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樞道人派了人出去。

又過了兩天時間,龍虎山的道士們揹著大包小包來了。

龍虎山所有的東西全被他們搬了過來。

有了龍虎山的道士們加入,青城山多了些喧囂,不過,也沒有更熱鬧。

所有人都沉浸在張青嵐身隕的悲痛之中,還沒有恢復過來。

就在龍虎山道士們到來的第二天,秦蕁竟然也來了。

我已經許久沒有見到過秦蕁。

秦蕁的到來,帶來了一個訊息。

白鳳去了重慶巫峽,找一個人。

秦蕁說出那個名字的時候,我有些吃驚。

長江渡棺客,葉魈。

葉魈我是見過的,那是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

師父帶我遊歷到三峽的時候,我見到的他。

他和我一樣,也都是被師父撿到的孤兒,他的師父叫葉舟,是上一代的長江渡棺客。

那時候見他,他還有些木訥,看到我之後,躲在葉舟老師傅的身後不出來。

但直到現在,我都記得他那雙亮晶晶的眼睛。

我一直覺得,他不應該是幹這一行的,那雙眼睛太亮了,不是個幹陰行活兒的人。

但我也沒想到,他竟然這麼快就接過了他師父的衣缽,成為了長江上的渡棺客。

長江上的渡棺客,其實和我們探陵官不一樣,並沒有一個系統的傳承。

渡棺客,歷史上只有在大災之年才會出現。

歷代,凡是饑荒,旱災,洪澇,總有人會逃荒。

為了一口吃的,逃離故土,博取一線生機,等到大災過去,再返回故土。

但這樣的逃荒,是從來都不會讓大部分人都獲得活下去的機會的。

古代沒有化肥,沒有精心培育的種子,一畝一分的土地,只能養活那麼多的人,東邊的災民逃荒到了西邊,人多了,就超出了土地的承受能力。

再加上餓急了的人,為了一口吃的,偷和搶都是最簡單的事情,所以就連帶得西邊的人也沒吃的,也得跟著逃荒。

這樣的逃荒,往往會席捲千里,百萬千萬的災民,如一場窮苦地上掀起的海嘯,席捲整個漢地十八省。

如果當時的朝廷拿不出足夠這些災民活到第二年收成時候的糧食,那結束這場惡性迴圈的大災的路,就只剩下一條。

死人。

餓死,渴死,累死,被野獸吃,被同行餓急了的人吃……等到人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人吃那些糧食足夠活到第二年了,這場大災就結束了。

然後,因為死去了很多人,土地又能養活很多人了,於是倖存的人就能過上幾十年安穩日子,吃了生,生了吃,直到土地再次承受不住那麼多人,因為一次旱災或者洪水,再次掀起一場逃荒的大災。

所以,史書之中,我們總是隔幾頁幾十頁便能看見一句“歲大旱,人相食”之類的句子。

在這樣的大災之中,有些死人飄在長江邊上,如果不清理掉,會惹得整個長江流域瘟疫四起。

渡棺客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

他們是自發組織起來的陰行江湖人,在這樣的大災之年,他們將整個長江江邊的和岸邊的屍體打撈起來,裝入特製的巨大棺材,一併埋掉。

這些逃荒死在路上的人,在死亡後沒有曝屍荒野,因為渡棺客的存在,獲得了一絲生前得不到的尊嚴。

因為長江和這許多屍體的特殊性,有時候會引得邪祟妖魔不少,普通的陰行江湖人是沒辦法處理的。

渡棺客中沒有庸人。

參與清理屍體的陰行人不少,有的來自趕屍人,有的來自雲南蠱族,也有的是風水大家的後代,各家的本事都不一樣。

但因為這件事的特殊性,為了在長江上保命和互相照應,這些人的本領往往都會教給同伴一部分。

到了後面,便漸漸固定了下來,直到近代,形成了渡棺客的傳承。

說起來,葉魈才是第四代傳人而已。

不過,如果因為傳承時間短就小看渡棺客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渡棺客面對的都是極其兇惡的冤魂惡靈,本事雜糅卻極為有用。

我也知道白鳳去找葉魈是為了什麼。

葉魈會一門奇邪術法,欺魂。

這門術法,原本是先代渡棺客為了帶走那些留念家園的冤魂所開發的,但後來發現也能對活人使用。

這門術法,能夠欺瞞人的三魂七魄。

換句話說,可以修改一個人認知中的現實。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常異化

我性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