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0656【稿城之圍】

滹沱河,是河北數一數二的大河。

如果不算黃河,它就是第一!

這條河兩軍各佔一半,明軍控制了中路戰場那一段,金軍控制了東西路戰場那兩段。

朱銘率領大軍轉移,就是依靠滹沱河進行水運。

當然,士兵主要還是靠步行,各類輜重才會裝船運輸。

朱銘首先抵達的是鼓城(晉州市),此城位於滹沱河南岸,不太利於金兵作戰,直接被完顏宗望給放棄了。

早在半個月前,偽宋的鼓城縣令,就已經向宗澤投降。

接下來便是稿城,它位於滹沱河與寢水交匯處,兩面臨水非常適合堅守,屬於真定府的軍事橋頭堡。

關勝、岳飛、酈瓊等將,率領趙州明軍北上,駐紮在寢水東岸,大營設於稿城的西南方。

朱銘率主力西進,紮營於稿城的東北方。

兩支明軍,相距僅三十餘里,將稿城敵軍給夾在中間。

朱銘紮下營寨之後,立即聯絡關勝、岳飛。

岳飛親領二百騎來見,還帶來一個叫董毓的稿城士子。

“拜見太子殿下!”

岳飛站得腰桿挺直,左手按著腰間刀把,右手抬起行軍禮。

僅從外形來看,朱銘感到有些失望。

大名鼎鼎的嶽武穆,身高居然才一米七,而且身材並不魁梧,不如朱銘麾下的很多猛將。

當然,外形可以忽略不計。

朱銘甚至暗藏著一點小激動,只不過沒有顯露出來而已,他拉著岳飛的手說:“聽聞你治軍極嚴,端為當世之良將!”

岳飛說道:“河北百姓,受金人荼毒極深,王師更應該加強軍紀,否則與那些金國蠻夷何異?”

“不錯。”朱銘微笑點頭。

岳飛指著身邊計程車子說:“這是董毓,稿城董氏子。他的叔父董提,在偽宋朝廷做禮部尚書。”

董毓連忙下跪:“大明士子毓,拜見太子殿下!”

朱銘親自攙扶:“不必拘禮。”

稿城董氏,是五代時期遷居稿城的,金元兩朝有不同支系做大官。

一是金朝的董師中那支,官至金國宰相。

二是元朝的董文炳那支,萬戶、太師、太尉出了一大堆。董文炳本人,更是負責給忽必烈組建漢人侍衛親軍。

前番完顏宗望扶立傀儡皇帝,稿城正好在偽朝治下。

稿城董氏麻溜降金,宋朝進士出身的董提,更是被重用為傀儡朝廷的中樞官。

此次劉豫奪取朝堂大權,也不敢拿董提怎樣,反而提拔其為禮部尚書。因為稿城的位置太重要,而董氏又是稿城第一望族。

董提一邊給金國做狗,一邊又秘密聯絡宗澤,家國大義他們不管,只想保住自己的家族。

“太子殿下,”董毓快速說明情況,“真定偽朝前幾日大亂,劉豫彈劾黃潛善通敵,把黃潛善一黨下獄數十人。如今偽朝已經人心惶惶,多有心向我大明者。家叔雖是那偽朝的禮部尚書,但無時無刻不想著歸正大明。我稿城董氏一族,願為大明奮死抗金!”

朱銘一副被感動的樣子,嘆息說:“河北有孤忠,說的就是董氏啊。”

董毓聽得此言,變得更加激動。

有朱太子這一句話,稿城董氏必不被清算。

朱銘問道:“董氏除了在偽朝做文官,可還有什麼帶兵將領?”

董毓說道:“在下的堂兄董煥,原為順安軍守將,麾下有三千將士。上個月被調往河間府,協助那裡的金兵守城。在下的族叔董撿,原為安肅軍將官,麾下有五百將士,上個月被調到永寧軍城。”

朱銘說道:“你立即給他們寫信,我讓人伺機聯絡舉義。”

董毓有些為難,說道:“不必太子費心,在下可派家奴去聯絡,否則容易提前走漏訊息。”

朱銘頓時皺眉:“難道直至此時,董家還想著首鼠兩端?”

“萬萬不敢!”董毓嚇得連忙跪倒。

“那你就寫信吧。”朱銘又是一副和善微笑。

董毓只能硬著頭皮,給堂兄和族叔寫信,讓他們尋找機會臨陣倒戈。

白勝把兩封信收好,帶著董毓離開。

等這傢伙走後,朱銘問道:“鵬舉,伱對董氏如何看?”

岳飛回答說:“皆貪生怕死之輩,誰得勢他們幫誰。但稿城極為重要,還須藉助董氏之力。”

“稿城的其他大族呢?”朱銘又問。

岳飛說道:“都差不多,一邊投靠金人,一邊聯絡大明。稿城緊挨著趙州,那裡真正的義士,早就舉家南逃了,末將軍中就有稿城籍將士。”

不管是不是貪生怕死,留著沒走計程車紳,確實都心向大明,因為金人統治太過殘暴。

一般而言,遇到敵方軍隊殺來,鄉村士紳會躲進城裡,或者舉家逃往安全所在。

稿城周邊鄉村計程車紳,得知朱太子帶兵殺來,既不往城裡躲,也不往北邊逃。朱銘抵達的當日,就有士紳陸續來拜見,而且還帶著酒食來犒軍。

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甚至有士紳的帽子下面,藏著一頭半長不短的髮型。他們去年畏懼金人,還真就剃髮易服了,從此出門必戴帽子遮掩醜陋。

朱銘也不怪罪,都親自接見,並且好言相向,稱讚他們忠義。

士紳們被感動得當場掉淚,不愧是天朝正朔的太子啊,氣度非凡令人如沐春風,哪裡是那些金國蠻夷能比的?

……

稿城郊外。

李彥仙帶著數千陝西騎兵,與岳飛、酈瓊組建的騎兵部隊,共同出動遮蔽整個戰場。

金國猛將撒裡曷,手裡只有兩千騎,被壓制得無法出城。

“立往永寧軍,向元帥請求援軍!”撒裡曷無比憋屈。

這傢伙是婆盧火的侄子,婆盧火帶兵歸屬完顏宗翰,撒裡曷卻帶兵歸屬完顏宗望。

因為撒裡曷屬於世祖系貴族,他是金世祖劾裡缽的養子!

此人後來大權在握,做到了金國左丞相兼左元帥,但終究被“南宋名將”完顏亮給幹掉了。

“敵軍射書進城了!”

“不準任何人拆閱,全部蒐集起來燒燬……慢著,燒燬之前先拿給我看。”

一隊隊大明騎兵,在岳飛、酈瓊、李彥仙的帶領下,朝著稿城之內射進去書信。

金兵騎馬在城內來回奔走,在城牆上也四處檢視,發現書信立即收繳,有私自拆閱者格殺勿論。

一個渤海文士,此刻正在給撒裡曷讀信:“這些信裡說,稿城董氏、盧氏、李氏、張氏、龐氏……皆已投靠明國。又說了我大金許多壞話,讓城內漢人一起反金做內應。還讓駐守稿城的漢軍倒戈投降,若有軍官帶著士卒倒戈,就饒恕他們以往的過錯,今後論功時還重重有賞。”

撒裡曷叫來自己的傳令官:“傳令諸部,河北漢軍不得靠近城門、箭樓、糧庫等軍事重地。只許他們防守城牆,每一處城牆的河北漢軍,兩側必須安排我金國兒郎監督。夜間巡城計程車卒,一旦發現有人違反宵禁,為兵者連坐一伍,為民者連坐十戶,全部砍頭正法!”

這大戰才剛剛開始,稿城之內已風聲鶴唳。

宵禁時間提前到酉時兩刻,也就是不到傍晚六點,城內百姓就不準再出家門。

河北漢軍明明是守城部隊,卻被撒裡曷派兵嚴密監視。

仗打到這種地步,河北漢軍已成累贅!

撒裡曷還是覺得不穩,又把城內有頭有臉之人,集中派兵看押在縣衙之中。並且還對他們的家人說,城內一旦出現起火等事故,金兵不會仔細追查是誰幹的,會把縣衙裡關的那些全殺掉。

種種措施,嚴厲至極,但還是有人私自拆閱書信。

朱銘在紮營之後,就派兵掩護民夫填護城河。一邊填護城河,一邊持續往城內射書,總有那麼幾封沒被金兵搜走。

更多的攻城器械,被分拆成零部件,從新河鎮源源不斷裝船運來。

宗澤負責西路軍的後勤,包括打造攻城器械,新河鎮雲集了大量工匠,那裡也是重要的糧食轉運站。

稿城之內。

宵禁前換防,一支河北漢軍離開城牆,默默返回城內軍營。

這股漢軍的首領叫張迪,歷史上屬於河北巨寇,在洺州聚眾數十萬造反,最後被劉光世率兵鎮壓。

由於朱銘在四川起兵,牽制了宋朝的兵力。這個時空的張迪,雖然也被朝廷鎮壓,卻沒有面對劉光世,他假死脫身帶著殘部逃進太行山。

剛開始反宋,緊接著抗金,實在打不下去了,就被傀儡小朝廷招安。

“大哥,白天見到的那封信去哪了?”部將張浩低聲問。

張迪說道:“吃進肚了。”

“那就好,不會被金兵搜出來,”張浩問道,“信裡寫的什麼?”

張迪說道:“讓俺們倒戈反金,以往罪過都不追究,還能立功獲得重賞。”

張浩說:“在太行山躲了兩年,又被真定朝廷招安一年多,弟兄們都想回洺州老家。不如尋機反金吧,聽說南邊換了新朝廷,洺州老家都還日子不錯。那岳飛也仁義得很,對待百姓秋毫無犯。”

“俺也想回家,”張迪說道,“這金兵不拿咱們當人,既要讓咱守城,又日防夜防,依俺看早晚要吃敗仗。但老兄弟已死了太多,不能再莽撞行事,得尋個好時機狠狠殺那些金兵!”

張浩說道:“俺們都聽大哥的,弟兄們早就想造反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來三國可以這麼讀

皖南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