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皇極女皇

成都府衙中。

聽著那寥寥話語,張飛竟也嘆了口氣。

“翼德有心事?”劉備略有驚訝。

張飛伸手虛點了一下:

“俺只是忽然想起來了羌人。”

雖然張飛只是遙遙一點,但劉備也忽然間就明白了。

羌人,或者說羌胡。

三輔、雍涼,這片地界上的羌胡不計其數。

孝武皇帝時,為了能夠鉗制匈奴,漢羌整體交好。

到了光武皇帝時,匈奴內亂互相殘殺,分裂了南北兩部,匈奴南庭投漢稱臣,並隨漢軍出擊齊破匈奴。

北匈奴有南匈奴制衡,並且再加上大漢的力量,北匈奴被抽的還不了手。

這種情況下羌胡在滿朝諸公眼中便逐漸失去了作用。

賦斂羌胡、略人妻女只是常事。

弱口被擄為奴婢,壯者倥傯於豪右之手,這才是常態。

用孔明的話說便是,羌胡逐漸不再算個人了,至少很難算是漢人。

這些事情,翼德如今應當感觸會比較深。

之所以關注這些是因為過兩個月便要與孔明移師漢中。

畢竟益州已定,接下來需經略漢中兼顧雍涼以圖關中,若要幹這些事,羌胡是必須要接觸的。

也是因此,孔明最近才專門每日花時間給劉備梳理雍涼的情況。

用孔明的話說就是,羌胡安則雍涼安,雍涼安則足以定天下。

也正是因為有雍涼羌胡這個前車之鑑,因此聽翼德如此說,劉備也理解的點點頭:

“這百濟,反成唐之負擔矣。”

滅其國,十萬之師足矣。

但想要強鎮其土,十萬之師亦不得。

他劉備,對此也要引以為鑑,一定不能重蹈覆轍。

【遙遠朝鮮半島的一次縱兵劫掠沒人會放在心上。

蘇定方如此,李治更是如此。

尤其在獻俘太廟之後,李治便宣佈:

時機已經成熟,是時候讓高句麗就此消失了。

蘇定方帶著俘虜十一月返回的洛陽,十二月李治便迫不及待宣佈新的任命:

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契苾何力為浿江道、劉伯英為平壤道、程名振為鏤方道,四路大軍齊出,必滅高句麗。

前方又起大軍,後面李義府也再次忙活了起來,這也昭示著劉仁軌又要倒黴了。

從隋朝徵朝鮮開始,糧道一直都是走的海路,即先運送到山東,再經由黃海渤海運送到遼東。

劉仁軌被貶黜後任青州刺史,督運糧草保障後勤屬於分內工作。

於是宰相李義府幾乎是迫不及待發出了命令:

軍情緊急,劉仁軌你要現在立刻馬上往遼東和朝鮮半島輸送糧草!

劉仁軌看到朝廷的命令人都傻了,據理力爭:

冬季是海上風暴的季節,現在出船,是想要我死?

劉仁軌的回覆很有道理,但沒什麼用,因為都被李義府攔截了。

並且朝廷這邊在李義府的授意下,命令越來越急,語氣越來越嚴厲。

這種情況下劉仁軌不得不安排船隻出海,然果不出李義府預料:

船隊遇上了風暴,船翻了,糧丟了,民夫也有不少死亡失蹤。

在李義府的幫助下,這件案子迅速被捅到高宗那裡,於是李治欽點了監察御史袁異式審查此案。

此時因為長孫無忌倒臺,李義府更加無人能制,直接跟袁異式開啟天窗說亮話:

“君能辦事,勿憂無官”。

袁異式到了山東之後百般手段盡出,想要恐嚇劉仁軌自殺以結案。

但劉仁軌表示咱要守法,唐律怎麼寫咱就怎麼判。

於是最終案子再次鬧到了高宗那裡去,雙方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辯論,最終劉仁軌被貶為庶民發配至遼東充軍。

也是由此,劉仁軌在朝鮮半島才忽然發現:我居然還有將才?】

劉仁軌面無表情,稱得上是無喜無悲。

畢竟對他來說,如今經歷的這一切彷彿還是夢中一般,不太真切。

至於什麼被宰相陷害,驅使船隊出海,以及發配遼東充軍……

自嘲一笑,劉仁軌倒是覺得這人生也頗為精彩,只是……

“這聲音竟也說臣有將才?”

“也?”李世民好奇,於是問道:“還有誰竟能識正則之才?”

“上一位正是陛下。”劉仁軌老老實實道。

於是李世民只能尷尬一笑,當時他還覺得以天子身份,如此說定能讓這縣令歸心呢,結果……

“在陛下之前,潞國公稱臣有名將之姿。”

劉仁軌拱拱手,完全不顧另一邊侯君集已經差點將腦袋埋在了地板裡。

長孫無忌呵呵一笑:

“潞國公竟還有識人之明。”

實際上是咋回事大家都知道,因此也都有點忍俊不禁。

杜如晦倒是還有空寬慰李世民一下:

“從劉正則之判來看,朝中亦有忠良,此輩奸人並不能獨斷。”

“畢竟若這奸相能一人獨斷,失糧草之罪足斬。”

聽杜如晦這麼說,李世民心裡方才好過一點。

不過一想到又是稚奴傾力養了這麼個玩意兒出來,李世民就還是有點心煩意亂。

“此輩奸佞,差點折損一貞觀良臣!”

聽到皇帝陛下這麼正經的誇自己,劉仁軌倒是一時間有點侷促了。

杜如晦冷靜指出了陛下言語間的漏洞:

“大家,貞觀年間劉正則也不過官至給事中而已。”

其中意思也很清楚了,給事中不過五品官,雖然五品以上諸事任免皆要陛下首肯,算是在陛下心裡有個印象。

但要說重用和良臣之類,那差的距離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遠的。

李世民啞然,但想了一下發現不管怎麼辯解都有可能傷了劉仁軌的心,於是只能悻悻道:

“那還是朕未將其置於用武之地。”

不過心裡倒是有了猜測,若是無光幕所提點的話,劉仁軌杖殺都尉,多半會被他不喜。

如此看來倒確實可能挺小心……

李世民飛速推翻了這個揣測,並打量了一番劉仁軌道:

“正則有翩翩君子之風,其將帥之姿,隱藏頗深矣。”

劉仁軌頓時被迷得五迷三道的。

而另一邊,李世勣笑著拍了拍蘇定方的肩膀,再無介懷:

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啊,老弟。

【而最終劉仁軌能再次起飛,全賴蘇定方臨走時候往百濟這個茅坑裡炸的呲花又大又響。

唐軍在泗沘城劫掠開了一個非常壞的頭,滅百濟時唐朝徵召了新羅作為僕從軍。

眼看主子如此,新羅也有樣學樣,開始了對百濟的報復性劫掠。

封建時代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李治和蘇定方對百濟渾不在意的原因也是因為百濟王室皆被遷至洛陽。

一個王室都沒有,伱說要反抗,誰來扯大旗?

就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機,倭國選擇了加入戰場,給百濟人送上了此前在倭國當質子的百濟王子,扶余豐璋。

此時倭國的掌權者是皇極女皇,作為倭國曆史上第二位女皇,皇極女皇從不欠缺野心。

這位女皇甚至是倭國曆史上第一個喊出要征服中國的倭國人。

經過大化改新之後,皇極女皇判斷,倭國與唐朝爭奪朝鮮半島的時機已至,她不僅要大力支援百濟的復國,還要御駕親征!

扶余豐璋回到百濟之後,此前已經歸降唐朝的黑齒常之、鬼室福信、道琛等人迅速重新自立,奉迎王子,打出了復國的旗號。

朝鮮半島的局勢堪稱是瞬息萬變。

故而,得到了朝廷詔令老老實實以白身去百濟充軍的劉仁軌,感覺事態愈發撲朔迷離。

剛一到百濟,劉仁軌就得到了讓他大驚失色的訊息:

百濟全境復叛,滅百濟之後所置的熊津都督府已經名存實亡,如今唐軍所能掌控的唯有一個泗沘城。

而且同年,另一個不好不壞的訊息接踵而至。

或許受長孫無忌死亡的餘波影響,原定的熊津都督府老大王文度離奇暴斃,一時間百濟群龍無首。

就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北方高句麗還在和唐軍打的如火如荼,熊津都督府的糧草運輸線對北面的戰爭至關重要。

於是在這種窘迫的局面下,李治一道詔書,死馬當活馬醫:

復劉仁軌為方州刺史,並代任熊津都督府都督。】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十連抽召喚美杜莎鎮壓荊軻

血色湛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