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人心浮動有間隙

太平軍得勝而歸,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讓眾渠帥以及整個太平軍都頗為振奮。

洛霄知道勤王軍不可能坐視,定然會有所動作,於是派人去探查勤王軍的動向。

英侯洛子川率領著大軍走到滎陽東北,準備和無雙侯洛空去打交叉配合。

京縣。

在滎陽以南,袁紹以關東南路盟主的身份登臺誓師,糾集八大諸侯,其餘諸如劉備這樣頗有實力,但是卻不夠資格名列諸侯的有十數個,若以實力來算,這一路就有二十諸侯。

“袁紹,本是公侯冢子,寡微之人,承蒙諸公不以卑鄙,委我以盟主大任。”

高臺之上,袁紹中氣十足,朗聲道:“如今以大義號召四方豪傑勇士,曉諭天下的義士:

自世祖光武皇帝再受命以來,漢統的衰微,再沒有超過此刻了。

陛下性命受到的威脅,再沒有超過此刻了。

海內遭受的混亂和殺戮,再沒有超過此刻了。

陰陽逆轉,秩序不存,九州之中,生靈塗炭,再沒有超過此刻了。

諸公有出身邊郡草莽之人,有出身經學士族及寒門,但都是大漢的忠臣。

今日歃血為盟不提出身,但以忠心及功勞而論。

進剿太平,振作漢室。”

一聽這話,公孫瓚瞬間就有些不滿,當年在洛陽的時候,他和袁紹的關係就一般,此刻袁紹這一句邊郡草莽之人,瞬間就讓他忍不住發火。

但聽誓師之地已經開始齊聲眾喊,心知現在不是和袁紹起衝突的時候,只能低聲和劉備憤怒道:“邊郡草莽之人,這袁本初是在說誰?”

劉備聞言連忙安撫道:“兄長乃是世宦兩千石的望族,這邊郡草莽之人定然不是指兄長,恐怕是我劉玄德這樣的人吧。”

公孫瓚神情稍緩,但還是憤怒道:“玄德你是漢室宗親,如何能是邊郡草莽,這袁本初仗著出身經學豪門,一向看不起我等邊郡望族。

看看人家洛氏,千年望族,百家源流,什麼經學盛典沒有,這樣的天下第一世家都從未對我邊郡望族有過絲毫的歧視,當年我到昭城去求學,得知我是幽州公孫氏,洛氏公子還大大讚揚了我公孫氏一番。

而且他不過是個庶子出身,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看此次勤王我公孫瓚一定要立下最大的功勞,狠狠地打袁紹的臉。”

劉備聞言只能再做安撫,心中則暗自苦笑,這袁紹袁本初和他這位兄長公孫瓚,都有才能,但都各有缺點。

袁紹有些眼高於頂,看重出身,這倒也不能怪他,現在都是這樣的。

唯一不看重出身的就是洛氏,但洛氏之所以不看重是因為,在洛氏看來沒有區別。

況且,士族豪門尚且還有子女嫁娶寒門貴子,洛氏上一次嫡女外嫁,已經可以追朔到前漢冠軍景桓侯了。

公卿易得,洛女難求,這是百年後漢所流傳的一句俗語。

袁紹過於看重出身,不過是個英雄,而且就算是他不重用寒門,但對大業的影響其實並不大。

公孫瓚的缺點就比較嚴重了,他心胸不太寬廣,不過是一些模稜兩可的言語而已,竟然能如此記恨。

在劉備看來,能辦成事的人才最重要,多交朋友才最重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讓投奔自己的人能物盡其用,如何能大事不成呢?

不過好在公孫瓚還是知道大局為重,沒有在這個時候和袁紹起衝突,否則劉備還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現在最當務之急的事情就是儘快平定太平軍,使天下儘快安定下來。

然後進入洛陽,友好的勸說皇帝儘快改革這個天下,把那些禍國殃民的宦官都清理掉,選擇忠正良直的臣子去管理這個國家。

公孫瓚和劉備兩人在這裡低聲交談,誓師已經走到了尾聲,一隻老黃牛被牽到眾人面前,一把鋒利的匕首在老黃牛的喉嚨處輕輕一抹,伴隨著一聲淒厲的牛叫聲,一股股鮮血落到了碗中。

袁紹第一個上前將牛血抹到了自己的嘴唇上,其餘諸侯都按照次序上前,公孫瓚也停下和劉備的交流將牛血抹到了自己的嘴唇上,劉備滿臉豔羨的望著,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和這些天下英豪有歃血為盟的資本。

“蒼天在上,我等諸侯齊心同進,歃血為盟,共克太平,以此為誓。”

眾諸侯齊聲大作,然後袁紹意氣風發揮手道:“進軍滎陽,以孟德為先鋒。

伯圭有天下精銳的騎兵,便協助孟德,太平賊軍的騎兵只有伯圭能對付了。”

聽到袁紹所言,公孫瓚不禁升起一絲自得,這一手練騎兵的能力是他此生最為驕傲之事,現在見到就連袁紹都讚歎他,如何能不得意?

“子初公請看吧,那太平賊軍的騎兵,不過是繡花枕頭而已我幽州的白馬義從,會把他們踏成血泥。

而且孟德公計程車卒恐怕不夠精銳,不能承擔先鋒的重任,還是交給瓚吧。

首戰要勝,否則盟主的威望又怎麼能夠得到彰顯呢?”

公孫瓚這話一出,劉備就恨不得直接上前捂住他的嘴,兄長啊,你嗓門大,但是什麼時候嘴巴也這麼大了?

這話怎麼能說呢?

直接把袁紹和曹操兩個人都給得罪了。

只見曹操果然臉上閃過一絲怒意,他身後五大三粗的曹氏和夏侯氏兄弟立刻就想要上前為自己的兄長討個說法。

劉備也帶著自己的兩個結義兄弟要上前為公孫瓚撐腰,雖然公孫瓚很大嘴巴,但畢竟是自己人,必須要幫。

關羽站在劉備身後,暗自咋舌,他自認算是性格比較傲的人,對大多數人都看不上,但現在見到公孫瓚,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才叫傲啊。

眼前剛剛才會盟的場中突然就劍拔弩張起來,袁紹連忙制止了下來,他還是很清楚現在絕對不能內訌的。

但見到公孫瓚頗有些張狂的笑意,袁紹眉心閃過一絲深深地不滿。

他承認白馬義從的確是很強,當日公孫瓚率領著軍隊前往會盟時,就讓一眾諸侯為之震驚,幾乎都沒有見過如此精銳的騎兵,但袁紹沒想到公孫瓚竟然這麼張狂。

他袁紹才是會盟的盟主,你公孫瓚竟然這麼搶風頭,有沒有把我放在眼裡,若不是太平軍造反,就你這種邊郡的土包子,一輩子都不可能進入洛陽成為公卿,一輩子都不可能和我袁本初會盟。

現在竟然如此羞辱於我!

袁紹和曹操兩個人是好友,就連性格都非常的像。

母庸置疑,兩人都是絕對的人傑,即便是在這個人傑輩出的時代,也都是極其少見的。

但兩個人都是在逆勢的時候,能瘋狂找機會,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智。

但缺點就是順風太浪,而且這種順風不是客觀的順風,而是袁紹和曹操自己認為順風。

現在袁紹就覺得擊敗太平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他的目標就不僅僅是贏,還是自己要贏的漂亮,要得到威望。

想到這裡,袁紹心中暗自發狠道:“公孫瓚,且讓你猖狂一會兒,等你吃了敗仗,看我怎麼收拾你,看看你那個時候還有什麼臉面在我的面前猖狂,不扒你一層皮,我這天下俊秀的名聲讓給你。”

公孫瓚將心中所言說出之後,大感暢快,笑著與劉備等人率領著軍隊離開,曹操作為袁紹的小弟兼好友,安撫了袁紹兩句,保證自己一定會給袁紹掙面子,也率軍離開。

其餘諸侯都面面相覷,各自去率軍準備進攻滎陽,雖然公孫瓚不給面子,但盟主看起來還是很顧全大局的,這讓眾人比較安心。

至於公孫瓚,就隨他去吧,邊郡武夫就是這樣的,不通禮儀,不知教化。

若是公孫瓚知道這些人心中這麼想他,恐怕當場就要和這些人火併起來了。

……

“這些勤王諸侯,表面看起來聲勢浩大,兵力眾多,遠勝我太平道,但實際上,內裡都各懷鬼胎,真正願意死磕的諸侯,不會太多。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攻堅克難,萬萬不可。

這才是他們會做的,政治敗壞到極點的國家,怎麼會有悍不畏死計程車卒呢?”

滎陽之中,得到了袁紹會盟軍進攻訊息後,洛霄帶著不屑的口氣對眾渠帥說著,眾渠帥深以為然,他們現在算是懂了什麼叫做民心可用。

經過洛霄的後方治理,“天下大吉”這四個字被洛霄從幻想之中搬到了太平軍的面前,這種明顯的生活變好,而且未來還會更好,所帶來的心氣變化實在是過於明顯。

現在太平軍打仗,根本就不需要渠帥在前面鼓舞士氣,戰鼓一響,士卒們自然就嗷嗷叫著衝鋒。

無論是戰鬥意志,還是堅韌不屈,都有了巨大的提高,這兩者就是最影響軍隊戰鬥力的因素,現在的太平軍,比起之前實在是太強。

————

洛陽飲宴,眾將語及兵道,帝曰:“吾讀淮陰、孫子,皆有所得,唯太平之悍勇用命,疑道術哉。及至進位,乃知角所為,非言邪蠱之,實以道御術也,其用王霸道,造太平世,故道徒奮勇,奮勇眾,何戰不勝?”——《魏書·武帝本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