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朱元璋:朕有罪於國家!朕恨不得……

朱棣也知道,自己真正學會的東西並不多。

自己從周羽這裡學習,也僅僅是學來了一些皮毛罷了。

這些皮毛自然也是得不到周先生的認可的。

聽到這些後,徐妙雲倒是明白了。

果然是和她所猜測的一樣,朱棣拿著自己學來的一些皮毛,就相關顯擺。

而且還是在周羽面前顯擺,實在是丟人。

於是,她又故意考驗朱棣道。

“既然周羽已經和你講過了。”

“那我問問你,你所說的誤差,與實際到底相差了多少天?”

這個問題,直接再讓朱棣愣住。

他自己在這吹噓了很多。

可是到底誤差是幾天,他自己也是不知道的。

在徐妙雲面前裝了逼,現在對於周羽的問題,他也是回答不上來了。

只能乾瞪眼。

“我……我怎麼會知道這些東西。”

朱棣依然還是想儲存面子。

可是他的語氣,尼桑開始已經開始變得沒有了底氣。

接著,徐妙雲倒也不再入朱棣鬥嘴。

她倒是看向了周羽問道。

“周先生,那您說,達個誤差究竟是多少天啊。”

徐妙雲也開始好奇。

她剛才聽朱棣所講的那些話,其實已經開始有一些理解了。

或許,這曆法之中,也是有誤差的的。

當然並不是上天會出問題。

而是天意難揣測。

凡人怎麼可能完美地猜測出來上天的心思呢?

這曆法,正是上天的心思。

所以也只能大概地進行估計。

時間長了一定會累積出來更大的誤差。

……

二樓。

朱元璋和朱標,早就已經心境心態平穩了下來。

二人也聽到下面繼續討論著曆法。

頓時便又激動而緊張了起來。

畢竟,這是朱元璋目前關心的事情。

趕緊把曆法修復過來。

這才不會對百姓的耕種造成影響。

否則的話,誤差繼續存在下去。

那大明的耕種,就會受到更大的影響了。

所以,二人也等著周羽揭曉答案。

……

酒樓門口。

“先生,誤差天數,到底為幾天啊。”

“這個很簡單。”

“你剛才,不就是已經猜測出來了嗎?”

周羽啟發地提示徐妙雲說了一句。

“剛才已經猜測出來了嗎?”

徐妙雲有些不太相信。

她回憶著自己剛才的就話,馬上便是又反應也了過來。

於是激動地地問道。

“周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剛才說所,如此才小暑的時節,就已經是大暑的氣溫了。”

“這誤差,是正確的。”

“那如此大明的歷法,和實際中的誤差,是已經查了十五天了嗎?”

徐妙雲猜測地說道。

然後又是看向了周羽。

畢竟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

小暑過後,便是大暑。

所以如果她猜測得沒有錯誤,確實是已經相差了一個節氣。

“差不多。”

周羽點點頭。

那就等於坐實了徐妙雲的猜測。

她頓時驚恐了起來。

“竟然誤差有如此之大嗎?”

“已經誤差了一個節氣,那還如何可以用曆法來進行耕種?”

“俗話說,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達都是已經了耽誤了十五天了。”

她簡直難以相信。

徐妙雲從戰亂中走來,自然對於耕種也有一些瞭解的。

如此之大的誤差,難怪百姓的收成,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好了。

……

二樓。

“誤差了一個節氣?”

“怎麼會如此之大?”

朱元璋在聽到了這個結論之時,也是震驚了起來。

在他心目中,允許接受的最大誤差,不過十天。

他認為,如果誤差超過了十天,那種的天時,已經完全錯過了。

自然是無法得到豐收的糧食。

可是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竟然已經有了十五天誤差。

“朕!有罪於國家!有罪於百姓!”

“朕,恨不得……唉!!!”

接著,朱元璋又開始自責地說道。

他自從是當吳王以來,對於這些天文方面的東西,就不太感興趣。

依然還是保持著以前的那種小民思想。

認為只要是按照在前人的歷法就行了。

如此,已經耽誤了天下的農時如此之久。

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不上心。

都是因為自己輕信於欽天監的話。

才導致了目前的這個局面。

朱元璋突然開始覺得,自己罪惡蹈天。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皇帝無能,餓死百姓。

正是因為曆法方面的不重視,導致大明的百姓過得越來越悲慘了。

“父親!”

“您不必如此苛責於自己!”

“這一切,都是因為朝廷中有了奸人!”

“現在奸人已除,再加上大明對天文從未有過的重視,一定可以扭轉過來的。”

朱標馬上是開始勸慰地說道。

他也不想讓他父親如此地自責。

畢竟自己的辛勞,他都看在眼裡。

恐怕在前朝,根本就沒有如他父皇這般勤奮的皇帝了。

當然,他也覺得,這十五天的誤差,實在是太過於嚴重。

……

酒樓門口。

“十五天?”

“其實倒沒有這麼久。”

“你還得考慮一下,大氣候環境的變化,即便是曆法正確,每年的大暑氣溫,也已經在開始下降。”

周羽擺擺手說道。

十五天的歷法之差,確實是相差太大了。

真要如此的話,那大明百姓根本就難以有合格的收成。

“大氣候的變化?”

“什麼意思?”

朱棣覺得自己聽得越來越不明白了。

“很簡單,我們所處的世界,每隔幾百年,都會經歷一次長時間的嚴寒。”

“叫做冰河期。”

“如果時間短一些,則叫做小冰河期。”

周羽又說道。

他其實在穿越前,就對小冰河期有相當得了解。

歷史上,每一次小冰河期,背後都會帶來改朝換代。

因為天氣的嚴寒,必然會導致收成減少。

也會導致百姓對皇帝忠誠度降低,天命下降。

再加上,北方的草原,更加寒冷。

他們要想活命,也不得不南下。

所以發生起義,發生戰亂,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當然,這對於古人來說,還是難以理解的。

“冰河期?”

“難道整個世界,會經歷上百年的冬天嗎?”

“這不是和世界末日一般了?!”

朱棣害怕地又問。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李白開始的天幕

金剛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