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方對她不敞開心扉。

但不影響寧有光對他抱有起碼的坦誠。

厚重的防盜門緩緩被坐在輪椅上的人開啟。

寧有光站在時望月的家門外,意外的見到屋子裡面一片烏黑。

該怎麼說呢?

她就住樓上,所以非常清楚。

他們住的這個房子雖然小,但光線很好。

只要住在裡面的人不是刻意從裡面把屋子裡的厚窗簾拉上,屋內是一定能見到的光的。

更何況,現在才黃昏,外面日落剛下山,還有大片大片的晚霞掛在天邊,室外很明亮。

她摸黑把他推進了屋裡後,就從包裡拿出手機,開啟了電筒燈,準備去找開關。

“啪……”對方卻快速伸手,摁下了旁邊牆壁上的開關。

室內燈光亮起的那一剎那。

寧有光立即看清了眼前屋子裡的環境。

一個字可以形容——“空”。

時望月的家,眼前她目之所及的空間裡,什麼都沒有,連沙發都沒有。

這讓寧有光心裡忍不住生出一些念頭來——

住的地方這麼空蕩,說明居住的人對周圍的一切極其的挑剔,挑剔到藏不下絲毫的不乾淨。

同時,也說明他對物質世界沒有絲毫的貪戀。

他竟然可以精簡到這種地步……

寧有光感覺突然對時望月有了一點新的認識。

因為,她一進這個房子,就在這裡感受到了一種平時在時望月身上看不到的獨特氣質。

她曾經在《住宅讀本》裡看到過這樣一段話:“走到那裡感受到充盈在某個地方的獨特氣質和看不見的力量,在建築的世界裡被稱為‘地靈’。”

而一個人居住的環境,其實是和他本人能量場的一種契合。

依報隨著正報轉。

一般來說,想看更深入的瞭解一個人的心,如果她沒有辦法從他身上了解。

那麼,透過他居住的環境來了解,也是可以的。

眼前的房子,讓寧有光清晰的認識到,這位在世人眼裡瘋狂斂財,吃人不吐骨頭的大佬,他其實並不像向外界所展示的那樣,極度的貪心,貪錢。

一個貪心,貪錢的人是不可能住在一個這麼小的,空蕩到近乎什麼都沒有的房子裡的。

“時先生,我……”大致看了下眼前的空間,寧有光就打算回自己家了。

卻不想,她話還沒說完,就見坐在輪椅上的人問:“你喝水嗎?”

“……”

真是天要下紅雨了!

這麼自閉,高冷,一向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大佬——

他今天不光讓她進了他的家門,現在竟然還邀請她喝水?!

寧有光心裡震驚極了。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小激動。

自從認識這位大佬以來,她一直不斷的作各種嘗試,想要能找到可以開啟他心靈的切入口,想要認識他更深一點,從而希望依此去給他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卻一直苦於無門可入。

但是!

現在,機會來了!

“喝!”寧有光立即斬釘截鐵的回答,“謝謝!”

……

專業的療愈師都知道,要想使心理治療法奏效,就需要在療愈師和案主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絡,密切到療愈師無法忽視案主任何範圍、任何深度的病痛。

這種密切聯絡的建立,在於持續不斷的比較和相互理解,在於辯證地正視兩種相對立的心靈上的現實。

如果由於某些原因,這些相互產生的印象無法影響彼此,那麼整個心理治療過程都不會奏效,患者的病情也不會有任何起色。

只有療愈師和患者雙方都關心彼此,才能夠找到治療方案。

一旦決定轉換角色,進入工作狀態。

寧有光就立即有意識的去開啟自己的覺知力。

她要不放過絲毫可以看見對方的機會。

身為療愈師,寧有光和案主在一起時,是會時時刻刻都對自己以及自己對案主做出的反應方式保持密切關注的。

因為她不僅有意識的做出反應,還必須在認真觀察對方的時候,不斷問自己,“我潛意識是如何解讀這種情境的?”

任何一個全面且透徹的分析過程,都會調動起療愈師和案主的全部人格。

切換了角色後。

寧有光就會有意識的告訴自己,眼前所攝入的一切,都跟她自己有關。

既然和自己有關,那就要耐心的,謹慎的去挖掘了。

時望月又沉默了下來。

但寧有光已經不在乎對方的態度了。

她放下了手裡的行李箱,並好奇道:“時先生,你家好空啊。”

這明顯是一句客套的廢話。

時望月沒有回答她,但他身下的輪椅動了起來。

他一動。

“時先生,你是去哪裡拿水啊?”寧有光就又問,“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告訴我水在哪,我自己拿。”

然後,她就跟著對方走到了一面白色的隱形櫃子前。

她看到鑲嵌在櫃子中間的大冰箱,“水在冰箱裡嗎?我來。”

對方沒有拒絕她的主動,並緩緩退開一步,把冰箱前的位置給她讓了出來。

寧有光拉開冰箱的門,並暗暗欣喜著——

她覺得自己今天真的好幸運,明明在不斷向對方伸出探索的觸角,他卻沒有阻擋。

眼前的冰箱裡裝滿了進口的礦物質水。

“時先生,你喝嗎?”她給自己拿出了一瓶水後問。

“謝謝。”身後傳來低沉的聲音。

寧有光就又從冰箱裡拿了一瓶水後才關上了冰箱的門。

“你家好乾淨啊。”她轉身把水遞給時望月,繼續沒話找話,“住在這裡有這一點好,物業有專門的阿姨可以幫我們打掃衛生。”1314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繁花似錦的歲月

鬼陽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