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軍令狀

畢竟朱元璋也相當看重這一次的科舉。

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大問題,如果朱棣出了什麼錯,他是連自己親生骨肉都要懲罰的。

所以必須要提前和他說一下。

也等於是讓他長個心眼了。

否則如果之後再出事,那就難以挽回了。

科舉舉行、馬和徵倭。

這是朱元璋兩個月來所在乎的兩件大事。

把其中一件交給自己的兒子,他也才放心。

“父皇,兒臣一定是竭盡全力,讓科舉順利舉辦下去!”

“兒臣願立軍令狀!”

朱棣倒是相當地認真。

甚至是有一種敢死隊的架勢,連軍令狀這個詞都給整出來了。

其他人聽到了之後,也是忍俊不禁起來。

看來,四皇子還是有一些年輕。

不過也好,年輕人才會有朝氣,才會更加熱血一些。

“哈哈!”

“又不是打仗,還立什麼軍令狀。”

“不過,你有這份心,朕就滿意了。”

朱元璋也是不禁苦笑起來。

接著,他又是看向了太子問道。

“太子,這科舉之事,不光是在令尹身上擔著,你這個監國太子,也要加倍關心。”

“要真出了事,朕也會找你的責任的。”

“兒臣明白!”

朱標點點頭。

“那就好!”

“另外,這科舉主考官之事,也由太子你來擔任!”

“四皇子,就擔任副考官!”

接下來,朱元璋的話,倒是又讓群臣震驚了。

剛才朱元璋交待朱標和朱棣負責科舉之事。

他們也僅僅以為陛下只是讓他們行監督之責罷了。

萬萬沒有想到,這主考官的責任,也落到了他們的頭上去了。

主考官,不僅是一種責任,還是一種福利。

身為考官,到時的所有考生們,都會認他們為老師。

這人脈就會直接升起來了。

而且,這主考官,向來是讓在文學方面有造詣的人來當的。

何曾會讓太子來做了。

朱元璋的話音剛落下,朱棣和朱標還沒有應聲的時候。

眾臣之間,頓時引起了一陣騷動。

接著,李善長馬上是站出來勸道。

“陛下,歷朝以來,還從來沒有讓太子擔任主考官之事!”

“這科舉的主考官,向來需要由大臣們擔任。”

“這怕是,不符合規矩,也會讓考生們不服啊。”

他急切地說道。

因為這主考官,本來是李善長最需要的。

雖然劉伯溫是當不了了,但是讓太子擔任,他們也難以接受。

“哦?讓你們文臣擔任?”

“你們的文學造詣很高嘍?”

朱元璋反問了一句道。

然後又說。

“太子從小跟著大儒學習,他的文化底蘊,比你們列位任何一個大臣都要高。”

“其他皇子可能當不了,但讓太子來當,綽綽有餘!”

這話倒是讓其他大臣們有些啞口無言了。

確實,如今大明的太子不一樣。

朱標的確是相當地博學。

對於經典書籍的瞭解,連李善長也是不如的。

既然他在這方面比不上,連忙又勸道。

“陛下,臣覺得、大儒宋濂等人,才是最有資格擔心主考官的。”

“他們在文化界的名聲,也是響噹噹,若是讓他們來,一定夫讓學子們服氣。”

李善長已經是有一些死纏爛打了。

既然是自己爭不了,他也不希望讓太子輕易地得到。

“夠了!”

“此次科舉,與前朝大有不同!”

“不僅是有儒家學科的考驗,也會有各個領域的科考!”

“朕如何去尋得一位個個都擅長之人?”

“太子在各個領域都相當有威望!由太子當主考官,最合適不過。”

朱元璋不耐煩地說道。

他自然是知道,李善長對於這個主考官覬覦已久了。

所以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讓李善長去做。

而且,讓太子來當主考官,也是為了以後太子來做打算。

進入仕途的考生們,也會成為了太子的門生。

那又會大大增加了太子的勢力。

如此一來,以後太子登基之後,他的權力也會相當地穩固了。

讓太子當主考官,朱元璋是不會改變這個想法的。

這是為了大明江山計。

誰再敢反對,那他就不得不質疑那人的真正意圖了。

而李善長也看出了朱元璋的堅決,所以倒也不再多說。

“陛下聖明!”

最後,他只能如此說道。

而其他大臣們,也開始紛紛附和起來。

“好了!”

“朕視察得也夠久了!”

“今天到此罷。”

朱元璋一招手,便是離開了這裡。

而其他大臣們,也紛紛離開。

……

城樓角下。

等朝會解散,朱棣又把劉伯溫給拉了過來。

在他的心中,開始出現了一個疑問,讓他越想越覺得奇怪。

“劉基,你說父皇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說話了?”

“今天我都準備好和父皇辯論一番、和大臣們針鋒相對的,結果父皇直接同意了。”

“而且父皇還堅決地否定了其他大臣的進言。”

朱棣覺得相當奇怪。

這和他印象中的父親差別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竟然也變得這麼好說話了。

不僅是給了劉伯溫丞相更多的權力,甚至他這個京城的令尹,也當得相當順利。

要是放在以前,他連想象都是不敢想象的。

“陛下確實是更加開明瞭。”

“這是大明之福,這是百姓之福啊。”

一旁的劉伯溫有些緊張。

他還是不敢直接討論陛下的。

只能是如此糊弄過去。

“劉基,你沒有聽懂我的意思!”

“哦?四皇子,那您以為呢?”

“我以為,或許父皇已經知道我們上課的事情了!”

“甚至,周先生所說的話,已經全部被父皇知道了!”

朱棣看了看周圍後,接著便是大膽地猜測道。

這是他在剛才的談話時候就已經是想在到的了。

他只是瞳孔地震,一直都不敢說,也不敢在表露出來。

因為這波及他父親的了秘密了。

即便是兒子,在這方面也不能直接拆穿他的父親。

而劉伯溫聽聞此言,頓時是心中一驚。

因為這個問題,他早就想過的。

而且在他的心中,也已經有了一個更加確切的答案。

陛下已經偷聽了?

他覺得,未必一定是陛下偷聽。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閥:開局臭巡捕,打造最強帝國

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