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

兩天之後的下午。

常浩南專程來到科工委,跟丁高恆等人一起圍坐在一臺電視前面,準備觀看nsk集團關於軸承造假事件的新聞釋出會。

在90年代末這幾年裡,國內的電視轉播技術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

96年的時候,遇到一些臨時內容(比如殲8c的那次試飛)還得等個兩天才能製作成新聞。

“這個藤本社長車軲轆話說了一大堆,怎麼一點實際內容都沒有啊?”

然後,現場主持人就宣佈,進入記者提問環節。

應該說,這個年代,日本人的道歉環節還是沒那麼常見的。

坐在電視前面的各位,除了早就猜到劇情會如何發展的常浩南以外,全都已經是職場老油條了。

“像什麼《夏令營裡的故事》,還有《華盛頓砍倒櫻桃樹》這種,甚至都進了咱們的小學生教材,簡直不像話。”

“所以,這就是你選擇歐洲市場作為切入點,再從國內進行配合的原因?”

這架勢直接把電視前面的另外幾個人給驚到了: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能滿足於此。”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還略微有點不好意思。

既然話題是你引導這來的,那想來應該已經有了腹稿吧?

“我覺得,完全值得一試。”

“這個麼……倒也未必。”

尤其對於在場這些技術出身的領導們來說。

雖然沒人問出口,但幾道帶著疑惑的目光都已經投了過來。

旋即意識到完全可行。

不過道理卻並不複雜。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把現場變成了吐槽大會。

如果沒記錯的話,後世大(臭)名鼎(昭)鼎(著)、誕生了無數小作文的《逸林》雜誌,眼下這功夫就還沒創刊。

於是,就被常浩南拿來稍微改了改,反過來回去噁心對方。

其實後者還真沒有。

“就是這個道理。”

電視裡面仍然在播報著藤本社長毫無營養的回答,但已經沒有人關心裡面的內容了。

“……”

“宣傳陣地嘛,我們不去佔領,別人就要佔領,倒不如主動一些,還可以篩選掉一些別有用心的投稿內容。”

因此,這波突然襲擊算是賺足了各路媒體的膠捲。

“所以,我們這一輪組合拳,不只是要讓咱們華夏企業能在物理上佔領日本人留下來的市場空缺,也要在精神上打一場反擊戰!”

好一會之後,丁高恆才率先開口道:

“咱們國內的有些媒體,還有文化界的一部分人,不是喜歡編造小作文,來吹捧國外麼?”

當然,他雖然號稱編外副主任,畢竟不是真的副主任,決策權和投票權是沒有的。

他的思路,在眼下這個年代,多少還是有點超前的。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對公司的名譽也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害,我們一定會給出一個滿意的交代,並進行深刻反省……”

丁高恆的這個問題,有點捧哏那意思,非常適合引出常浩南後面的內容。

這一輪解釋,可以說是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然後,他又試探著問道:

丁高恆畢竟是搞兩彈一星出身的,在這塊的感觸比其他人還要更深一些。

“日本企業當年進入國內,就是以相對高階的形象起步的,再加上這麼多年的形象塑造,還有透過收買媒體對消費者的灌輸,已經形成了很強的思想鋼印,要想從內部破局,難度非常之大。”

而到了98年這會,已經能夠對一些重大的事件進行當天播報,甚至是現場直播了。

陸續平靜下來之後,丁高恆看著直播裡面被記者猛懟但仍然熟練自如地以長難句應對的藤本社長,有些疑惑地問道:

旁邊的懷國莫也是一臉難以置信:

“而且,光是說要深刻反省,也完全沒提以後要如何改進工作,避免同樣的事情發生啊?”

但全都是真的。

常浩南順勢進一步說明了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無解?那就不解了!

這個意思很明確——

常浩南沒有出聲,只是心說你們先別急,等會就知道這個釋出會裡面鞠躬環節的含金量了。

故事內容雖然是純純瞎編,但方式方法還是可以借鑑的。

只不過,當這幾個人坐下之後,發言的內容就逐漸有些不對味了。

八二.二零六.三三.一二

也就在大概這個功夫,電視裡面的一排五個人,又騰地站起來,朝著鏡頭鞠了一次躬。

我直接就是一個破罐子破摔。

“而且,我們不搞編故事那一套,就寫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

常浩南作為一個沒什麼文學背景的人,故事思路自然也不是原創,而是來自於前世看過的小作文。

實際上,他們甚至有自己的雜誌社。

“經過我們的內部調查,發現在樣品檢測和出庫過程中存在一些違規和疏漏,對此我們深感遺憾和不安……”

“但寫成小故事,穿插在娛樂性的內容中間,就能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影響。”

原本大家也只是隨便emo一下,誰也沒想到常浩南竟然在這方面也有準備。

級別最低蘭新志的也是個司局級幹部。

發言打太極的功夫絕對爐火純青。

“就比如這次nsk集團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覺得就可以寫出一篇故事來,就叫《一個軸承引發的悲劇》,用來告訴大家,做事一定要講究誠信,否則,哪怕是一家規模巨大的跨國公司,也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軸承而砸了自己的盤子!”

只是過去從來沒人想起來要幹這個而已。

不過從其他人的表情和眼神來看,似乎都跟他的想法差不多……

就是講日本餐館刷盤子都必須刷7次,結果有個華夏留學生過去只刷了5次,結果被辭退了的那個。

負責宣傳工作的人事教育司司長當即眼前一亮:

“我突然覺得,這種小故事,好像……還是挺有趣的……至少表面上不顯得非常刻板。”

“早知道這樣,不就沒有後面那些事了麼……”

緊接著,常浩南說出了自己早就想幹的事情:

“這……就結束了?”

“但是這樣一搞的話,以後怎麼可能還有客戶敢去購買他們的產品,這家公司豈不是就要徹底完了?”

另外一名副主任張東旭剛才差點把水撒出來,於是一邊把保溫杯的杯蓋擰緊一邊說道:

“這是完全沒有認錯的意思啊……”

因此,很快有人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小常這個辦法不錯,我們如果光靠官方的新聞去報道,那麼對於不怎麼關注新聞,或者不願意相信新聞的人來說,效果肯定不好。”

只不過,從丁高恆到蘭新志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幾分唏噓。

見到終於有人get到自己的想法,常浩南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

會議室裡的幾個人今天算是大開了眼界。

“那不如……我們自己搞一份刊物,專門刊載一些這種沒什麼營養,就是看個樂子的內容,然後……在每一期裡面穿插幾個有針對性的故事?”

“發生了這麼嚴重的問題,一定是因為公司內部出現了不合理的情況……”

已經憋笑很久的常浩南總算找到了合適的時機開口:

“他們這個意思應該是,我知道錯了,但我下次還敢……”

說到這裡,常浩南稍微停頓了一下,又繼續道:

因此後者當即點了點頭:

“沒錯,對於歐美市場來說,日本產品,在十幾年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還是劣質低價產品的代名詞,是一直到最近五六年,才逐漸開始往中端和中高階靠攏。”

“那倒也不能這麼說。”

“日本人開個釋出會……也蠻豁得出去的啊……”

開場之後,nsk集團的幾個主要領導二話不說,就直接來了個集體鞠躬。

這個問題本來是問丁高恆和幾位副主任的。

其它幾個人本來還抱著看熱鬧的心思,準備看看nsk集團準備如何公關這次看似無解的企業形象危機。

“必須要趁他病,要他命,向全世界,尤其是歐美市場的使用者證明,這次事件並不是nsk集團這一家公司的孤例,而是整個日本企業的通病。”

“別的不說,公司出這麼大丑聞,哪怕做做樣子,也得找個人出來對此事負責吧?”

如果這個年頭有彈幕軟體的話,想必一定會非常精彩。

“雖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按死日本製造業,但至少,要把假冒偽劣這個概念跟他們聯絡起來,讓購買者在看到日本品牌的時候,就能想到這一輪造假事件!”

但卻起了個好頭。

“這些年,咱們總體上確實是變得富裕了一些,但是有些人吶,這腰包越鼓,膝蓋骨反而越軟下去了……”

國防科工委這個級別,自然有出版許可權。

然後,從丁高恆開始,眾人紛紛點頭。

一句話引得大家紛紛發笑,會議室裡當即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事實證明,日本人的發揮還是非常穩定的。

“既然如此,我們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找人來寫一些這種文章,發表在一些娛樂性的報刊雜誌上面,至少跟他們來個對沖。”

“感覺……態度好像還行?”

“那麼……雜誌的名字應該叫什麼?”

但是,他們幾乎是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常浩南。

“也就是說,在歐美那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於當年日本產品的情況有深刻印象,會更容易接受我剛剛說的那套思維定式,甚至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他們本來可能也還是這麼想的,這次只是進一步強化了過去的刻板印象罷了……”

“而反觀國內市場,一來國際影響力還是不能跟歐美比,二來麼……”

“但是另一方面,歐洲在國內的認同程度更高、形象塑造更好、思想鋼印也更強,所以等到他們都對日本企業失去信心之後,我們再在國內發力,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然而,就這麼一群人,仍然被一番廢話文學給驚得目瞪口呆。

結果人家倒好。

常浩南搖了搖頭,接著繼續解釋道:

“我估計,日本國內的其它企業應該是給nsk做出了一些保證,比如仍然會進行一定數量的採購之類,畢竟,也很少有終端客戶購買產品的時候,會去深究這個產品的供應商都有誰。”

他們知道,常浩南的話,雖然有些地方說的不太好聽。

常浩南也試探著表達了肯定的意見。

一開始都新鮮得很。

“我算是看明白了,這全場唯一的亮點就是鞠躬是吧?”

這個略顯奔放的想法讓常浩南都是一愣。

“如果nsk後面再改個名字,或者進行一下股權變更的話,恐怕很容易就能矇混過關。”

於是,這件本來有點節外生枝的事情,從第一次被提出開始,只花了不到五分鐘時間就被確定了下來。

不過,對於沒太見過這種套路的其他人來說,這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

90年代日本企業的道歉流程,和二十多年後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氣氛都到這了,他也總不好不開口。

“不如,就叫“逸林”,如何?”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信啊!海洋求生還能這麼玩

擱淺問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