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伯溫看來,朱元璋今天把他們幾個大臣找來,還訴苦“土地兼併不可遏制”。

這分明是想玩“杯酒釋兵權”那一套啊!!

當即跪下自責道。

“陛下,若大明遏制不住土地兼併,定然是臣等失責。”

“臣願意獻出臣所有共一萬三千畝土地,分發給無地的百姓。”

劉伯溫倒是做得相當絕。

畢竟他早就有了歸隱還鄉的心思。

正好趁這個機會,把田產都交了,順便可以辭官回鄉了。

不過,李善長和胡惟庸則是慌了。

老劉這做得也太絕了?

這麼直接的?

要不要跟?!

皇帝要是同意了,那不得讓他們三人當場辭官,還丟了所有田產?

你劉伯溫想歸隱,我李善長還想繼續當大明二把手呢!!

胡惟庸更是每天朝思暮想就是升遷啊!!

還沒做到丞相這一步呢,就要辭官了嗎?

可現在被逼到了這個份上,就算前方是一片火海,那也得跟了!

“臣李善長,願意獻出三萬田畝,還有五座宅院!分給窮苦百姓!”

“臣胡惟庸,收回乞田書,願意獻出五千田畝!”

“……”

這三個人的突然獻田,倒是把老朱整懵了。

正在談論處理兼併呢,怎麼直接開始告老還鄉了?

不過,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啊。

“還有這種好事?!”

老朱心中竊喜了一下。

他何償不想啊?!

但,現在不是時機。

北元尚在,福建沿海還有張士誠、陳友定的殘餘勢力。

徐達正在北方鏖戰,湯和則是在南方掃清。

現在就開始削弱功臣,功勳將士,豈不會直接寒心?!

“你們這是什麼意思?”

“咱以後建設大明,可離不開諸位的輔助。”

朱元璋馬上笑呵呵地說道。

李善長、胡惟庸總算是長舒一口氣。

官位、田產算是保住了。

“朕今天召你們來,就是要告訴你們一個道理!土地兼併問題,永遠無法徹底解決!”

“在這個前提之下,朕要你們,再給朕想出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

“遵旨!”

三個人連忙接下了旨意。

原來,朱元璋今天找他們來,真的只是為了討論兼併的問題。

只不過,給了一個前提條件。

這就有點意思了。

“這個問題,朕知道有些難度,限你們一日後,再給朕答案,你們先回罷。”

“臣告退。”

……

紫禁城外。

三人小心翼翼地出了宮門。

寒暄了幾句後,便各自離開。

還沒走幾步。

胡惟庸,就馬上恭敬地湊到李善長的面前。

“恩公,陛下他今天這個問題,著實奇怪啊……”

“說了多少遍,談公事的時候要稱職務。”

李善長不耐煩地說道。

“是!丞相大人!”

“丞相,陛下抑制兼併,已經頗有成效,為何又要開始談起此事。”

胡惟庸又問道。

“這個問題,本相一直也想不明白。”

“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解釋。”

“什麼?”

“錢糧!!”

“北方戰事吃緊,什麼事情,能讓陛下如此上心?!唯有錢糧!”

“陛下重提抑兼併,無非,是想繼續壓榨一波士族勳貴,讓大家捐錢捐糧罷了。”

李善長撫須,眼睛之中,閃爍著莫名的自信。

“丞相高見!”

“既然知道了陛下的意思,那就有了應對辦法了。”

胡惟庸如獲至寶,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

誠意伯府。

劉伯溫回去之後,便一直心事重重。

因為他覺得,今天的陛下,有大不同。

“奇哉!奇哉!”

“陛下的進步,何其神速也!”

他心中回想著今天陛下所教道理:

兼併永遠無法解決,只有以此為前提,方可再考慮解決兼併。

此等充滿哲思的言語,堪破千古,震撼人心。

劉伯溫覺得,陛下能有此變化,只有兩個解釋。

一,陛下真的是頓悟了。

二,陛下遇到了高人。

而且,後者應該更有可能!!

“難道,陛下真的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點?”

“會是誰呢?”

“難道,宋濂、葉琛他們又給陛下推薦隱居的人才了?或者,是天界寺的某位高僧?!”

“如果真的此行高人,我怎麼會不知?”

劉伯溫一時想不明白。

在他的交友圈中,覺得沒有一個人會有這種覺悟,就算有,也不敢和朱元璋直說。

如果真有那樣的人,不管是才華還是膽識,都讓劉伯溫敬佩。

但劉伯溫覺得,這樣的人,大明是不允許存在的。

“也罷,可能是陛下的靈光乍現罷。”

“還是得先把陛下的問題給解決了。”

……

翌日拂曉。

靜心殿中。

朱元璋剛剛醒來,來不及吃飯,就讓太監把奏摺給抱了過來。

直接在床前批改起來。

而劉伯溫三人的奏摺,也紛紛呈了上來。

李善長和胡惟庸所講的,依然還是老生常談的東西。

無非就是釐清田畝、均分土地。

當然,著重講了打壓富商士族、帶領富紳為前線捐款之事。

而且還要順便搞一些明爭暗鬥。

“臣胡惟庸建議,應當繼續瓜分富商土地,尤其是江南、浙東那些富商。”

“臣李善長啟奏,制定法律,兼併者,從嚴處理。”

浙東,那是劉伯溫的勢力範圍。

李善長鬍惟庸藉著這個機會地,還要打壓劉伯溫。

“臣劉伯溫進諫,自古以來,天下都是徵收人頭稅。”

“以至於王朝後期,天下生民佔據一成的土地,卻要承擔九成的稅賦,被逼起義。”

“臣大膽請奏,花三年的時間,釐清田畝,將人頭稅,改為田地稅。”

“從此之後,地多的多交稅,地少的少交稅,無地的不交稅,土地兼併速度,自然也會減緩。”

劉伯溫的這封建議,相當驚世駭俗。

這是昨天夜裡,他深受陛下的啟發,才連夜苦思冥想出來的改革。

朱元璋看著這個奏摺,雙手都在發抖。

確實是打破了以前的思維慣性。

徹底改變了收稅的方式。

但是。

地多的多交稅?

誰的地多?當然是勳貴百官!!

這種收法,能收的上來?

想要推行下去,怕是又要一波大清洗啊。

劉伯溫你快退休了,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

也不考慮考慮這有沒有實現的可能。

“不行,全都不行。”

這三人的建議,正好是上中下三策。

也許是預期太高,朱元璋對三人的建議,都不滿意。

馬上又讓太監去東宮找朱標。

“告訴太子,咱想出去喝酒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爾維亞

完美怪物聖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