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昇

翼王石開開的威望僅次於洪秀全、楊秀清,她的出現讓天京總算有了主心骨,等天明之時,天京城內動亂結束。

迎著朝陽,又一人從地平線那邊走來。

他穿著藍色織錦鑲邊的綢緞長袍,腰間栓著一根明黃色的綢緞腰帶,掛一把刀鞘鑲滿各色寶石的短刀。

他自北方走來,帶來的是一片草原的蒼莽氣息。

還有頭上頂著的那片天空,古老,富饒,廣博,卻帶著一股垂垂老矣的腐朽氣息。

他託著一個老大帝國。

僧王!

蘇文一時窒息,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道:“人算不如天算。”

他對食罡的執念源自於白雲觀的傳承,源自於對長生不死的追求。

看來終究是鏡花水月。

他衣袖翻飛。

三號與眾多傀儡分身徐徐黯淡了目光,被五色光華一卷,挪移入虛空之中。

僧王是個大餅臉,細長成縫的眼睛滲透著雄渾的神意。

無論他的老大帝國有多老,只那隨身攜帶一國龍氣之重,就非人能抗衡。

潘正元之前多數是靠血奴之城不死之身死頂,但底下這片城這塊土地十萬血奴百萬民眾並非蘇文的後盾,他就像一塊浮萍隨機飄流至此,並無立足之地。

他如何能擋得住天下第一人的僧王?

“僧格林沁見過白雲觀守一掌教!”僧王微笑道,神情輕鬆歡快,像草原熱情好客的牧民一般。

但是蘇文卻能感覺到他和藹可親的神情之下掩蓋的洶湧澎湃的殺意。

“守一見過僧王!”蘇文豎手作禮,他裝作無意地問:“僧王怎麼認得貧道?”

他與潘正元一路廝殺,輾轉了數千裡,歷時半個月,資訊洩露並不出奇。只是僧王能來得這麼及時,多半是曾守正那邊的功勞。

“白雲觀的新掌教,天下誰人不識君?!”僧王直直盯著蘇文,如欣賞一件絕佳作品,珍稀寶物一般,道:“白雲觀是食罡者最後的氣運餘韻,以一觀承接仙術數千年的綿延傳承,可歌可泣。

可惜終究時代不同了,食罡仙術的落幕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其實我們食煞者又何嘗不希望白雲觀繼續存在,為長生不老、逍遙自在這些人類亙古通今的追求留下一線希望。

可是時代大勢如滾滾大潮,不可阻擋。

被時代拋下的,該落幕的,只能帶著昔日的輝煌埋到土裡,成為一件老古董。”

他的氣勢當真如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讓蘇文自覺渺小無比,置身於前有如螳臂當車。

蘇文沉下臉,看著他揹負的那一片天空,認真地點頭道:“僧王說得對,那些腐朽的老掉牙的,被時代拋下的老東西,就該埋到土裡,讓它在這片土地沉眠,腐爛,化為新生事物的養料!”

白雲觀的確被時代拋棄,這老大帝國又何嘗不是!!!

他沐浴朝陽,整個人的腰肢像標槍般挺直,自有強大的氣勢勃發。

兩人針鋒相對,氣機對峙,毫不相讓。

只是僧王看出蘇文的外強中乾,一身罡氣所剩無幾,神態更加從容。

目光落在底下的天京城上,狀似隨意地道:“太平道的天父其實本王知道是誰,卻一直不曾點破。

他的觀點終究有一點可取性,未必不為進步的,未必不是將來我們該走的方向。

所以廣南的變化,本王樂觀其變,不曾干涉。”

蘇文一愣,倒沒想到這位僧王還有點開明的思想。

“可是你那勞動者聯盟,就如底下這太平道,拋棄了官僚,拋棄了士紳,還要得罪洋人。

必然也如太平賊一般,愚昧無知,殘忍酷苛,讓這片土地千瘡百孔,元氣大傷!

這理論是大害,悖逆背德,喪心病狂,不可放任!”

僧王語意森森,殺意畢露!

蘇文眉毛一揚,他奇道:“僧王真的研究過我的道理?”

“本王一直觀察近年的革新主張,真正掀起波瀾的就只有三種,廣南的立憲說,曾守正立足於理學、船山學派的新儒學,以及你的勞動者理論。

立憲有點激進,走太快了。新儒學稍稍老舊,走得又慢了點。唯有道人的,則是過於極端。”

僧王評頭論足,不見絲毫陌生,他道:“術法之上,本王其實不大在乎。

就算你一人修煉得再厲害,也最多禍亂天下二三十年。可是道理學說,卻是這片土地這個文明的未來。”

他感嘆道:“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道理學說是不朽之道,關乎四萬萬人的福祉,不可不慎重。”

“依本王判斷,一門道理學說要具備兩點,一個是要進步,要給人帶來希望,並有實現的可能。

另外一個便是得到士紳的認同。

自古以來得士紳者得天下,任何一種道理只要沒給士紳找一個好位置,都誓將行不通。”

蘇文有一點明白僧王的心態,這位帝國棟樑也意識到帝國老矣,也在探尋未來,尋找出路。

真的有志之士,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埋到土裡腐爛。像僧王這等聰明絕頂之人自然不會等死。

不過,他終究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屁股限制了他的眼光。

所以自己的道理必然是看不上的,他也斷然不會任自己的道理在這片土地流傳,傷害他所站的階層的利益。

所以僧王溫和的言語之下,其實蘊含著不容置疑的殺意!

僧王嘆息道:“守一道人如果願意回到白雲觀,終生不出道觀,本王還可手下留情。”

蘇文哈哈大笑。

他道:“僧王的話讓我想起隋末一件往事。

有一家叫慈航靜齋的門派,由一群女禿組成,自以為是天下正道之首,要為萬民擇主。

在她們眼裡,只有自己看中的人才是天下雄主,不被自己看中的便要不擇手段打壓下去。”

僧王一奇:“白雲觀果然是千年道統,此門派本王倒不曾聽聞。不知她們最後選擇了誰?”

“李世民!”

僧王驚歎道:“她們的眼光獨到,選的是千古明主,果然不凡,不失為一段佳話。不知為何道人似有鄙夷?”

蘇文冷笑道:“我鄙夷的不是這位唐太宗,而是慈航靜齋女禿們的高高在上,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道德綁架別人。

英主應由民眾來選擇,走什麼路也應由民眾自己選擇。

慈航靜齋,又或僧王你,算那根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際光輝使命1

天涯咫尺近乎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