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一不小心盤活了華夏的超算產業

或許是看常浩南迴答時的表情有些糾結,李傑跟著補充了一句:

“常工也不必過於擔心,以您在我們曙光集團的名聲來說,我想透過的問題不大,這只是按照規定走個流程而已。”

這個說法倒是讓常浩南有了些興趣:

“我在貴集團的名聲是……什麼樣的?”

“這麼說吧,仰仗常工今年4月份時候的動作,我們集團比原計劃提前了三年實現盈利,而且以後兩年的業績都不用發愁咯……”

談到這件事,李傑的臉上幾乎笑開了花,

“4月份……”

常浩南簡單回憶了一下。

自己上半年做過的事情很多,但真要說能跟主業是搞it的曙光集團扯上關係,那應該就只有那個影響力頗大的京航超算中心了。

“我們學校超算中心的事情?”

他試探著確認道。

“沒錯,簡直是幫了我們大忙。”

李傑點了點頭:

“本來,超級計算機這種東西還不太能得到重視,尤其說實在話,曙光系列超算在國際上的效能也排不上什麼號,國內也就是科學院的幾個相關研究所,還有極少數的幾家國有企業在用,每年幾千萬的經費投進去,幾乎都看不到什麼產出。”

“結果貴校搞了這麼一下子之後,就好像開啟了個開關一樣,現在全國的高校在超算這塊都開始搞軍備競賽了,不管是什麼領域什麼方向的,好像學校裡面沒這麼個東西,就不好意思見人一樣……”

“今年年初,我向董事會做彙報的時候,甚至還因為虧損太大,考慮過拿出一部分股份去換取新的投資,結果才過了幾個月,營收壓力一下子就下去了……”

“有這麼多學校使用咱們國產的曙光系列機?”

常浩南聽後一喜。

沒辦法,這個年頭,就算美國和日本把最頂級的技術封鎖住,拿自己二流的產品過來,效能也是降維打擊。

就連京航的那臺超算都是獲得了矽圖(sgi)公司平臺授權的基礎上搭建的。

雖然不能說是完全進口,但最多也就算個準國產。

“大多數學校,還是沒有那麼財大氣粗的嘛。”

李傑喝了口水,繼續解釋道,“像青華、燕大、金陵、浙省這些資金充裕的學校,自然能跟貴校一樣搞更高效能的超算平臺,但是一些普通院校,甚至是沿海發達地區的職業技術學校,沒有那麼高的需求,或者沒有那麼多錢,自然是選擇我們曙光集團的伺服器產品價效比會更高一些。”

從前者的語氣中能聽出來,即便只是拿到了一部分利潤率不太高的訂單,也已經相當滿意了。

不光是他,常浩南同樣已經相當滿意了——

這樣的蝴蝶效應是之前完全沒想過的。

就在剛才,他還在思考過兩年如何維持華夏it產業以技術研發為核心的技工貿發展路線不至於斷絕。

結果現在一看,曙光集團好像已經走出一點名堂來了。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他們確實遇到了李傑所說的資金困難,最後還在一番操作之後被夢想集團拿走了2000萬的股份。

雖然不佔決定性作用,但也有點傷筋動骨。

而如今的局面相比之下已經好了太多。

當然,以學校為主體運營超級計算機的主意本身並不是常浩南提出來的。

但唐林天之所以會提出這種相當大膽且有風險的提議,並且還在學校和科工委兩個層面都獲得透過,卻跟常浩南脫不開干係。

是後者用自己的成果證明,計算科學幾乎可以應用於任何工程領域。

所以把這個帽子戴在頭上,常浩南倒也不感覺有什麼問題。

“這樣看的話,我們在未來還要合作,肩負起推廣超級計算機應用的職責才行。”

這個時候,常浩南已經想到了更遠的地方,

“現在那些普通高校很多都只是跟風而已,如果後來發現自己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話,反而有可能讓他們對高效能運算機產生負面影響,而恰好這些學校又是購買國產品牌的主力,還是得讓他們真真切切嚐到甜頭,後面才會繼續支援咱們的計算機事業。”

一番話說的李傑直接愣住了。

作為曙光集團的負責人,他甚至不如眼前二十多歲的常浩南考慮更長遠。

也難怪對方這麼年輕就能夠獲得經貿委和科委的信任。

李傑看向常浩南的目光中更多了幾分重視。

實際上,這倒不能怪前者目光短淺。

90年代末這會,哪怕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重產品輕服務的情況也是普遍現象,更別說商業模式上還非常落後的華夏了。

常浩南能自然而然地產生這種思路,完全是來自二十多年後的時代碾壓。

“這方面,確實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疏漏了,看來,還需要常工您那邊多多費心思才行。”

李傑語氣鄭重地說道:

“您放心,我也會把此事彙報給集團董事會,向我們投資的事情,應該不會遇到什麼阻力。”

總之,跟計算所方面的溝通也非常順利。

其實在剛才來計算所的路上,常浩南甚至想過能不能直接把倪南光院士給提前撈過來。

但仔細考慮了一下,對方目前畢竟還沒被夢想集團解聘,可操作性實在不大。

況且眼下他最重要的任務是蒐羅人手開發那個模擬建模軟體,不能算是對方的專長領域。

還是等未來業務規模擴充套件到更大範圍的時候再說吧。

所以就暫時沒提。

在把主要事項都敲定下來之後,李傑又親自把常浩南送到了門口。

“常工,預祝我們合作愉快。”

雖然只是聊了一個下午的功夫,但常浩南卻從對方的語氣中聽出了些許惺惺相惜的感覺。

“合作愉快,也感謝李院士對我們專案組的傾力支援,未來希望我們之間能有更深度的交流。”

……

在錢、人、編制和裝置問題全都解決之後,剩下的,自然就是開工了。

常浩南並不迷信,對於揭牌的日期倒是無所謂,只是單純想著找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弄了。

結果一看天氣預報,發現未來一週都在下雨。

最後只好把時間定在本週五下午。

位置自然還是超算中心的主樓。

下雨就下雨吧。

反正也可以像上次一樣在室內進行。

在照例把儀式的流程要求佈置給下面的行政人員之後,常浩南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總算獲得了一些放空自己的時間。

一不小心提前盤活了華夏的超算產業,這對於他來說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90年代末這個時間節點,由於生態的原因,華夏在桌面端,無論硬體還是軟體,或許已經很難和美國同行抗衡了。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商業和工業用機的領域,還完全有機會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要能儲存一絲火種,就總會有繼續發展的希望。

畢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後的百分百2

雅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