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進士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他們自己連家裡農時都搞不清楚,如何再指導百姓種田?”

“還有一些人,對經濟算賬還不知曉,朝廷的預算開支,都算不清楚,更是一本糊塗賬。”

“去歲,黃河發大水,想要找一些在這方面精通的官員,也相當難。”

“還有,讓一些官員出使周邊蠻夷部落,總是動不動就挑起來的戰爭,他們根本就不外交禮儀。”

“……”

朱棣洋洋灑灑地,倒是說出來了相當多的缺點。

畢竟這些問題,他是經常聽到自己的大哥吐槽的。

所以現在他倒是也記住了這些問題。

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才會讓朱元璋對那些進士感到失望。

正是因為如此,讓朱元璋下定決心,把科舉暫停的最直接原因。

“說得倒是不錯。”

“看來,你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周羽點點頭。

對眼前的這個小乞丐,倒是突然多了一分欣賞之色。

這不是官二代一般的紈絝形象。

“多謝周先生誇讚。”

得到這個表揚,朱棣相當地開心。

接著,他又是期待地看著周羽,想要讓其做出回答。

“先生,那您改變科舉的意思是要……”

‘你都已經把這個問題說得如此明白了,還不知道要找什麼樣的人嗎?’

周羽反問。

接著,還是敲了一下朱棣的腦袋。

剛剛誇了他幾句,結果現在又開始人愚蠢起來了。

“先生,這……”

……

二樓。

“老四還是懂大局的!”

“他竟然知道咱的政策道理,不錯!不錯!”

朱元璋欣慰地點點頭。

接著,又看到周羽給了朱棣一個腦瓜崩,如同是在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朱元璋甚至都感覺,自己可以聽到自己被打的腦袋嗡嗡嗡之響。

接著,在他腦海之中,頓時就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似乎自己受到了周羽的提示之後,終於明白周羽的意思。

朝廷缺少什麼人才,就專門找這方面的人才?

難道,周羽所說的發揚光大,是這個意思?

朱元璋心中開始猜測起來了。

“朝廷缺少那些對種糧精通之人,那就可以專門尋找這方面的人才。”

“朝廷缺少那些懂經濟的人,也可以去找。“

“如此,治河之人,都可以用此方法進行科舉了?”

朱元璋猜測地說道。

他倒是從來都沒有想過,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找人才。

那麼,朝廷所招來的官員,自然也不是會都是那些個廢物了。

“父親,真的可以如此嗎?”

朱標聽到了這個猜測之後,也開始有一些疑惑。

朝廷缺少什麼人,竟然都可以用科舉去尋找?

這聽上去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或許會有一些難度。

畢竟,以前科舉的學習專案,都是可以固定的。

學習儒家的四書五經。

可是現在,完全需要根據情況來出題。

如此,就可以找到那些適合治國的人才了嗎?

“或許,真的可以。”

“只不過,其麻煩程度,將會提高了幾個量級。”

“還是需要回去之後,再和那些官員進行討論。”

朱元璋如此思考地說道。

接著,他又看到朱棣還在下面苦苦地思索著。

似乎還沒有被這個提示所想到答案。

他不禁開始在心思罵一句。

“你怎麼這麼笨?”‘

“周羽都已經說得這麼明白了,還聽不懂?”

“唉,看來咱剛才真是空歡喜一場。”

朱元璋真的想親自下去地一趟。

告訴朱棣這個主意。

只不過,自己還是暫時無法暴露出來的。

……

酒樓門口。

經過了一陣子的苦苦冥思。

朱棣心中,終於開始有了一些想法。

‘先生,您的意思,是專門去讓那些進士再去學習吧。’

“讓他們學習了之後,再進行的相關的考試。”

“額,你不覺得,這更是複雜了嗎?”

周羽苦笑了一聲。

對面這個趙四確實是想通了。

只不過,他想歪了。

反而是找到了一個捨近求遠的方式。

“比如,朝廷缺少經濟方面人才,直接給他們一本爛賬,讓他們進行梳理。”

“缺少治河人才,就給他們出訂河方面的難題,讓他們根據題目做題。”

“如此,自然就可以解決朝廷無才之事。”

周羽已經暗示得相當明顯。

此時的朱棣,也終於明白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周先生,我明白了。”

朱棣點點頭。

原來,先生說所說的,是這個意思。

原來,所謂發揚光大的意思。

正是指的,缺少什麼人才,就直接以科舉取士人才。

這才是他的本意。

當時宋徽宗自己缺少畫匠,專門用科舉來找畫匠。

他是用了在了錯誤的地方。

但是這個方法,是沒有錯的。

大明一心為百姓著想,自然是要用在正途的。

接著,他眉目馬上舒展起來。

朝著周羽深深地鞠了一躬。

“周先生,我剛才誤解了您的話。”

“剛才是我大言不慚,是我愚笨,我向您道歉。”

朱棣自責地說道。

聽到周羽所言,他確實是表現得太過於誇張了。

不過他也慶幸,自己沒有做出什麼過激的行為。

要是因此而傷了周羽先生的心,那他肯定是再也無法進行彌補了。

……

二樓。

此時的朱元璋,也是一臉的愧意。

他甚至也想親口對周羽說一聲歉意。

畢竟他都已經有了讓人抓周羽的心思了。

好在自己剋制了自己,給了周羽進行解釋的機會。。

不然,他就會冤枉了好人。

而且還錯失了這個好主意。

……

酒樓門口。

“周先生,如果要用科舉招攬建那麼能多的人才,那應該如何分科取士?”

“畢竟天下士子,也是要一起考試。”

“分這麼多的科,這也不好評定名次了。”

朱棣思考了一陣後。

又是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何必要一起排定名次?”

“在以前,文試和武舉,可在一起排定名次了?”

周羽反問說道。

他又苦笑一聲。

看來這個趙四,還是陷在了固有的思維當中,難以掙扎出來。

畢竟這幾百年的固有觀念,想要一時進行改變,確實是比較難。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民穿越,我有系統你隨意

忘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