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

在確定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之後,配套廠商很快接到了更新產品工藝流程的相關指令,同時被送過去的還有常浩南畫出來的那套圖紙。

由於並不需要對工件本身做出任何改進,因此僅僅三天之後,幾個新的球面單向活門就被交付到了已經把飛機拆開,正在對飛機腔體進行全面檢查的132廠手裡。

儘管已經確定本次發動機試車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機體內部,但整個一輪的檢查下來,結果還是讓人頗為觸目驚心。

得益於升級過後的新型檢測裝置,132廠從各種深孔和狹型腔體裡面排查出來的異物包括但不限於鉚釘斷頭、螺栓螺帽、金屬屑末……

總之,雖然不至於直接影響到飛行安全,但也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而且,考慮到所有航空工業系統的製造廠都用著同一套老的加工和質檢標準,那恐怕其它幾家兄弟單位的情況也差不了太多……

以前那些老二代機本身就比較糙,工藝和質量要求低,問題或許還不大。

現在大家都已經忙著轉產新一代作戰或者輔助飛機,再繼續這麼下去可不成。

於是132廠的“質量文化月”活動很快推廣到了整個系統內部……

這項對未來航空工業發展影響深遠的運動暫且不提,對於十號工程專案組來說,接下來的核心任務還是重啟之前一度中斷的發動機開車運轉工作。

1001號原型機又一次從總裝車間中被拉出來,交付到了試飛站的測試車間。

還是原來的工位、還是之前的準備流程。

常浩南雖然加入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實際參與過的專案數量甚至和這裡面資歷最老的宋聞聰都不相上下,對於這些流程自然是輕車熟路。

除了有些必須要611所相關負責人員簽字的部分之外,很多內容他都可以指揮進行。

更重要的是,有了上次試車過程中力挽狂瀾的表現,無論132廠還是試飛站的工作人員,都更加重視常浩南提出的意見,甚至會主動找上他來請求幫忙。

就像是去年在盛京那邊一樣。

他可以獲得更高的起點,但威信總歸是要慢慢建立的。

“這次用的還是之前那臺發動機麼?”

常浩南隔著厚厚的窗玻璃看向正在進行最終固定的1001號原型機,對旁邊的楊韋問道。

“對,上次你的喘振監測系統發揮作用及時,在發動機轉速提高到70%以前就控制下來了,所以一些真正破壞力很強的大型遺留物還沒有被吸出來,只有少量金屬碎屑影響到前面兩級壓氣機,經過檢查之後沒有出現結構損傷,還能繼續使用。”

後者咂了咂嘴,不無心悸地回答道,

“確實是後怕啊……al31fn這個發動機的葉片對於異物的耐受能力其實還算比較高,如果沒有你那套系統,哪怕地面試車做完了,發動機已經受到了不可逆損傷,很大機率還是可以繼續帶病堅持。這樣明面上的資料沒問題的話,我們也就未必會去專門把飛機拆了檢查,要是原型機帶著這樣的隱患上了天……”

這屬於跨代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的認知問題,比如螺旋槳到噴氣式、亞音速到超音速、機械飛控到電傳飛控……

此類升級已經不完全是技術進步帶來的量變,而是涉及到了過去從未探索過的全新領域,出現一些紕漏、乃至於付出一些代價都是正常的。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這個隱患最終被之前自告奮勇鑽進進氣道檢查的林暉發現,並以報廢兩臺al31fn發動機為代價得到了解決。

而如今有了常浩南的幫助,十號工程在相同的地方並未造成太嚴重的損失。

節省了兩臺發動機倒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首飛節點保守估計會因此而提前至少半年。

“那就好,這樣一來,1003號機的進度也不會受到影響,等到首飛之後,進度就可以加快了……”

就在二人說話的功夫,1001號機的發動機已經又一次啟動成功,執行在怠速狀態。

10%……20%……30%……

隨著周自全的口令聲,發動機的轉速平穩提高,很快就又到了上一次的門檻——60%。

手握對講機的周自全做了個深呼吸。

雖然從理智上說,之前造成實驗失敗的問題已經被徹底排除,但到了這個地方,多少還是有點心理陰影在的。

不遠處的常浩南注意到對方的額頭上佈滿了一層細汗。

六月中旬的蓉城,溫度已經相當高,眾人穿著規定的長袖工裝,擠在連空調都沒有的控制室裡面,環境確實是比較糟糕。

“轉速提升,70%!”

從周自全的聲音中倒是聽不出太多緊張的情緒。

作為測試指揮員,他必須得當好“定海神針”才行。

資料記錄電腦的螢幕上,發動機的轉速穩定在了70%附近。

一切正常,喘振監測系統也沒有再次報警。

儘管還沒到可以開香檳的時候,但電腦前面操作員的嘴角已經不自覺地上揚起來。

隨後的部分,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轉速提升,100%!”

當發動機最終達到滿功率,並且按照測試標準平穩地執行了五分鐘之後,整個控制室內總算響起了震天的歡呼聲。

開啟並不會進一步提升轉速,只是向位於渦輪後面的加力燃燒室中向高溫燃氣噴射燃料進行補充燃燒,以提高氣體流速,所以原型機的發動機啟動測試,做到100%轉速就算是結束了。

加力測試需要在更加開放的跑道上進行,一般和首飛之前的滑跑測試放在一起,那屬於後話了。

外面車間裡的轟鳴聲逐漸停了下來。

隨著發動機的轉速和推力歸零,全機電力供應解除,也意味著本次試驗正式結束。

臉上終於佈滿笑容的宋聞聰從旁邊拿起了一個喇叭,對著現場大聲喊道:

“現在,我宣佈,殲10飛機發動機啟動測試,取得圓滿成功!”

洶湧的人潮迅速圍在了常浩南的身邊,然後……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總之,他被抬了起來,然後拋到半空中……

一番慶祝過後,好不容易掙脫眾人的常浩南整了整身上亂七八糟的衣服,重新找到了已經湊在一起開始分析資料的宋聞聰和楊韋。

“地面測試完成的話,首飛的準備工作,以及預計時間表設定是不是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殲10對於華夏航空工業的意義自然無需贅言,絲毫不亞於40年前下線的第一架“56式”殲擊機,因此常浩南自然期待著能夠儘快親手把1001號原型機送上天空。

“我這邊的飛控升級進度比較樂觀,常工寫的主動穩定性控制系統利用了很精妙的數學原理,所以從控制思路上反而不太複雜,沒有特別難以處理的部分,預計這個月末,最晚下月初就能搞定。”

楊韋在搞飛控這方面的能耐無需多說,哪怕現在的常浩南,要是不作弊都很難趕上。

隨後,宋聞聰也抬起頭補充道:

“嗯,02號地面驗證機已經完成整備,我前兩天聯絡了強度所的同志,他們會從鎬京緊急趕過來,完成全機地面振動試驗和全機靜力試驗,之後再透過國防科工委和總裝備部的驗收,就可以開始準備首飛了。”

“這個流程不會耗費太長時間的,根據我的經驗,順利的話,預計8月到9月吧。”

對於他這一代華夏航空人而言,地面測試不出意外才是意外,因此目前的效率絕對已經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總裝備部?”

常浩南卻從剛剛的回答中捕捉到了一個名詞。

之前搞八三工程的時候,中間這些流程的驗收方只有科工委一個。

在他的印象裡,這功夫的總裝備部還是總參謀部下屬的一個部分,所以包括重點軍工專案驗收在內的活都是由總參謀長進行,而這一職務並非專業負責軍事技術,因此一般只在最後定型和交付部隊的時候進行稽核。

獨立的總裝備部應該還要再過兩年才出現才對。

“對,今年4月份軍i新設定的部門,專門負責全軍武器裝備研發、生產、使用相關工作,換句話說,打仗時候用的各種東西,除了衣服帽子鞋襪這些之外,都歸他們管。”

說到這裡,宋聞聰用玩笑的語氣說道:

“說起來,其實上面早就有成立這樣一個機構的想法,但是動作能這麼快,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於你。”

“蛤?”

常浩南滿腦袋問號。

他自問重生以來就沒跟軍隊系統有過太多直接的交集,怎麼這也能跟自己扯上關係的?

“本來,丁高恆丁主任去年年末就應該從科工委退下來的,但是因為伱的緣故,上面認為目前科工委正處在快速發展變革的階段,不適合臨陣換將,所以本來連調令都拿到的曹剛純曹部長突然就沒了去處,他原來的崗位又已經有別人占上了,最後為了解決這個人事問題,乾脆就把已經討論了兩年,但還在籌建過程中的總裝備部給拉扯起來了……”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星際療養院當院長

住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