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聽著盛宣懷“謙虛”,笑而不語。

盛宣懷道:“蘇道友要去琉球,那可有點遠。閣下雖然術法了得,但這大海茫茫,不同於陸地,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

何況別看現時風平浪靜,若起了大風浪,就算你是修成了馭獸奇術,也難以對抗這天地自然之威。

不如隨我們到舟山,再在那邊尋一艘去琉球的商船。”

蘇文對這個倒無所謂,尚空在琉球散佈道理,踐行者不多,但已經給他指明瞭方向。

三人寒暄幾句,船老大何有求很快就忙著去做事。

盛宣懷倒是無所事事,拉著蘇文一頓閒聊。

這大海茫茫,對於不會水法奇術之人就只能困在船上這方寸之地,對著一群知識水平不高的船員,實在枯燥乏味,如今遇上同道,自然大說一通。

你一言我一句聊了半天,盛宣懷對這個始終保持淡淡笑意的道友已經有了十分的好感。

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說什麼,眼前這位道友都能接得上口。

詩詞歌賦,歷史典故,天文地理,海外諸國都有涉獵,學識不在自己之下。

人才難得啊!

盛宣懷想了想,又問道:“冒昧請問蘇先生所修這馭獸之術可是適合河海里鬥戰的術法?

我所事乃湘軍,正缺乏與河裡與太平賊爭鋒的道友。

若蘇先生合適,某可向恩師推薦。我恩師在湘地有名氣,是朝廷王公貴人推崇備至之人,你定然不會後悔。”

蘇文搖頭道:“山野之人,受不了拘束,還是算了。”

盛宣懷有點可惜,不過他也知道加入湘軍,便屬於官方之人。許多食煞者都受不了官府約束,像眼前這位大海遨遊的逍遙人物,自然難以接受。

他有點惋惜,又道:“某有一個冒昧的請求!”

他迅速回到船艙裡,一會便帶出來兩人。

一個十幾歲的俊俏書生,膚白貌美,明顯女扮男裝。低頭害羞地小步小步地走,在不停搖動的船上非常不穩,估計纏了小腳。

另外是個眼珠子骨碌碌地轉的六七歲男孩。

蘇文微微一笑,是熟人。

曾守正的兒子曾澤和他那位忸忸怩怩的姑姑,兩個古靈精怪的孩子。

盛宣懷解釋道:“我這兩個表弟,對嶺東廣南城十分感興趣。這一趟我去港島,他們趁我不在意躲上了船,說是想去廣南城遊歷。

正好道友出自嶺東,麻煩給他們講一下嶺東的風土人情。”

他又道:“其實嶺東有什麼好的。湘地起碼是個書香傳承之處,嶺東向來文風不彰,是南蠻之地,如今更被反賊佔據,更加危險。

你們也不怕羊入虎口?!”

曾澤蹙眉嘆息:“表哥你不懂!”

他看了看身邊的“哥哥”,欲言又止。

盛宣懷不由奇問:“我不懂什麼?”

曾澤無奈地道:“我不能跟傻子說話,會染上傻病!”

盛宣懷額角的青筋都爆出來了,他強自壓抑怒火,問:“我哪裡笨了?”

曾澤大大嘆一口氣道:“我們去廣南城是為了拜入爹爹的師門白雲觀。

風土人情與我們何干?反賊與我們何干?

你找的這人都對我們沒用,除非他肯送我去白雲觀。”

盛宣懷氣道:“你們去白雲觀不用入嶺東,不用進廣南城?這世道不像家裡那麼安全,你們應付得了嗎?”

原來是兩個離家出走的小朋友。

蘇文眨眨眼,笑道:“你們為什麼想拜入白雲觀?”

曾澤理所當然地道:“因為厲害啊!白雲觀掌教連大將級壞人都能輕易爆打。

太平賊的將級,洋人的將級,這些不可一世的大惡人,我爹爹還有那些叔叔伯伯都害怕的傢伙,全部都敗在白雲觀掌教手下。

我姑姑說,掌教是天下最厲害最厲害的人!

我們得拜最厲害的人為師。”

蘇文搖頭道:“最厲害的人自然要收最聰明的人為弟子,憑什麼收你們?”

曾澤一愣:“所有人都說我很聰明,詩書只要讀三遍就能背。”

盛宣懷終於找到了突破口,笑道:“你得有仙基,白雲觀才回收。你爹當年可是有仙基的,還是上品的仙基。

你們又沒有!”

曾澤胸有成竹地道:“有一門不用仙基的啊,整個廣南城的人都會,這才打敗了洋人。

跟爹爹的相似,卻比爹爹的厲害。”

盛宣懷頓時心塞,他驚道:“白雲觀掌教的術法道理和你爹相沖,你若學那個,只怕你爹立時給你氣死!”

曾澤振振有詞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問要相容幷蓄,你無法批判你不知道的道理。

若掌教的道理是錯的,那我們再回來學爹爹的道理就會事半功倍。”

“你!”盛宣懷說不過這一個孩子,偏偏又不能揍他,只氣得捶胸頓足。

蘇文笑道:“曾守正與白雲觀掌教的道理我都有所耳聞。不過道理其實沒有對錯之分,端看你的屁股!”

“屁股?”曾澤摸摸自己的屁股。

他旁邊低著頭一聲不響的女扮男裝的姑姑道:“蘇公子的意思是你坐的位置!”

蘇文一愣,道:“抱歉,是我說得太粗俗了。

就是指你坐的位置。

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因為漢武覺得這儒家道理適合自己統治,進而推廣,士人均學以為晉身之道。

湘地曾守正的道理是改良的儒家,對應的仍是皇帝和士紳階層,因此認同他道理的,天然將自己放在士紳的位置上。

你想想曾守正身邊冒出頭來的有沒有貧寒子弟?”

曾澤這點倒是不懂,轉頭看了看姑姑,見姑姑迅速道:“是,士紳子弟。都是父輩相識的,或者當官的推介。”

盛宣懷張張嘴,卻沒有插口。他目光閃爍,有點疑惑:這位蘇道友似乎對恩師的理論很瞭解。

蘇文道:“所以當你屁股在皇帝,官僚士紳一邊,便必須接受一個框框:皇帝是萬民之主,士紳給皇帝牧守萬民。百姓的勞動成果,百姓的生命都是屬於皇帝和士紳的。

儒家的道理就是這框框裡論述展開。無論忠君,愛國,愛民,都走不出這個框框。”

盛宣懷點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正理,沒什麼不妥啊!”

蘇文拍掌笑道:“問題就在這裡。

白雲觀掌教的道理,屁股站在普通人老百姓一側。

老百姓的利益是我們要活下去,要過得更好!

要活下去,要過得好,就得將那些不將自己當人看計程車紳走狗打倒,將自認為是百姓的主人的皇帝掀翻在地,將鎖在自己身上的君臣父子倫理撕爛,扔進泥水裡再狠狠踩上一腳。”

蘇文笑了,牙齒白瘮瘮的,道:“你想學掌教的道理,就得想想你的屁股在皇帝,士紳一側,還是在百姓一側。”

掌教和曾守正兩人的術法道理的區別竟然可以如此理解?!

短短几句話就撕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照見了血淋淋的現實。

盛宣懷,曾澤姑姑兩人不由同時失聲。

只覺從這個角度看這世界,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盛唐

牛凳

五龍同朝:朕只想戰死邊關

證道青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