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死二百萬人,還是保守了

“父親,您說的得沒錯。”

“這二百萬人,倒是真是保守數值了。”

“如果因此而產生了起義,產生了內亂,那死亡的人數,只會是更加更加龐大。”

朱標也是點點頭地說道。

想到這些,他更加覺得,自己的擔子重了起來。

嚴寒,將會在是大明接下來要應對的另外一個難題了。

不過,儘管這個資料,比歷史上的東漢要好很多。

但是朱元璋也不會因此而覺得驕傲。

甚至還是覺得,這個死亡人數,太過於嚇人了。

接著,他又是說道。

“即便如此,朕也不能坐視二百人萬人凍死。”

“就算是二百人,就算是一個人,朕也得避免此事的發生!”

朱元璋嚴肅地說道。

他必須要想辦法,幫助百姓抵禦嚴寒了。

否則,他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接著,他又是看出朱標問道。

“老大,幫助百姓抵禦嚴寒,你可有什麼主意?”

這個問題,倒是又問到了朱標的知識盲區了。

因為他,只穿過絲綢,

對於其他可以禦寒的東西,他不是太瞭解。

也只能透過自己的猜測。

馬上便是說道。

“父親,據我猜測,絲綢之類的衣服,對於百姓寒冷抵禦效果是最好的。”

“所以還是要把絲綢給普及了。”

“百姓的那些那些粗布,難以禦寒。”

朱標提出了自己的一個猜測。

不過,朱元璋聽到此言,倒是立刻搖了搖頭。

“絲綢?”

“你可知道,絲綢想要做出來,需要鑠少材質嗎?”

“需要多少道工序嗎?”

“這種東西,太過於複雜了!”

顯然,朱元璋是不認可這個回答的。

朱元璋並不是說,絲綢就一定是貴族壟斷之物。

而是這些東西,目前的條件,製作工藝太複雜。

根本就是難以做到直接普及的。

而朱標有些懵了。

他撓了撓頭,又猜測地說道。

“那,就普及裘衣!”

“獸皮、或者裘衣,這些東西的禦寒效果,也是相當地不錯的。”

“如果把這些給普及了,那百姓應該也不怕嚴寒了。”

朱標這個猜測,依然還是不太滿意。

獸皮、裘衣?

這些東西,其製作的工序,不是比絲綢更加複雜嗎?

而且,還會因此而殺掉那麼多的動物。

幾千萬的人,怕是又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了。

對於朱標的回答,朱元璋都是不太滿意。

但是,他自己暫時也想不到什麼好主意。

既然如此,那隻能求救於周羽了。

……

酒樓門口。

“先生,大明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百姓們,抵禦這種嚴寒啊?”

朱棣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畢竟他是見不得大明會受到如此的磨難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大明怕是又會陷入到一場戰亂當中。

到時,百姓的起義自然是無法避免的了。

甚至還會有一些殘餘的勢力,死灰復燃,

對於剛剛建立的大明,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即便大明到時可以把這些勢力給打壓下去。

也為因此而受損。

剛剛在恢復的生機,也會夭折了。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儘早地避免這個事件的發生。

如此大明也可以減少更多不必要的麻煩了。

“抵禦嚴寒?”

“那你說說,什麼樣的衣服最能抵禦嚴寒?”

周羽直接問道。

“什麼樣的衣服?”

朱棣思考了起來。

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粗布乞丐服,先是笑了笑。

“先生,反正肯定不是這樣的衣服。”

“這東西,夏天穿著還行,冬天沒有用。“

不過,作為常年在宮裡的人,朱棣也想不明白,還有其他方面的東西。

而徐妙雲此時倒是說道。

“周先生,在如今的大明,上至貴族,下至百姓,抵禦東西,不外就是這幾種。”

“絲綢、裘皮、稻草、麻布、粗布……”

“但是這裡面,絲綢與裘皮,價格相當高昂。”

“短時間內,根本就難以向百姓進行普及。”

“而稻草、麻布、粗布這些,雖然便宜,又是不能有效在地禦寒。”

“這實在是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了。”

徐妙雲說道,也覺得目前的情況,已經陷入到了絕境當中。

之前的那種情況,他們確實是難以找到一個完美的方案。

既可以做到價格便宜,又可以有效地進行禦寒。

她開始有了一些絕望,難道大明真的要陷入到危難當中了嗎?

難道這真的是一個無解難題了嗎?

不過,周羽在聽到這個問題後。

倒是一笑。

“果然,你們還是被以前的思維給限制住了。”

接著,他說道。

“大明可以禦寒的東西,唯有這些嗎?”

“你們好像,還少說了一種。”

他又是提醒了一句說道。

“少說了一種?”

徐妙雲和朱模皆是有一些感覺奇怪。

根據他們所經歷,確實就是隻有這些。

“先生,還有哪一種東西?”

朱棣想不出來。

乾脆求著周羽直接揭曉答案。

而周羽又是提醒地說道。

“這種東西,或許目前還不太普及。”

“我再給你們提醒一句,它不僅僅可以禦寒,還作為觀賞之物!”

周羽又說道。

“還能觀賞?”

“哪有什麼禦寒的資料,還能觀賞了?”

朱棣又是不解。

不過,徐妙雲倒是開始猜測出來了。

“先生,您所說的,可是棉花?”

徐妙雲突然問道。

其實,她是見過棉花這種東西的。

而且在明初的情況下,確實有一些極個別的貴族,會想到開始有用來製作衣服。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難以接受這種材料。

而棉花的另外一種作用。

在明初的時候,竟然會用來觀賞之用。

不像在後世,棉花已經做到完全普及了。

所以後世人自然也不會覺得,這種東西有什麼好看的。

因為太多了。

但是在明初,物以稀為貴。

棉花這種東西,長相又和其他的花差別很大。

潔白而高雅。

所以有很多的貴族,竟然會把棉花擺自己的客廳中。

當然是觀賞之用。

而且,之前就有貴族,送了徐達一些棉花。

他們把這個東西,放在大廳進行觀賞。

受到了這個暗示之後,徐妙雲才終於是猜測了出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天下

北國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