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又去熟悉車了,這次是練習倒車和停車。

這次是母親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我上車之後開始把車從昨天停好的位置倒出來,結果量沒有估計好。倒了一陣之後母親說右邊距離另一輛車太近了。

當時我覺得能行但她覺得不行,於是她下車幫我看著。

當時倒車雷達一直響,而且響聲越來越密集。我不清楚響聲代表多少距離,在響聲幾乎連成一片時依舊繼續倒車。

很快母親就喊停了,她說我的車和另一輛車的距離只有一個拳頭大小了。

所以第一次倒車沒能一次到位,不得不往前提一些,然後二次倒車了…

打算往前提的時候,前邊正好走過一個人,居然一眼就看出來我是新手了,也幫忙指揮了一下,還告訴我練幾天就熟練了。

有那麼明顯嗎?

之後我們到了一個不大的停車場裡開始練習。這個場地裡的車位都很大,車又不多,對新人很友好。

開進停車場之後就開始練習倒車。

第一次練習的時候,我看好了一個車位然後開始倒車,結果正好倒進了旁邊的那個車位,而且很接近那個車位的正中。

誤差大得驚人。

不僅如此,倒車的過程中被母親提醒了多次不要開到路牙下邊去。開的時候沒覺得有開下去的可能,然而開到一半的時候駐車然後下去看了一眼,發現前輪距離路牙已經很近了。

這時候就體會到了這輛車明顯比教練車寬和長,轉彎的範圍似乎都不太一樣,有點不太靈活。

腦海裡的車輛模型需要更新,如果按照教練車的開,很容易蹭車或者開到路外邊。

另外我對倒車影像也很不瞭解,因為完全沒有學過。

為了瞭解倒車影像中的距離感,又勞煩母親站在車後,在我倒車時看著車身的位置,距離車位的後邊線一定距離時就讓我停下,比對一下影像中線的位置。

比對的結果就是,只要能看見後邊線,車後距離邊線就還有一段距離。

然而也就只知道這些了。倒車影像之中有四根不同顏色的線條,但母親不清楚這些線條代表的含義。回家問了父親結果發現他也不清楚。

大概需要從網上學一下了。

第一次偏差巨大的倒車之後,我又連續在同一個位置倒車了多次,每次都有一些微調。在微調了多次之後,終於找準了大概的位置。

然而停準了的這一次有可能壓到了角,所以停得好不好也不好說。

這輛車時不時地給我一種轉彎轉不過去的感覺,應該還是沒有習慣。

倒車初步練好了之後,又練習正著開入停車位。第一次停車時居然也沒有停準,偏向停車位的一側了。之後又重複了幾次,才慢慢地把握好了量。

在這個過程裡,還體會了一下車頭的位置,發現可以用車的左側後視鏡的下邊緣作為參考,這一點和教練車相似。

之後又在母親的建議下練習了在車一次沒有停好的情況下的二次調整。在她看來,停車場的情況多種多樣,一次停車不到位很正常,所以二次調整的技術很重要。

在不斷的練習和嘗試中,我發現教練之前說過的一個簡單的技巧其實非常實用。那個技巧就是:

需要向左就往左打方向盤,需要向右就往右打方向盤。

這句話本身很簡單,但理解好和應用好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在實踐中慢慢體會。

有趣的是,這個技巧對倒車和向前行駛都適用。

第一次聽到教練這樣說時我心裡是有疑問的,因為倒車和向前的行駛方向正好相反,心裡就對方向盤的方向相同這件事感到奇怪。

想通這一點花了一點時間。想著想著就想到了一個比喻,變得形象了些:

當方向盤向左時,車如果向前開,連續行駛就會逆時針畫一個圈。如果車身在錶盤3點的位置上,前進是向著12點方向,而後退是向著6點鐘的方向,都是向左的。

而方向盤向右時,車如果向前開,連續行駛就會順時針畫一個圈。如果車身在錶盤9點的位置上,前進是向著12點方向,而後退是向著6點鐘的方向,都是向右的。

這種右轉順時針和左轉逆時針的觀察對於其他情況的左右判斷也有幫助。

一輛自北向南行駛的車在左轉的時候會變成向東行駛,就像是從錶盤9點開到6點;而一輛自西向東行駛的車右轉的時候會變成向南行駛,就像是從錶盤12點開到3點。

這樣一來,就減少了混淆和麻煩。

“好用的技巧,往往只需要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

此言不虛啊。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晨曦

囍尚梅燒

玫瑰之癮

滎入悻河

超天大聖

默彥霖

無雙面具

咕嚕噠咕嚕

原神:讓風將故事傳唱

Venteux

農婦的末世旅途

草草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