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門”大師兄說完,招手示意眾人再行圍攻田隆、司馬舉父子。

眾人蓄勢待發之時,不料,一位略顯年輕的漢子,掉頭向另一方向狂奔,大師兄一愣,大喊:“老八,回來!”

那老八已跑出兩丈開外,一心想著遠離這危險之地,逃命要緊,此時此刻,只恨爹孃少生兩條腿腳,哪裡理會大師兄?那大師兄一叫喊,他反而腳下發力,跑得更歡!大師兄見狀不由大怒,自己“大師兄”的威嚴,頓時被這老八擊得粉碎,是可忍孰不可忍?吼了一聲“懦夫!”

大師兄口裡吼完,一甩手將手中長劍狠狠擲出,長劍朝老八疾射而去。

那老八急著逃命,何曾想到“大師兄”會不顧同門情誼,遽然下殺手,疏於防備,長劍從老八後背直透前胸,老八悶哼一聲,向前撲倒在地,掙扎了幾下,頹然癱直,那柄長劍隨著老八的仆倒,栽在老八身上,搖搖晃晃,異常刺目!大師兄也不管他,俯身拾起另外一柄長劍,丟與此前右手受傷者,命他左手持劍,加入戰團,所剩共四人一起圍攏上來,預備對田隆做最後一擊。

田隆見這四人視死如歸的情形,倒暗暗生了一些敬佩之情,可他們如此頑固不化,心中又頗感惋惜,最後拿定主意,倘若能夠武力震懾,將其趕走,則儘量不殺,希望他們好自為之,況且,田隆欲留下活口慢慢逼問幕後指使者呢。

四人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突然不約而同聳身發動攻勢,刀劍齊揮。

原先,如不牽掛司馬舉,縱然“刀劍門”弟子原先有十人,田隆也未曾放在心上,況如今僅有四人。

但這四人抱有誓死之心,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的拼命打法,田隆也不好招架,因此也不敢大意,凝神接招。

教人萬難意想的是,四人發動後,大師兄不是向前攻擊田隆,反而抽身後躍。

田隆尚以為他乘機溜走,心中暗笑,心想,先前信誓旦旦,如今卻桃之夭夭。

突然腦袋裡靈光一閃,暗叫一聲“不好”,揮劍迅疾架開進攻的另外三人,腳下一點,縱身躍過三人,果見大師兄幾個騰縱,直奔站在樹下觀戰的司馬舉。

原來,“刀劍門”剩下四兄弟,見憑四人之力,欲劫殺田隆,勢必登天還難。

因此以三人誘敵,攻田隆,大師兄則虛晃一槍,不攻田隆,反而轉身偷襲司馬舉。

四人配合默契,教田隆措手不及,心急如焚之下,縱身越過三人後,腳下發力,口裡大喝道:“舉兒,小心!惡賊,你敢?”

其實大師兄如風奔來,樹底下的司馬舉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他悄然握劍在手,準備迎敵。

大師兄勢如奔馬,轉眼殺到司馬舉跟前,劍如流星,直刺司馬舉面門。

司馬舉運勁在手,腳底一滑,側身硬接了一招,大師兄見他主動接招,心中一喜,心想,你要送死,怨不得別人!此劍不曾將你刺死,亦要將你震死!身後田隆,見司馬舉主動接招,心中暗叫一聲“苦也!”

,心想司馬舉縱然不死,亦難免身受重傷。

心中一急,怒火登時衝上腦門。

騰身而起,人劍合一,向著大師兄後背而去。

大師兄和司馬舉兩柄劍一交接,只聽得“啪、啪”兩聲,兩劍同時折斷,大師兄右手被震得痠麻,直達肩背,司馬舉右手也捏著半截劍柄,臉上露出齜牙咧嘴的表情。

顯然,司馬舉未曾料到,簡單一接觸,所受震力如此之大。

大師兄更未料到,司馬舉年輕若此,內力竟深厚若斯!傻愣愣地不知該如何下步行動。

最吃驚的當屬田隆,適才廝殺中,田隆已知大師兄武功頗為了得,而司馬舉與他接招結果,兩人功力似乎旗鼓相當,能不讓他驚訝萬分?田隆心如閃電,慮及此,身劍已掠到大師兄身後,大師兄恍然驚覺,待要躲開,田隆的劍影猝然而至,大師兄縱有兵器在手,亦遠非田隆敵手,況手無兵刃,不到兩招,即手忙腳亂,狼狽不堪。

田隆對他偷襲司馬舉之行動恨之入骨,卻見司馬舉安然無恙,心中暢快,雖狠招連連,卻並未下殺手,存心戲弄與他。

大師兄又勉強接了兩招,身上已然中了六個窟窿,田隆見他鮮血淋漓,猶苦戰不休,又動了惻隱之心,本欲放他一馬,側眼一望,司馬舉尚用左手搓揉著右手掌,怒氣又生,一劍將其了結。

田隆結果了大師兄,停劍問司馬舉如何,司馬舉甩甩右手,連說“好麻、好麻!無事、無事!”

田隆尚不放心,伸出五指搭了司馬舉手腕,靜心切了片刻脈搏,不但感覺其心跳平穩如常,而且似乎感覺司馬舉有一股內力,這股內力,屬“正一心法”,似乎又不是純正的本派內力,但又一時說不出所以然,不由得滿腹狐疑。

可司馬舉畢竟安然無事,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田隆忙乎一陣,才想起尚有三“刀劍門”弟子在五十步以外,轉頭一看,不禁啞然失笑,三人蹤影全無,顯然是趁田隆忙於照顧司馬舉,溜之大吉了。

田隆尚不清楚是何人委託“刀劍門”弟子劫殺自己爺倆,心中頗感憂慮。

當下,兩人收拾好各自物品,上馬回袁山。

在回程路上,田隆問司馬舉為何功力大增,司馬舉以一直暗中勤加練習父親教導的“正一心法”內功,只是父親未加關注為由託詞敷衍。

田隆雖將信將疑,可又未發覺線索,畢竟,司馬舉內力大增是大好事,兼之田隆適才幫司馬舉切脈時,並未發覺司馬舉體內有很大異樣,只是感覺有些不對勁而已,因此也就並未追問下去。

打算回“宜春山莊”後,稟報司馬展,由他做處理。

原來林靈素所創“神霄心法”和“正一心法”同源不同派,雖練功方法不同,可練功結果近似,都屬正宗道家內力,故而田隆倉促之間未能察覺。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個明末位面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