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開國時,往往是武將的話語權最高的時候。

畢竟天下正是這些武將所打下來的。

朱元璋封六公,五位都是武將!

就連左丞相都是徐達。

武將都靠戰爭立功,所以大部分都是主戰派。

沒有武將,會嫌棄打仗機會多!

所以現在一討論外事,只要武將們討論起來,個個都是要戰!

畢竟只有打仗了,自己才有戰功啊。

“高麗王王禑,年少輕狂,不自量力,咱們就得讓他們知道明朝鐵軍的實力!”

“他們還想要拉攏遼東的女真部落,進而控制遼東,太意想天開了!”

“不自量力,夜郎自大,非要挑釁我們!”

鄧愈也補充道。

“陛下!咱們的海軍,已經荒廢許久,正好可以打高麗練練手!”

俞通海也相當積極。

他曾經統領大明海軍,一時風光無兩。

可是自從朱元璋要實行海禁,他的才能,也難以再施展出來了。

如今正是天賜良機,小小高麗,在自己瞌睡的時候,送上了門來啊!

一旁的朱棣,心中震撼連連。

他突然覺得,周羽所言打高麗,是有意為知。

“難道,周先生早就預知了高麗有不臣之心?所有才告訴了我打高麗的奇策?”

“周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

朱棣心中驚歎道。

同時又期待著,把周羽的奇策展現出來。

“陛下!”

“高麗不可輕言攻打啊!”

此時,胡惟庸倒是站了出來,擔憂地說道。

“高麗雖小國,但道路險阻,易守難攻。”

“陛下,難道忘記了隋唐的教訓了嗎?”

“隋煬帝發兵百萬,竟然也沒有滅掉高句麗!反招致隋朝速亡。”

“唐太宗晚年也要御駕親征,僵持到了冬天,也是不得不罷兵還朝。”

“直到唐高宗時,才聯合新羅,滅亡高句麗。”

“可是不久,原來的土地,再次被新羅給奪去。”

“況且大明南北依然有戰事,不可再輕啟戰爭啊!”

他倒是舉了一個相當慘痛的教訓。

隋唐為了打高句麗,都付出了很大代價。

最後直到唐高宗李治滅了高句麗,但是這地盤,卻被新羅給吞了。

直到最後,都沒有得到丁點好處。

一些武將之聲直接被壓了下去。

畢竟這例子,確實發人深省。

“高句麗和高麗,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當年的高句麗,還擁有遼東的土地,確實是遼東小霸。”

“高麗算什麼東西?彈丸小國就能嚇到我們了?“

李文忠依然是不服地反駁道。

他可不會被胡惟庸這個例子給嚇到。

“這沒有區別。”

“真正困難的,是地形!”

“易守難攻,即使打下來,那也控制不住,即使可以控制住,也無利益可圖。”

“何必白費力呢?”

胡惟庸又分析道。

他是堅決不同意的。

“腐儒!連一個小國都不敢打!”

“大明的骨氣,就是被你們給敗壞的!”

接著,朱棣直接站了出來。

文武百官、勳貴、皇室們,皆是一臉震驚地看著朱棣。

他還未成年,依然是一臉的稚氣。

朱元璋心中倒是一喜,因為他知道,朱棣要把周羽所講的說出來了。

正好趁這個機會,讓所有人討論討論周羽策略的可行性。

“兒臣有一個辦法!”

“只需要二萬人,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拿下高麗!”

朱棣鄭重認真地說道。

“什麼?”

“怎麼可能?”

“這口氣也太大了!”

“起碼十萬!高麗可不是平原!那裡的山勢特別複雜!”

“而且,還得需要海軍的支援!”

“最快的時間,也得需要三個月!”

“……”

之前還是爭吵著的文武官員,竟然開始一致對外,反駁朱棣的結論。

武官不相信,文官更加不相信。

“一個十幾歲的娃娃,戰場都沒有上過,你懂什麼打仗?”

“老四,一邊玩去,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

朱元璋也開始故意嘲諷起來。

他就是要副著朱棣,把那路線地圖給交出來。

“哼!我就知道你們不信!”

朱棣叉著腰,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父皇,讓四弟說說吧。”朱標充當和事佬。

“那行吧,你想丟臉,朕就讓你丟臉。”

“說說你的策略。”

朱元璋對朱棣說道。

“我的策略……”

朱棣開始支支吾吾了起來。

因為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參透周羽策略的意思,自然也說不出來個所以然。

但是他就是莫名地相信,周羽說的一定是真的。

“父皇,言語我怕你們怕不懂。”

“我早就準備好了地圖,請陛下先看。”

“地圖呢?”

“在我房間,被子上……”

“來人,去擷芳殿,把朱棣的被子取來!”

“是!”

御前侍衛馬上一臉認真地前去取。

第一次會得到這樣的任務,去取皇子的被子。

但他們受過嚴格的訓練,無論是再好笑,也不會笑。

而周圍的大臣武將們,則是個個憋著笑的。

討論個兵法,還得拿被子?

太荒唐了。。

不一會兒,朱棣的被子取來。

朱元璋遠遠一看,正是當時在太白酒樓外所看到的那個被子。

他一招手。

被子就被太監抬到了他的桌案上面。

期待了好幾天,終於得以看到這個地圖了。

只看了一眼,他就被這直觀而專業的地勢圖給吸引了。

況且朱元璋又是多年打仗的人,自然懂得山間作戰之法。

“奇哉!奇哉!”

“朕只能參破一二,但已深信不已。”

“周羽到底是何人,竟然能有此奇策?”

他不知道的是。

這個行軍路線,不是出自於朱棣,也不是出自周羽。

而是,出自於六百年後!!

這條創造性的行軍路線,凝結了當時那位頂尖統帥,還有其他所有將軍們的智慧!!

曾有人說,那場戰爭的勝利,靠人海戰術。

全都是誣衊!!

那場戰役的勝利,靠的是智慧!

是意志!!

二者缺一不可。

而明初計程車卒們,正好也有這種不怕死的意志。

這張六百年後的行軍路線圖,放在明初。

簡直就是智慧上面的絕對碾壓!!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種錄

青眉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