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莊月最佳是個好訊息,好訊息以外,卻還有一個壞訊息。

“對了,利昂,全明星第一階段的票選結果應該也公佈了吧?”

利昂·史密斯就是和林禹對接的球隊新聞官,他聽到林禹問起全明星票選,卻露出了一絲尷尬的表情。

林禹一看就意識到不對:“怎麼了?”

“第一階段的票選結果不是很好,如果第二階段還是這樣,我們可能會喪失全明星的主動權。”

雖然克利夫蘭是小球市,但過去幾年因為勒布朗·詹姆斯的存在,騎士每年至少能有一個全明星首發。

原以為詹姆斯離開之後,騎士就要告別全明星的舞臺了,結果林禹不顧大城市的邀約,愣是加入了小球市的克利夫蘭。

林禹加入以後,騎士以為新賽季他們仍然能夠有一位全明星首發,畢竟上個賽季,林禹就是全明星票王。

去年的票王今年換到了競爭力更小的東部,不說連莊票王了,一個首發位置應該沒問題吧?

可結果,全明星第一階段的票選結果公佈,所有人感到意外。

林禹皺著眉頭,從利昂·史密斯手中接過票選清單,看到了自己的得票和排名。

投票分東西部,也分位置,這個賽季,林禹報名的位置是後衛。

一方面這個賽季他主打的確實是得分後衛,小前鋒一般是多雷爾·萊特和萊恩·戈麥斯輪換,基本沒有林禹的出場時間。

另一方面,小莫被送走後,騎士最有機會入選全明星的就是賈米森了。賈米森就是前鋒,為了同隊沒有競爭,林禹就選擇了後衛位置。

而東部的後衛位置,韋德鐵佔一個首發名額,原本林禹應該佔走另一個首發位置,並且是毫無疑問的佔走另一個首發位置。

結果……

誰也沒想到的是,德里克·羅斯收穫了遠高於林禹的選票。

利昂·史密斯說的沒錯,如果第一階段的全明星票選趨勢延續到第二階段,那騎士就要喪失全明星的主動權了。

因為只有全明星票選的首發才是板上釘釘能夠參加全明星正賽的,剩下的球員,全靠主教練的選擇。

當然,以騎士目前聯盟第一的戰績,代理主教練邁克·馬龍一定會是全明星正賽東部隊的主教練,可問題就是,如果林禹以替補的身份進入全明星,那就丟人丟大發了。

林禹看到這個結果,也在思考原因,他首先想到的就是——

因為他得罪聯盟、得罪媒體,這次全明星票選其他明星球員得到的是鋪天蓋地的拉票、宣傳攻勢,長篇累牘的報道。

林禹得到的,卻只有零星的宣傳和報道。

過去一個月,林禹並未把這種宣傳層面的差異放在心上,主要是他認為,以他這兩個賽季的表現和人氣,就算是韋德也得被他壓一頭。

可結果,事實證明,媒體的宣傳報道和拉票還是很有作用的,起碼在北美是這樣的。

“不,不對。”

“不對?”

“這個投票的結果不對,我不可能只有這麼點票。”

第一階段票選的具體得票數量,韋德是108萬票,羅斯是101萬票,到了林禹直接滑坡到了82萬票。

這個得票數肯定是不對的,林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一種可能——

“聯盟官方應該是沒有統計海外的選票。”

他立刻去找另一邊大姚和德克·諾維斯基的得票數,結果……

大姚的得票排名倒是正常,依舊是西部中鋒位置的頭名,但他的得票數只有50多萬票。

德克·諾維斯基本賽季常規賽的表現就很出色,結果他的半程得票,只有30多萬票。

看到這,林禹確定了,聯盟應該是沒有把海外的投票囊括在內。

至於北美這邊的投票,簡單來說就是地域性很強。

去年林禹一半在邁阿密,一半在菲尼克斯,收割了兩座城市的投票。

加上當時他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吸引眼球的個人表現,他的北美得票數就很高。

而去年,聯盟對海外投票的態度是,算,但只能算一部分。

因此,去年的投票,林禹如果只靠北美這部分得票,首發位置問題不大。

他真正贏得票王寶座,靠的還是海外那部分的得票。

今年,林禹換到了克利夫蘭這座小球市,地域的加持一下子縮減了很多。

反觀羅斯,這個賽季他個人資料外加球隊戰績雙爆發,芝加哥又是老牌頂級球市,全美各地都有很多老牌的死忠球迷,高階地域的加持之下,羅斯單靠北美投票超越林禹,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此林禹總結——

“如果只算北美的投票,那這個票選結果沒有任何的問題,但如果算上海外投票,這個投票的結果就很有問題了。”

“你的意思是,聯盟沒有把海外的投票算進去?”

“是。”

“有沒有可能是算了,但算的不多的,據我所知……”

利昂·史密斯顯然是知道內幕的,自從09年全明星票選阿聯差點搶了加內特的首發位置之後,聯盟對待海外投票的態度就變成了,按一定比例,計算海外投票。

不過林禹知道,即便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海外投票,他也不應該落後德里克·羅斯。

說白了就是,羅斯的得票,靠的是芝加哥這一座城市,以及零星的其他城市的球迷給他投票。

林禹的得票,包含了羅斯應有的得票,以及大洋彼岸一整個國家的投票,雖然這一整個國家的投票被等比例的縮減了。

但即便縮減了,也不是芝加哥這一座城市所能比的。

“那怎麼辦?”

利昂·史密斯還是很關心全明星票選這件事的,林禹卻擺了擺手:“沒事,這事交給我,我來解決。”

“你有辦法?”

“當然!”

……

林禹的辦法,比較無腦,簡單來說就是,他要用背後13億人的華夏市場,逼宮大衛·斯特恩。

因為他知道,全明星票選會是這個結果,完全就是大衛·斯特恩的決定。

老頭子不想捧林禹了,因此,騎士沒有得到那些重頭戲場次的戲份,也因此,全明星票選,林禹應得的首發寶座,也被老頭子用各種原因剝奪了。

那林禹要做的,就是要逼迫老頭子,捏著鼻子把林禹重新送回首發寶座。

辦法有了,計劃卻要一步一步的制定。

林禹不準備直接發動輿論攻勢,因為他注意到了接下來的這段賽程——

騎士的新年首戰,對手是上門挑戰的達拉斯小牛。

這個賽季,騎士和小牛已經有過一次交手,那次交手,騎士因為背靠背作戰的緣故,輸掉了比賽。

這場比賽卻掉了個個,小牛前一天剛在波士頓和凱爾特人血戰一場,這場比賽客戰騎士,已經是精疲力盡。

於是,騎士靠著體能優勢,又贏了一場小牛。

有時候,常規賽就是這樣,和實力無關,和賽程有很大的關係。

就像騎士對小牛的這兩場對決,兩支球隊究竟是誰勝誰負,誰的實力更勝一籌,沒有人知道,因為這是兩場完全不正常的比賽。

擊敗小牛之後,騎士就迎來了被林禹視為全明星首發爭奪關鍵戰的對手,芝加哥公牛!

簡單來說,林禹知道,他進入全明星首發的對手,並不是得票更多的韋德,雖然在他看來,韋德也不應該比他得票更多,但畢竟,韋德在這個聯盟奮戰了很多年了,地位更高,得票更多尚且能夠接受。

德里克·羅斯比他得票更多,就不太能接受了。

畢竟羅斯的資料、戰績,以及聯盟地位,都比林禹低了不少,這種情況下羅斯的得票卻比林禹更高,顯然是有點不公平的。

雖然全明星拼的是人氣,但當年聯盟用規則把阿聯排除在外,就已經說明了人氣不是一切。

而且單就眼下來說,如果真的是比人氣,羅斯也不該是林禹的對手。

一句話:難道,海外球迷就不是球迷?

原本來說,這場騎士vs公牛的比賽,並不會引發太多的關注。

因為一方面,騎士和公牛,林禹和公牛都沒有恩怨,非恩怨局,這比賽最多也就是沾了一點強強對決的因素。

但在本賽季聯盟和各路媒體有意淡化騎士影響力的情況下,這場強強對決,也就不受關注了。

然而,這場比賽的前兩天,大洋彼岸,虎撲籃球論壇,一則名為《NBA全明星第一階段票選結果有問題?大資料分析問題出在哪!》的帖子,悄然被頂上了熱門。

這則帖子就細緻的分析了聯盟第一階段票選結果的問題出在了哪。

具體的資料分析就不再贅述了,總而言之就是,分析的結果是——

“綜上,NBA聯盟應該是完全摒棄了海外的投票,他們只計入了北美區域的投票,看到這個結果我不禁想問,海外的球迷,就不算球迷了嗎?NBA這麼幹,難道不是對海外球迷的歧視嗎?”

這個帖子一出,國內的輿論就炸了。

畢竟林禹現在是國內球迷的心頭肉,去年他先是在NBA捧起奧布萊恩杯和比爾·拉塞爾杯,之後又在FIBA的賽場上,帶著華夏男籃創造歷史,戴上了世錦賽的銀牌。

這種話成績,這種表現,在國內,林禹已經是不能黑的存在了。

這種話存在,卻被NBA聯盟用小動作搞掉了全明星首發,這就讓國內的球迷瞬間沸反盈天了。

不過,國內的輿論炸窩,對北美的影響,其實是很有限的。

通常只有國內的體育媒體轉載北美媒體的新聞報道,一般來說是沒有北美媒體轉載國內媒體的報道的。

所以,林禹明白,他的搶奪全明星首發的計劃,還需要下一步。

就在比賽的前一天,ESPN的馬克·斯坦恩,露天看臺,以及雅虎體育的阿德里安·沃納洛夫斯基都轉發了國內虎撲籃球論壇的那則熱帖。

雖然只是三家媒體的報道,其中還混入了露天看臺這家暫時還沒什麼名氣的小媒體,並且三家媒體除了露天看臺,這則報道都沒有得到頭條的鼎力支援。

但大洋彼岸那片13億人的市場輿論爆炸,還是讓北美這邊加大了對這次事件的關注。

說白了,還是華夏這個國家的體量,讓北美不得不關注大洋彼岸的一舉一動。

於是,在時間走到了比賽日的當天時,北美的各大媒體已經在討論這一事件了。

轉播NBA的主力軍,TNT體育臺賽前的時候就聊到了這個話題,名嘴邁克·布林認為:“我覺得NBA聯盟的這個處理很糟糕,大衛·斯特恩口口聲聲說NBA是面向全世界的,可結果,他在全明星票選這件事上,特殊對待了北美的球迷和海外的球迷,嚴格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歧視了。”

北美這邊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對人權格外的關注,已經到了一種魔怔的地步。

這種情況下,聯盟這種特別的對待,已經是被上綱上線到了歧視的層面。

而在北美,任何事物上升到了歧視的層面,就不能等閒對待了。

另一邊,ESPN也組織了專家討論,但他們討論的,卻和TNT體育臺不同。

他們的角度比較特殊,他們在討論的是,林禹到底應不應該超越羅斯,成為全明星首發。

馬克·斯坦恩已經越來越不掩飾他是林禹安插在ESPN內部的御用專家這一點了,他是少數的認為林禹應該超越羅斯,成為全明星首發的ESPN專家,他的觀點是——

“無論是球隊戰績,還是個人資料和表現,亦或是個人的榮譽積累,林禹都遠超德里克·羅斯,他沒有理由不是全明星首發。”

亨利·阿伯特、戴夫·麥克梅納明這群著名的林黑專家當然是認為不能,但他們沒有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而是在馬克·斯坦恩的基礎上,反駁了馬克·斯坦恩。

“全明星票選,比拼的本來就是人氣,如果真的要拼實力的話,為什麼蒂姆·鄧肯經常落選全明星首發?”

結果就是,這群林黑專家直接被一向以公正著稱的扎克·洛維懟了回去:“如果真的公平公正的比拼人氣,那林禹也應該超越德里克·羅斯,或者,你們就承認,海外的球迷不算球迷這一點!”

這群林黑專家敢承認海外的球迷不算球迷這一點嗎?他們不敢,因為NBA全球化,是大衛·斯特恩制定的戰略,根本就不容更改。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虛擬現實之紀元領域

認真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