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陳友諒的餘孽

在馬和戰船的牽制下,這幾百人成功是登上了敵人的戰船。

而很快,戰船上面的人,都被擒拿住了。

“好!好啊!”

朱元璋大喜過望!

這一次,馬和又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而且,這不再是演習,而是真刀真槍地和敵人進行比拼。

所以這一次所看到出來的效果,那更是真實的。

不馬和不用炮彈,就把敵人給抓住。

他的實力,不會再受到任何人的質疑了。

“請陛下責罰於臣!”

“臣釀出了大禍,險此傷及無辜。”

等贏了之後,馬和總是是解脫長舒一口氣。

但是他臉上,也並沒有太多的高興。

因為自己覺得怕是逃不掉懲罰了。

要不是這一次閱兵,也不會發生接下來的危險。

“馬和!這不是你的錯!實在是敵人太狡猾,再加上大明內部出現奸細”

“你能夠做到力挽狂瀾,在劣勢情況下,打敗敵人,已經是立了一場大功了。”

朱元璋倒是誇讚起來。

接著,他又問道。

“你對船舶瞭解豐富,以你看來,這些船,是哪裡來的?”

“回陛下……臣覺得,這些船很像是元朝的船……”

馬和有些不太自信地說道。

因為這話,任何人聽了都不會相信的。

但是他的判斷確實是如此。

“元朝都被咱給滅了!!他還能有什麼船?”

“北元在草原上面,他們怎麼造船?”

朱元璋也是有些詫異。

但這話出自馬和之口,或許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而其他大臣們聽到之後,也覺得有一些恍惚。

現在都已經建立了大明瞭,怎麼還能有元朝的船?

根本就不切實際。

但他們也沒有插嘴,因為關於船舶瞭解得不多。

“陛下,臣的意思是,這和當年大元所造船的風格極為相似。”

“如果不是元人的,那一定也是其他國家得到了元人的資料,才複製出來了他們的船。”

馬和又是解釋說道。

之前大膽大明從高麗那裡能得到了很多元朝時候的船舶資料。

他就認出來,今日的戰船和那上面的相似很多。

而且,既然大明可以得到資料,也難保其他國家得不到。

“哦?”

“其他國家的人,也得到了元朝的航海資料?”

聽到這裡,朱元璋倒是明白了一些。

確實是這個解釋最為合理的。

大明可以得到,那麼其他國家也能得到。

只不過,會是哪個國家呢?

高麗,自然是不可能了。

而距離高麗最近的倭國,顯然也沒有這個可能。

他們要是真的得到了這種技術了,怎麼可能會一直是藏著掖著。

他們怕是早就已經進攻大明瞭。

而且,上一次塗節在海上遇到了倭國人的偷襲時候,倭國人的戰鬥力還拉垮。

怎麼可能幾天的時候時間不見,倭國竟然就已經有了如此長足的進步了?

但其他國家,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陛下,這唯一的可能,或許正是倭國。”

馬和斷定地說道。

雖然他也是難以相信此事。

但覺得倭國,是最為合理的了。

“不過,也不光有倭國人。”

“甚至,還會有其他勢力的殘餘。”

“陳友諒當時很多手下,也逃到了海上,他們也是懂得一些造船技術的。”

馬和又解釋道。

不過,他的這個猜測就有一些大膽了。

大明都已經開國幾年,陳友諒的勢力,難道還能捲土重來不成?

但是再怎麼猜測也沒有什麼用。

還是等把敵人全部帶上來之後,一切都會有了揭曉。

很快,他們就把活捉的敵人給帶了上來。

一共剩下了六十多個人。

他們紛紛是被五花大綁著。

“陛下,這肯定是倭寇無疑了。”

廖永忠馬上判斷說道。

他還是對倭寇瞭解很多。

即便對方不說話,從神態和動作方面,也能看出了倭寇。

“還真是倭寇?”

“他們是怎麼找到的這造船的技術?”

朱元璋又是催促他們問道。

但這倭寇還是相當嘴硬,硬是不說。

最後,還是得處以極刑,他們才吐露出來了實情。

原來,他們也是猜測出來了高麗之中有元朝時候留下來的船舶產資料。

畢竟,大明拿下了高麗之後,這造船水平,便是提升了一大截。

而且當時又是在高麗大張旗鼓的尋找元朝工匠的後人,這難免不會走漏風聲。

所以,這吸引了一些倭人的興趣。

他們也打算從高麗再找船舶的相關資料。

同時,陳友諒的很多人物殘餘勢力,也和倭寇經常有交道。

他們得到了此事後,更是尋找留在高麗的資料。

在陳友諒勢力之下,這些人終於是復原了元朝時候的船舶。

所以,他們這才有了膽子,敢來進攻大明。

他們也得到了情報,今天大明只會派出來二十船。

所以他們五十船,應該是穩定勝利的。

可誰知道,馬和成為了主導戰場的關鍵。

他改進了船舶,所以現在的船,比那些元朝的船舶還要強大許多。

這才讓馬和在今天勝利。

“原來是這樣。”

“果然啊,倭寇靠自己,是沒有這個本事的。”

“陳友諒的殘餘勢力,和他們勾結到了一起。”

“難怪,陳友諒手下人中,不管乏有戰船高人,他們有了元朝的資料,怎麼會造不出來?”

在聽到了那些倭寇的解釋後,朱元璋也終於明白了。

所以,今天來進攻偷襲的,與其說是倭寇。

倒不如說是陳友諒的殘餘。

明明朱元璋都已經把他們徹底打敗了,他們還想著來搞破壞。

他們就真的以為憑藉自己那點人,就能翻盤了?

而周圍的大臣武將們,在聽到這個解釋後,皆是倒吸一口冷氣。

特別是很多武將,都有和陳友諒交手的經歷。

當時,陳友諒的實力,甚至是比朱元璋都要高上一頭。

這也讓這些武將們覺得難以打敗。

鄱陽湖的血戰,也再次出現在他了他們的記憶當中。

“陳友諒?”

“這傢伙……”

“還真是夠頑強啊,逃到了倭國,也想繼續顛覆大明嗎?“

“陳友諒的信徒還真的不少。。”

“還想著東山再起呢?!”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人間點陰燈

土老包子

盛世貞觀:追妻之路

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