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

曹操數言,祖祠之外,一片寂靜,年輕人臉色帶著振奮之色,年長一些的人則面面相覷的互相對視幾眼,眼底則是欣賞。

這世上有一些人,生來就是要成就大業的。

因為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偉大性格,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意志,敢於爭先、不畏艱難的品質,都是其中一些。

曹操就是這樣的人,他有許多做大事的人才能擁有的性格,比如堅持,比如執著。

這世上大多事從上帝視角去看,應該怎麼做都明明白白,後來者總是能任意的評判一個人的智慧高低。

但實際上置身於那滿是黑暗迷霧的環境中,不知道前方是機會還是危險,有多少人敢於堅定的去做一件事呢?

起兵勤王這件事,說說容易,做起來卻難到極點。

想要組建一支能戰的軍隊,所耗費的資源有多麼龐大,是難以想象的,稱之為吞金獸毫不誇張。

而且組建了軍隊,總要打仗,獲勝還好說。

只要戰敗,一切投資都化為烏有,瞬間就賠個底掉精光。

即便是以曹氏的底蘊,如果組建勤王軍,最多經歷兩次失敗。

再多的話,整個家族都會破產,家族就是一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政治經濟集團的複合體,沒有了家資底蘊,家族徹底敗落下去只是時間問題。

那些頂級計程車族為什麼不自己單打獨鬥,而是要扶持諸侯?

難道是嫌諸侯的權力太大了嗎?

還是皇位不香呢?

為什麼不自己一家投資某一路諸侯,而是拉著本郡本州計程車族一起投資呢?

難道是發善心希望其他人來分潤自己的得利和權力嗎?

當然不是!

是為了在保證權力分紅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失敗帶來的損失,而且多拉幾家投資,成功的機率更大,投資化為烏有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家頂級士族都扛不住諸侯的幾次失敗,這毫不誇張。

按照士族生存法則,曹操這種舉動是不合適的。

因為曹氏已經不是那種需要把全家性命壓上去的普通豪強了。

只有那些地位低微的豪強,才會用身家性命去博一個未知的未來。

但是這就是曹操的魅力所在,他不是一個賭徒,而是明確的告訴人,家族應該做什麼,家族應該怎麼做。

曹操的話在眾人耳邊響徹,“因為先漢孝成皇帝對家族的愛屋及烏,於是才得以顯貴起來,如今大漢社稷陷於危難之間,家族難道能夠坐視不理嗎?”

我曹孟德要報效君主,守衛大漢社稷,爾等可願意追隨嗎?

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就在祖祠之間,之外迴盪,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彷彿曹氏的祖先在說話。

在質問!

爾等可還記得,我曹氏因何而興嗎?

是孝成皇帝啊!

“願追隨兄長,報效皇帝,捍衛漢室!”

當第一個兄弟單膝跪在地上,這不僅僅是兄弟之間的禮節,而是臣子對君主的禮節,一切就發生了改變。

家族最優秀的子弟都願意追隨他,齊聲大喝著。

年長者眉頭鬆動,一個家族最大的資源就是人,當一個家族的未來都願意追隨他的時候。

那些所謂的錢糧底蘊,還算得上什麼呢?

曹操的父親微微嘆息,正要說話,就聽到一道高聲,“孟德說的好啊!”

曹氏眾人或轉頭、或轉身一看,只見一行人走進,有老有少,或身著冠服,或身著勁裝。

對這一行人曹氏眾人都很熟悉,是譙縣的另外一個大家族,夏侯氏。

見到夏侯氏眾人,曹氏眾人面上便帶起笑意,曹氏家主迎了上去,去詢問夏侯家主的來意。

夏侯氏祖上是開國的功臣,汝陰侯夏侯嬰,如今還活躍的夏侯氏,無論在哪個郡縣之中,無一例外,都是分支。

夏侯氏顯赫了上百年,然後經歷了百年衰落,一直吃祖宗老本,一直到先漢末年徹底衰落,然後各自分家流落諸郡縣。

沛郡譙縣的夏侯氏是地方上的大豪族,因為沒有家傳經學,所以不算是士族。

但夏侯氏算是將門,有完整的培養將軍的方法,而且廣置田產,在譙縣之中很是繁盛。

夏侯氏和曹氏之間互相聯姻,其間關係錯綜複雜,幾乎就是一家人。

可以這麼說,如果皇帝要夷三族,夏侯氏都跑不了。

夏侯家的家主和曹氏家主寒暄兩句後,便直接向著曹操走過來,望著身材並不高大的曹操,但卻滿臉豪氣的曹操,他眼中滿是欣賞重重地拍著曹操的肩膀道:“曹氏有孟德這樣的兒郎,是要興盛了。

譙縣有你這樣的兒郎,是能在太平軍之前儲存自身的。

只可惜我夏侯氏沒有你這樣的兒郎。

剛才孟德你說的很好,立家以忠義,夏侯氏世受皇恩,才有今日,怎麼能落於人後呢?

勤王之事絕對不能落下。

孟德賢侄,你看看你這幾個族兄弟,看中誰了,我讓他們隨你前往,奉你為主。”

夏侯家主這番話一出,瞬間就讓所有人都震驚了,他給曹操的可不僅僅是幾個夏侯氏的子弟,而是夏侯氏的投資,夏侯氏和曹氏之間的聯絡本就非常緊密,現在這是要繼續加強!

夏侯家主自己倒是沒覺得有什麼,他就是看好曹操這個人,眼見就算是平定了太平軍之亂,各地也要擁兵自重,形成諸侯局面,既然如此,自家人能撐得起來,自然是要幫自家人的。

曹操聞言大喜,若是能得到夏侯氏的幫助,他就更有把握勤王立功。

他本就準備聯絡夏侯氏,本來還以為要費一番功夫,沒想到夏侯氏的家主竟然主動提出幫他。

這讓他很是感動,抬眼望了望自己曹氏宗族的眾兄弟,又望了望面帶笑意的夏侯氏眾人,一時之間頗為感慨。

果然是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想要成就大業,就要依靠宗族兄弟才是,今日眾人,日後都是我的肱骨之人。

若是平定太平軍之後,真的因功成為了徵西將軍,定然多加征討,讓這些人都拜為將軍才是。

想著這些曹操當即就是深深的躬身作揖,面色鄭重,宛如誓言一般道:“操絕不辜負您的信任。”

……

“天下昏亂,社稷動盪,太平賊軍四起,進逼洛陽,皇室垂危。

操,不過郡中一匹夫,聲名卑微,才能猥瑣,幸得皇恩垂憐,添為議郎,又進都尉。

疾風之時,可知勁草,板蕩之日,可見忠臣,郡縣之中可有願意與操共同勤王的豪傑嗎?

操願意散盡家財,招募勇士,各持兵甲,奮武揚威,挽救大漢社稷。”

大漢三百年,讓天下人都知道了聲望是多麼珍貴的東西。

曹操曾經在沛郡之間遊蕩,後來舉茂才前往洛陽,闖下了名聲。

如今這些年積累的名聲終於發揮了作用,他在沛郡之中一呼,加上沛郡曹氏和夏侯氏的名聲,郡縣之中來投奔他的豪傑之士多如過江之鯽。

僅僅縣中青壯前來參軍的就多達數千人,整個沛郡之中,能招募的鄉勇怕是有萬餘人了。

在曹氏和夏侯氏下定了決心之後,曹操便向整個沛郡的諸縣廣發英雄帖,言明要建勤王軍,入洛陽勤王。

這次可就不是招募鄉勇了,而是邀請士族加入和大豪強加入,透露出的訊號很明顯,你們還在等什麼?

等著太平軍攻破縣城,然後把你們這些人全都扒皮搶掠一空嗎?

我曹孟德,有多能打,你們都很清楚吧?

洛陽頂級豪門,汝南袁氏的袁紹是我兄弟。

五姓家,齊公世子和我稱兄道弟,你們也應該知道。

數遍沛郡,有沒有人比我更有出息?

還不來投奔我,等到太平軍兵臨城下,別怪我見死不救。

曹操扯虎皮做大旗的舉動,產生了卓越的效果,各縣都踴躍的參軍,最關鍵的是,有許多略有家資的豪強地主都來投奔他。

這些人在經學門閥的時代,在官場上沒什麼地位,統帥自然算不上,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不世出的勐將,有的人,諸如典韋,單以武力值而論,甚至稱一句萬人敵也不為過。

這幅場景,就連兩千石的一郡之主,沛郡太守都做不到。

要知道這個時代可是視郡守若國主的,可見曹氏和夏侯氏在沛郡之中的威名,可見曹操當年刷名聲的重要性!

萬事俱備,舉起大旗,勤王起航!

————

武皇帝者,沛郡譙縣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先漢譙侯之後,譙侯者,沛王太后所出,沛孝王同母兄也。

武帝少豪爽,有權術,居於沛郡之間,而縱橫放蕩,不治行業,有任俠之風,族從兄弟皆敬之,族中宿老奇也,謂武帝曰:“曹氏百五十年,以恩寵進,今得麒麟子,能進公卿乎?!”

武帝慨然,曰:“無雙武襄侯有言:‘丈夫生於天地間,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豈可鬱郁於筆墨之間。’

令我亡時,刻‘漢徵西大將軍譙侯操之墓’,不負此生。”

族中愈奇也,而名傳郡縣,年二十,遂舉茂才!——《魏書·武帝本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世華唐

步兵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