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你就是姚夢娜的學長?

常浩南想了想自己和姚夢娜的兩次接觸,感覺對方好像都有點呆呆的樣子……

不過他也不準備在這種小事上反駁剛剛才認識的師兄。

“嗯……確實,她學東西還挺快的。”

好在關於姚夢娜的話題很快告一段落。

“師弟這是在測試什麼渦輪葉片的效能麼?”方振看著正在低頭記錄資料的常浩南。

“不是,只是個普通風扇葉片而已,但是用到了一些航發的設計思路,算是鍛鍊一下自己吧。”常浩南實話實說。

雖然一開始他只是因為想要賺一筆錢才接的這個活,但是在昨天下午,他開始試著採用葉片彎/掠設計控制流動分離,並且對幾個不同的設計進行模擬之後,確實對葉輪內流動分離控制產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師兄這麼晚來也是要做實驗?”常浩南用比剛才熟練得多的動作更換了一片開孔更大的30%節流板。

“那倒不是,我白天在這用低速翼型風洞的時候落下一本書,過來取一下。”方振說著揚了揚手裡一本有關damp語言的書。

“咦?”常浩南瞬間捕捉到了那本書的封面,幾乎是下意識地問道:“你們效率蠻高的嘛,已經開始對做二次開發了?”

“嗯?”方振覺得自己這十幾分鍾時間用到的疑問語氣詞比過去一個月都多:“你怎麼知道我們在做這個?”

常浩南撓了撓頭。

“呃……上次見姚師姐的時候,她跟我說你們在用cfd/csd耦合法做平直翼顫振分析,但是效率很低,我當時建議她用偶極子格網法試試,不過要用damp語言對軟體做二次開發,沒想到伱們竟然已經著手在做了。”

然而對面拿著書的方振表現得比常浩南更加吃驚:“你是說這個方法是你告訴姚博的?”

“是啊。”常浩南點點頭,然後把那天跟姚夢娜說的知識點重新和方振說了一遍。

一時間,整個實驗室只剩下氣流透過風筒產生的呼呼聲。

方振張了好幾次嘴,但千言萬語卡在嘴邊,反而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終於,在大概半分鐘後,方振艱難地問出了第一個問題:“所以你就是姚博的那個學長?”

“什麼東西?”

這下輪到常浩南一臉懵逼了。

“沒什麼……”方振憋笑憋得相當辛苦:“不如這樣,師弟你儘快進組熟悉環境吧,我明天去辦公室給你清出一個陽光最好的靠窗位置來。”

“嗯,也可以。”常浩南本來準備考試周休息幾天,順便調整一下作息,但既然對方發出邀請,那多一點適應時間也好:“那我先跟杜老師說一下,等考試周兩門考試結束之後就進組。。”

“沒問題,杜老師肯定同意的。”方振臉上的笑容幾乎要掩蓋不住。

為了不讓常浩南看到自己的表情,他趕緊微微轉過頭,正好看到了旁邊桌子上那幾個並不起眼的風扇。

這個時候,對第一個原型風扇葉型的實驗已經順利完成了。

常浩南小心翼翼地換上了第二個風扇,也就是第一版改進設計。

重新啟動電源之後,即便這裡並不是檢測噪音的半消聲室,但僅靠人耳也能聽出跟前一個的差別。

噪音明顯小了一些。

“你這個風扇的設計……有點東西啊。”方振湊過去盯著那幾個風扇,嚴格來說是四個採用彎掠設計葉片的風扇看了好久。“我能拿起來麼?”

作為一個在實驗室摸爬滾打了6年的研究生,他深知樣品這種東西沒有別人許可絕對不能亂碰。

“注意別摔了就行。”

常浩南也不怕被看出來什麼,要是方振能憑一雙眼睛就分析出他的設計和計算方法,那早就成為國家的保護物件了。

“這是……前彎前掠的葉片設計?”

方振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在工程設計領域,彎和掠是兩種不同的定義。

實際上,流動控制幾乎是航空發動機設計,或者說葉輪機械設計中一個永恆不變的課題。

透過改變葉柵流道的幾何形狀控制流動的思路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就有了。

只不過長期以來都比較依賴經驗和直覺,缺少足夠的理論工具進行指導而已,因此方振對此有所瞭解並不奇怪。

而常浩南想要做的,則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彎和掠兩種葉片積迭形式進行系統性研究,從而對之後其它形式的葉片設計進行方向指導!

當然,現在只能說是個開始而已。

“嗯,我準備測試一下不同的彎掠效果在葉輪上工作的效率,當然這只是個風扇,氣體流速不會很大。”

常浩南說話的功夫手上也沒閒著,麻利地換了一張新的座標紙,繼續在上面繪圖。

“你……”方振本來是想說你一個做畢設的本科生研究這種課題實在太早了,不如先從比較實際的問題做起。

但他很快回想起兩年前姚夢娜剛剛進組時所展現出的天分和學習能力。

而眼前這個本科生……

雖然目前還沒有證實,但方振已經基本相信了那個顫振模擬思路就是出自常浩南。

也就是說可能比姚夢娜還要厲害一些……

因此他最終決定閉嘴。

“不是很懂你們這些妖孽……”方振搖搖頭在心中暗想道。

“師兄你剛剛要說什麼來著?”常浩南迴過頭,看著只說了一個主語就在原地發愣的方振問道。

“啊,我是想說你這個課題畢設來得及做完麼?”

本科畢業設計說是有一學年時間,但一般來說,排除寒假回家以及剛開始入門的時間,實際也就四五個月,一般都是搞一些短平快的東西。

“這不是我的畢設。”

常浩南的畢設其實已經算是做完了。

“啊?”

方振更難繃了。

就算是當年的姚夢娜,也是老老實實在實驗室裡花了五個多月才拿出的畢設成果。

畢竟再怎麼天才,有些操作或者經驗性質的東西也還是需要時間來磨的。

剛才進門的時候方振看到了常浩南操作裝置的動作,並不算熟練,於是下意識把後者歸類為理論功底豐富但缺乏實踐經驗的型別。

但是轉念一想,能有一個專長於理論和模擬方面的人也不錯,可以省下實驗室其他人很多精力。

唯一可惜的就是目前國內在這個領域基礎很薄弱,甚至連資料都不多,出成果的週期恐怕要很長。

不過沒關係,本科畢業論文既不存檔也不發表。

因此方振甚至已經想好了,可以把自己一些還沒發表的成果拿出來先給常浩南用上。

到時候他對自己這個大師兄的好感肯定蹭蹭上漲,然後……

然後就可以把自己論文裡面需要模擬的部分都交給他了!

計劃通!

“那我就先回去了,師弟你做完實驗走的時候別忘了鎖門。”方振把手中的風扇輕輕放回原位,帶著不錯的心情離開了實驗室。

他準備給姚夢娜帶去一個巨大的“驚喜”。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魘醒

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