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

在飛機上,總算空出時間的常浩南蓋上毛毯,從穿著軍裝的空乘小姐姐手裡接過一杯果汁。

姚夢娜直接回了學校,並沒有跟著一起前往蓉城——

既然是做專案,那必定少不了年末總結之類的案頭工作。

而以他現在的地位,這些活肯定是不用自己乾的。

就只能辛苦一下師姐了。

於是無事可做的常浩南準備總結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收穫。

因為精工計劃的順利開展,以及磨粒流加工裝置投入使用,112廠和601所得以從專案經費中名正言順地拿出一筆6萬元的資金作為提成,獎勵給了他本人。

此外,在離開之前,楊奉畑又專門找上他,表示總公司方面給的嘉獎實在不足以服眾,自己會繼續向上面申請符合後者所做貢獻的榮譽。

儘管常浩南並不會因為這些身外之物就改變自己已經定下來的計劃,但也不得不承認,在拉攏人心這方面,楊奉畑顯然是有一手的。

在八三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盛京的112廠和601所除了要搞十一號工程這個包括至少3-4個子型號的大活之外,還同時在對一種隱身飛翼式無人機進行技術預研。

這是一個自籌資金的專案,相比於殲7f而言經費當然寬裕很多,但考慮到其相當宏大的目標,不難預料會面對諸多困難。

而如果能獲得一個強力外援的幫助,這兩個專案的進度顯然都會加快很多。

除了物質獎勵和那個微不足道的嘉獎之外,對於常浩南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系統。

或許是由於精工計劃折騰出來的動靜實在太大,這次他直接獲得了高達125點科研點數,以及大量經驗值,尤其是管理方面的經驗值:

【科研點數:500

理論水平:lv2(3500/10000)

工程經驗:lv2(1000/10000)

管理能力:lv2(0/10000)

綜合能力:lv2

正在進展的專案:0

可以開展的專案:2】

在理論、工程和管理等級都升級到2級之後,系統的綜合能力評定也隨之提升了一級。

明面上能夠看到的好處是,現在可以同時開展兩個專案了。

但常浩南可是還記得,在自己剛剛重生時,曾經帶著些許惡作劇般的心思想過讓系統幫著設計一架殲20。

當時得到的回應是【能力等級不足,且不存在關於該專案的可用構想】

也就是說,要想開展一個專案,除了有一個閉環且可行的思路之外,對於系統的等級也是有要求的。

只不過後來他的研究一直都比較腳踏實地,所以沒再見過同樣的提示罷了。

但隨著他逐漸開始接觸以三代機為代表的更高階研究內容,綜合能力的提升顯然會帶來不少好處。

……

幾小時後,圖154降落在了蓉城雙流機場的跑道上。

對於重生前生活工作了十幾年的川省,常浩南自然是有感情的。

但他其實沒怎麼來過蓉城,反而是現在還沒升格成直轄市的山城去的多一些。

好在611所直接派了盧育英來接機。

當常浩南被對方帶著,看到那輛長得和bj212吉普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尾部稍微加長了一些的車時,不由得感嘆航空工業系統內部或許存在著某種默契。

沒想到盧育英聽了他的想法之後,卻笑著擺了擺手頭:

“小常同志,這次你可看走眼了,這不是一輛bj212。”

“哦?”

常浩南對於車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某幾個如雷貫耳的品牌上。

但畢竟前往611所的路途不近,確實需要一些話題打發時間,而且從對方的語氣中不難猜出這輛車可能出自過去的某個三線工廠,那是一段他並未曾經歷過但頗有興趣的歷史,因此並不介意聽一聽與之相關的介紹。

盧育英拍了拍面前的駕駛臺,回頭對常浩南解釋道:

“這個車叫jc121a,是我們川省本地生產的,叫野馬白露牌,仿製的是bj121,省裡面不少公務用車都是這個型號,或者更好點的jc212。”

“本地生產……難道是你們611所或者132廠……”

常浩南說話的同時緊了緊身上裹著的大衣。

這輛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的車跑起來漏風不說,還沒有取暖裝置,只能靠人來硬抗這蜀地冬天的溼冷。

他前世當然已經習慣了這種氣候,但現在這具身體還是第一次到長江流域過冬,仍然很不習慣。

“那倒不是。”

見他這副樣子,盧育英從不知道哪掏出一副手套遞了過來,示意常浩南戴上:

“野馬白露是當年蓉城汽車修理廠牽頭,聯合4家汽車製造和維修企業一起搞的,不過132廠在最困難的那幾年,給他們生產過一些零部件。”

“九零年之前,輕型汽車廠的發展勢頭一直不錯,可惜最近幾年,國外的好車不斷進來,還搞了合資生產,價格也越來越低,這種雜牌子已經很難賣出去了。”

對於常浩南來說,這種事情算不上新鮮,畢竟類似的劇情在未來的十幾年中還會不斷上演。

況且以他一路上的體驗來看,這個野馬白鷺牌汽車的質量也確實讓人不敢恭維。

對於並不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的領域,有些東西該放手就應該放手。

華夏的汽車工業必定是要發展的,但常浩南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只能依託像是精工計劃這樣的途徑,讓尖端專案的技術成果更快擴散出去。

至於具體是誰能吃到這波技術紅利,那就只有看各自的努力和造化了。

畢竟,一個工廠的命運啊,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奮鬥……

常浩南和盧育英一路聊著關於這輛車、關於蓉城、關於航空工業的各種事情,總算趕在太陽落山之前來到了611所。

“現在負責十號工程的同志們都在132廠跟進01號原型機的總裝,所裡面稍微冷清了一點,不過我們殲7f專案組都在,也給小常同志你安排了一個簡單的接風儀式。”

或許是擔心被拒絕,因此後者緊接著又繼續說道:

“除了我們611所和132廠之外,還有參與專案的其它兄弟單位,尤其從築城那邊幾個廠所過來的同志們,都是特地趕過來的。”

“我也很想見見築城的同志們,他們很不容易。”

常浩南微微點了點頭:

“不過我還是想先去一趟住處,把隨身帶的行李收拾好。”

如果僅僅從地圖上看的話,那麼築城似乎並不比蓉城偏僻多少,但由於歷史、地形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導致前者的經濟水平要差上不少,同為三線建設產物的648所和貴飛(130雲馬廠和162雙陽廠合併而來)相比兄弟單位來說,發展自然也不那麼盡如人意。

目前只能靠著殲教7這一個型號維持著生產線和研發能力不至於斷掉。

因此在當初盧育英提出那個面向出口的殲7改進型計劃時,築城方面幾乎是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加入。

考慮到132廠未來的大部分產能恐怕都會放在生產殲10上面,貴飛廠很有機會獲得後續殲7新改型的生產任務,而648所也可以藉著這個專案鍛鍊一下團隊。

在這個軍工行業最艱難的時刻,只有想辦法活下來,才有可能堅持到看見曙光的那天。

“沒問題,我這就帶伱去,條件絕對不比601那邊差。”

盧育英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然後示意司機朝著旁邊的一條小路開去。

……

晚宴就在611的招待所裡面舉辦。

規模不大,至少比不上那次霹靂11成功試射之後。

畢竟那次屬於慶功性質。

毫不意外地,在宴會開始之後沒多長時間,盧育英把常浩南介紹給所有人認識之後,現場的話題就逐漸轉向了飛機設計上。

“常同志,我們昨天已經看到剛剛從盛京運過來的渦噴14b發動機了,你能和我們講一下在進氣道匹配上,它和老型號有什麼區別麼?”

開口的是一名來自黎陽廠的工程師。

之前在624所做高空臺測試的時候,他還和常浩南有過一面之緣。

作為殲7f研發的參與者和出資人之一,黎陽方面最初自然是希望能將自家的渦噴13fii發動機作為動力。

但是親眼見識過渦噴14地面測試之後,他們立即意識到,那是一種能讓飛機效能實現飛躍的新型號。

但認清現實歸認清現實,不甘心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主要還是在跨音速範圍內,進氣道的溢流阻力上面。”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杯子,向對方解釋道:

“為了提高發動機的綜合效能,最終定型的渦噴14發動機增壓比達到了,基本已經處在小於15的典型渦噴和大於20的典型渦扇發動機之間。”

“由於渦噴14最初確定的主要裝機物件是高空高速取向的殲8c,所以又用提高渦輪前溫度和重新設計加力燃燒室的方式提高了噴流速度,以維持其兩倍音速以上工況的效能,代價是在使用了大量新材料的情況下,壽命相比老型號幾乎沒有提高。”

“但殲7f飛機的設計最高時速也只有大概馬赫左右,設想作戰狀態下,速度大多處在亞音速到跨音速區間,過高的噴流速度對於我們這個型號來說毫無意義,因此我特地要求606所在設計渦噴14b的時候,降低了渦輪前溫度和噴流速度,換取更長的壽命、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低的油耗。”

“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原來的進氣道是我根據渦噴13f發動機的流量特性進行設計的,它對於渦噴14b來說太大了,進氣道唇口捕獲的空氣流量甚至大於發動機所需的流量和放氣量之和,唇口的正激波就會被推出來,使進氣道長時間處在亞臨界狀態下工作,產生很大的溢流阻力。”

“不知道我有沒有講明白?”

他的解釋言簡意賅,三兩句話就說明白了殲7f下一步需要最佳化的部分。

實際上,這項工作611所也不是不能單獨完成,但就需要一點點摸索合適的進發匹配甜點,遠不如同時瞭解飛機和發動機進氣特性的常浩南效率高。

畢竟還要趕首飛節點呢。

剛剛提問的那名工程師本來也不是想難為常浩南,所以也乾脆地點點頭,然後舉起杯子向常浩南示意了一下。

“這樣的話,常同志……”

另外一名611所的年輕工程師開口了。

“叫我常工就可以了。”

在大概同輩的人之間,常浩南還是更習慣於這個稱呼。

“好吧,那常工,既然舊進氣道和發動機無法匹配的關鍵在於進氣流量太大,是不是可以直接設計幾個放氣孔,提高進氣道的放氣量?”

“不,當然不行。”

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常浩南鄭重地搖了搖頭,然後四下尋摸了一圈,發現在現場的角落裡有一塊黑板,便徑直走過去,直接拿起粉筆在上面畫了一個抽象派進氣道示意圖。

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他想起前世關於下頜進氣道的研究,就是在這個地方遭到了不小的挫折。

“在亞音速狀態下,你剛剛說的方式沒有問題,但在跨音速區間內,進氣道波系的正激波位於進氣道唇口之外,自由流管邊界與楔板表面之間,根本到不了放氣孔的位置。”

“如果是殲8c那樣的可調進氣道問題還不大,但殲7f的進氣道形狀固定,沒有辦法根據不同航速進行調整,必須對整個進氣結構設計進行最佳化。”

常浩南放下粉筆回過頭,映入眼簾的是一眾人或是低頭沉思或是恍然大悟的神情。

宴會開到這裡,竟然已經有了點技術研討會的架勢。

為了讓氣氛變得不那麼糟糕,常浩南又換上了輕鬆一些的表情和語氣:

“而且,你們不覺得之前的那個設計有點太醜了麼?就像是……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一樣。”

“在換用新的設計方案之後,雖然總體樣子還是這樣,但是……至少嘴巴沒有現在這麼大了,要協調很多。”

這個形容讓現場的氛圍頓時活躍了不少,有人聽到之後不由自主地笑出了聲。

實際上下頜進氣道設計在美觀性上確實會差一些,但像是殲7f還有美軍的f8和a7這些都還好。

真正突破美學下限是目前還尚未問世的x32戰鬥機,也就是波音公司為了競標jsf專案而推出的技術驗證機。

蛤蟆嘴也是用來形容這個型號的。

x32最終敗給洛馬的x35,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三個軍種的飛行員都表示他們不願意駕駛一架如此醜出天際的飛機升空,太影響士氣。

盧育英此時也非常恰到好處地舉起了酒杯:

“那就祝願我們的新型號,能在常浩南同志的幫助下,進化成功!”

“進化成功!”

在場所有人跟著一起應和道。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從廢材守地靈到萬魔之仙

路過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