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lng船的前置任務

劉方平和雷志興兩個人,基本符合最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理工科男生的人物畫像。

雖然剛剛見到常浩南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拘謹,但只要聊起跟專案有關的事情,頓時就會變得放開很多,緊張的情緒也一掃而空。

“常教授.”

這次又是雷志興率先開口:

“要儲存和運輸液化天然氣,在造船方面的主要難度恐怕在於結構安全性.”

機械是一個百樣通的專業,但凡是物質世界的事情都可以摻和一腳的那種。

因此,儘管他並沒有深入研究過造船行業,手中的資料也並不完整,但還是可以從過去做過的專案中獲得一些靈感。

常浩南沒有開口,只是微微一伸手,示意二人繼續說下去。

剛剛還有些笨拙的劉方平這次卻接上了話:

“大部分材料,尤其是含有鐵元素的金屬材料,在極低溫度下的效能變化有很強的非線性,甚至是離散性特徵,結構特性比如強度、塑性、疲勞壽命等變化很大,不能按照一般裝置的經驗進行設計.”

“之前剛度博士的時候,我跟著導師處理過一個低溫液氮儲罐內容器開裂失效的事故分析,當時查出來的原因就是奧氏體不鏽鋼冷變形引起應變誘發馬氏體含量異常增加,最終導致封頭部分發生脆性失效.”

此時劉方平喝了幾口水,臉色已經恢復到正常了。

當然,這裡的“正常”是對於多數人的標準而言。

“lng的溫度雖然沒有液氮那麼極端,根據資料,正常的高壓儲存狀態下大概是-60c,但是航行中的船舶相比於陸地上的儲罐,也並不是個良好的存放平臺,船隻內部又有動力艙這樣的高溫環境,正常情況下全船的溫度差就能拉到100c往上,如果再考慮到lng一旦洩露,就是-168c的低溫直接衝擊船體結構,對於安全係數的要求……”

剛剛那一段說完,劉方平原本有點發黑的臉色都漲紅了不少。

相比於雷志興,劉方平的語速偏慢,但從眼神和表情來看,顯然是在邊說邊思考,而不是像之前在沙發那邊一樣不知所措。

雷志興和劉方平這倆人,確實在很多地方是互補的。

旁邊的雷志興顯然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仍然低著頭翻閱眼前的檔案。

當說到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時,劉方平的語速也逐漸從一開始的緩慢變得正常起來。

嚇得常浩南趕緊給他遞了一瓶水。

對於他來說,應該已經是非常快了。

“常教授,我想,在去到滬東那邊之前,最好能先對彈性體內溫度變化與熱應力、熱應變之間的關係進行一些初步研究,尤其是結構溫度場函式、熱傳導方程和熱彈性運動方程之間的耦合關係,然後才能建立相對準確的船體結構模型,否則光是去轉一圈的話,恐怕不會有太大收穫.”

“呃……那就慢慢來?”

“嗯……但是看這份資料上面的意思,滬東造船廠好像是想要跟棒……呃,韓國那邊的三星海工爭奪gtt集團第二代液貨艙技術裝船訂單的主導權,根據他們估計,這一輪爭奪的關鍵時間節點最晚應該在2002-2003年,換句話說,必須在那之前拿出方案,或者至少是關鍵技術,時間並不算寬裕……”

剛剛劉方平發表意見的時候,他就在旁邊不住點頭,顯然是同意對方的看法,但此時卻眉頭緊皺,一副困擾的樣子:

常浩南逐漸開始理解,為什麼顏永年收關門弟子要同時收兩個了。

雷志興一邊翻著資料一邊搖搖頭。

“但是時間上……要想從頭開始研究的話,一來我們兩個過去都沒有系統性地研究過熱力學,二來研究低溫課題需要專門的超低溫裝置……在短時間內恐怕不太好解決.”

由於本科和碩士都是理科出身,他在專案經驗這塊顯然比不上從大四就開始跟著顏永年東奔西走的前者。

但是,基於同樣的原因,他往往更擅長剖析問題的本質:

當然,語速也恢復了之前慢悠悠的狀態。

拿到資料之後僅僅幾分鐘的時間裡,他就已經說了比之前大半個小時還多的話。

單拿出來都有不小的缺陷,但放在一起就能發揮出1+1大於2的效果。

這樣一對活寶被這樣截了胡,常浩南自己都感覺到有點過意不去。

於是趕緊在心裡感謝了顏永年一番。

緊接著才開口道:

“裝置的問題,我可以聯絡一下華夏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他們應該有相對完整的超低溫研究裝置.”

“這……是……核工業系統的?”

剛剛還苦惱著的雷志興對於如今新老闆逆天的人脈關係顯然還不太適應,只是滿臉驚愕地看著常浩南。

後者點點頭:

“計劃經濟年代,我們國家的低溫工程一直都是核工業系統在研究,後來雖然很多高校也在能源、機械或者物理專業開設了低溫學科,但是都不如他們體系完整,多數還是停留在理論或者實驗室研究.”

“而且,也不光是裝置,他們過去在低溫材料學方面應該有一些成果積累,對於這個專案應該也有意義.”

之前的核工業總公司如今已經一分為二,不過在業務上仍然接受科工委的領導,以常浩南如今在科工委的地位,用一下那邊的裝置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至於研究的切入點麼……”

常浩南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

“我建議可以從熱彈性力學理論方面入手,主要包括熱力學場論、熱傳導學和彈性力學,對於你們,尤其是雷老師來說,應該沒有特別高的門檻.”

連研究方向都已經給指明出來了,雷志興和劉方平顯然不可能再要求更多。

畢竟他們是常浩南課題組的老師,又不是常浩南手下的研究生。

要是還得讓人給喂到嘴裡,那簡直白上了這麼多年的學。

“那常教授,我們兩個回去以後馬上就搬到京航這邊的宿舍來.”

劉方平當即表態道:

“還有就是……辦公地點的話,也是跟您一起,在這裡麼?”

常浩南點點頭:

“咱們實驗室的新實驗樓還在建設,目前只能在計算中心這邊辦公,你們倆的辦公室在樓下,回頭我讓人儘快收拾出來.”

雲淡風輕的回答聽在另外幾人耳朵裡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新的實驗樓!

要知道,最近這些年高校的經費比較吃緊,大部分實驗室,哪怕是國重這個級別,很多時候都只能用別人清退出來的房間進行改造。

在這個年頭選擇進入高校的,基本都不是物質的人。

但是不物質跟不喜歡物質是兩個概念。

別的不說,哪怕真的是一心撲在學術上,更好的物質條件也毫無疑問能帶來更高的研究效率。

這一點,從本科到博士都是工科出身的雷志興體會再清楚不過。

國外研究人員隨便做個一兩遍就能得到的結果,到他們組裡,因為裝置或者原材料不行,經常需要幾天甚至幾周時間才能完成。

不知不覺間,研究效率就被人家這麼拉開了。

想到這裡,他再次確信,自己應該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好,那我們爭取明天就上崗!”

……

送走了劉方平和雷志興二人之後,常浩南也跟著鬆了口氣。

他雖然在專案方面算是身經百戰,但還是第一次帶課題組。

別人三個是萌新講師,但他其實也是個萌新教授。

大家都沒什麼經驗,只能摸索著來。

“師姐.”

常浩南重新看向剛剛一直沒說話的姚夢娜:

“關於你的專案,我可能還要再找一下合適的……”

後者擺了擺手:

“這個不急,正好112場那邊十一號工程產能爬坡的專案還有點收尾任務,我這兩個月還得去一趟盛京,只要下個學期開學之後能有事做就行.”

“那肯定沒問題.”

秋季開學是9月份,兩個多月時間,對於常浩南來說都夠做完一個專案了,給姚夢娜找個專案必定不在話下。

“說起來……”

姚夢娜換上了放鬆的語氣:

“你剛才說咱們有新實驗樓,但我這兩天一直在學校,好像沒看見那塊在動土?”

“當然不是在現在的校區裡面.”

常浩南笑著解釋道:

“京城在北四環外給咱們實驗室專門批了一塊地,用來建設一個校企聯合實驗中心,面積大概有一百多畝.”

姚夢娜頓時瞪大了雙眼。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跨次元的利威爾

努力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