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對航海感興趣的太監

雖然朱元璋一開始放棄了造大型船舶。

然而周羽讓他有了再次探索海外的心思,所以朱元璋也開始對大船有了興趣。

如果圖畫上面的船,真的可以復原,那將會是比防腐陳友諒的船隊還要大。

不僅是規模巨大。

上面的武器與火力,也是巨大的。

這簡直就是一海上的無敵炮火。

“厲害!”

“厲害!”

“這些船舶要是可以製造出來。”

“那大明在海上,將不會怕任何敵人。”

“大明也可以不費一兵一卒的損失,直接把倭寇給消滅了!”

朱元璋讚歎地說道。

僅僅是幾本圖冊,就讓他長了如此之多的見識。

覺得這一次打高麗真的是值了。

要不是周羽,他也得不到這種好東西。

他心裡自然也是更加地感謝於周羽。

“翻,往後翻!”

接著,他便是命令小太監,繼續往後面翻頁。

不過,那小太監,卻是愣在了原地。

似乎並沒有聽到的朱元璋的話,

一動不動地,仔細地看著前面的地圖,同樣也是愣了神。

這位小太監,其實是剛入宮沒有多久的。

但是相當地聰明,人也是很機靈。

所以太監總管劉和一眼就看中了他。

甚至還要把他帶到自己身邊,親自教導。

所以這小太監,倒也是有了來侍奉朱元璋的機會了。

他雖然是一個年輕小太監,對於大海上而的遠航,倒也是相當地感興趣的。

如果有一天,他甚至希望能夠坐上大船,

去上面的那些島嶼。

向他們宣揚大明的國威。

對於那些願意服從大明的國家,就收下他們的貢品。

那些不服大明的國度,就把他們給消滅了。

要讓這些海洋上所有的島嶼國家,都認可大明的實力。

想想都是相當地激動。

這太監不由得沉浸到了這種想法當中。

雖然他覺得,這種事情和自己離得特別遠。

畢竟自己都已經當太監了,別說是航海了,想出宮都難。

竟然還著想著去海外?

但是他依然還是儲存著這種幻想。

如果連想都不敢想,那又怎麼會實現呢?

夢想還是得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由於他想得太過於入神,竟然一時忘記了自己正在服侍於朱元璋。

“嗯?”

“想什麼呢?”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這小太監的異常,連忙問道。

“啊?”

小太監終於反應了過來。

連連扣首著。

“陛下,奴婢失職,求陛下責罰。”

“奴婢失職。”

“朕問你,你在想什麼?”

朱元璋冷聲問道。

因為他聽說過,有很多大臣為了刺探宮裡的情報,會故意往宮中送一些太監,實際上就是為了幫助地掌握皇帝的動向。

朱元璋覺得,有眼前的這個小太監,或許正是如此。

可能他是想著把圖冊上面的內容記下,然後傳到宮外。

“奴婢……”

小太監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不然有就會引起陛下更大的誤解了。

“陛下,奴婢是在想,若是有一天,奴婢能夠駕駛著這些大船,去往那些海外的島嶼,宣揚大明的國威,那一定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情。”

“奴婢嚮往著大海,所以剛才一時失了神。。”

小太監說道。

“你想駕駛大船?”

“還想著去遠航,宣揚大明國威?”

“你當朕是三歲小孩嗎?”

朱元璋憤怒起來。

完全不接受這個說辭。

一個小太監罷了,懂什麼國威。

他不可能相信,太監會有如此志向。

他得試探試探於這小太監。

“你懂一些海洋之事嘍?”

“陛下,奴婢略懂一些。”

“那你說,這是哪裡?”

朱元璋隨便指了一個地方。

“陛下,這是倭寇之國,當年元朝並沒有征服這裡。”

“他們兩次都來到了對馬島……”

這太監倒是對航海之事就相當感興趣,所有海外的事情,他也知道一些。

朱元璋驚奇了。

這太監見識都不少。

他又指了一個地方。

“陛下,這裡乃南越。”

“我聽說,那裡的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三四熟。”

“這裡,名叫馬六甲!”

“距離大明內陸,有著的極遠的距離。”

“……”

為了獲得陛下的信賴,小太監倒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說了出來。

這就更加讓朱元璋震驚了。

一個小太監,他所掌握的海外知識,竟然比那些大臣們還要多。

他覺得,如果大臣要放置奸細,也不捨得讓他來。

看來,這小太監還不一般。

“這些知識,你是從哪裡學來的?”

“家父以前做過元朝的商人,所以對於海外的情況,倒是瞭解一些。”

“只不過,如今家道中落,我便是入宮當了太監。”

太監回答道。

而朱元璋也讓人把這太監的情況給找了出來。

和他所說的,倒是一模一樣。

不是什麼大臣介紹進來的。

看來,這小太監果然是清白的。

倒是個難得的對海洋相當有了解的人才。

“讓你當一個太監,倒是屈才了啊。”

朱元璋倒是平靜地說道。

如果是這個年輕人還沒有當太監,他有可能給這個年輕人一個機會。

讓他進入造船部,進入這方面的研究。

以後真的有可能也一起為大明的航海事業做出貢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一旦成為了太監,那就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而且朱元璋對於太監方面,還是有相當多的限制了。

之前的歷代王朝中,有很多王朝的滅亡,都是因為太監的干政。

所以他才立下了規矩,不得讓太監干政。

對於政事的討論,也不允許太監參加。

就是為了防止太監之後把持朝政。

所以無論是面前這個太監再有才,他也不可能會給他機會了。

於是,他又說道。

“你叫什麼名字?”

“陛下,奴婢名叫馬和。”

“馬和,看在你是剛入宮,也不是故意的,朕估且饒過你一次。”

‘但是這宮中的規矩,你以後在要再去學學。’

“既然是太監,便只能幹自己該乾的事情。”

“對於其他方面的正事,不準有什麼的插手。”

“明白嗎?”

朱元璋冷聲地的囑咐說道。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是同一個三國

走著走著就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