果然,田隆找馬政一說來意,馬政滿口答應,豪爽地表示:“司馬公子願參戰,我等求之不得!”

田隆再說明:“司馬舉還是位孩子!”

“無須多慮,我官軍十多萬人馬,缺一個孩子的口糧?”

馬政還是豪氣沖天。

第二天一早,“宜春山莊”通往袁山腳下的大道上,隨著塵土飛揚,三匹駿馬猶如一陣風,疾馳而下,馬上的三人,自然是田隆、司馬舉和馬政了。

三人下了袁山,縱馳官道,朝千里之外的杭州進發。

三人曉行夜宿,馬不停蹄,十天後抵達駐紮在杭州城外的童貫軍營。

童貫聽馬政彙報說,司馬展並未親自來見,心中有幾分不快,馬政擔心童貫責罵自己辦事不力,竭力解釋了一番,並添油加醋地敘說了田隆的武功高強!童貫聞方七佛無能力潛入軍營,又聽馬政說田隆武功卓絕,兼之平叛形勢一片大好,並未深究,囑咐馬政安排好田隆、司馬舉的住宿,自己忙於籌劃征討義軍事宜去了。

此時,童貫的十五萬大軍,已經將杭州城圍得水洩不通。

方臘義軍攻佔的杭州周邊州郡,都被童貫派軍收復,方臘唯有龜縮在孤城杭州,時不時派軍出城騷擾,可與官軍一接戰,義軍便潰敗。

失敗得多了,方臘也喪失了鬥志。

不得已,方臘等人焚燒官舍、府庫、民居,夜晚從杭州突圍逃奔,退到睦州青溪縣幫源洞。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獻祭宗門氣運

五蘊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