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晨的陽光徐徐灑在縣衙門前那細膩精緻的浮雕上,石門檻上流暢的線條流暢地刻畫出卷草花紋,線雕鴛鴦,浮雕臥獅。

陽光穿過縣衙大門照耀在大堂的審案桌上,審案桌上擺放著籤筒、驚堂木以及文房四寶,此時坐在桌上發呆的也正是縣衙的知縣許哲。

三天了,許哲整整思考了三天才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自己穿越了,穿越到明朝弘治年間,併成了這個縣衙的知縣,看著眼前這陌生又熟悉的環境,許哲時而恍惚,自己回不去了,二十一世紀那個現代生活的世界已經離自己遠去,自己只能生活在這個沒有電,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時代了。

幸好上天給了我這個知縣的身份,要是一介平民,自己還真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古代的生活並沒有電視劇拍攝的那麼華麗,所有的建築都有磚石砌築而成,現實中的百姓也都是生活疾苦。

緩緩抬起頭,許哲原本迷茫的眼睛也逐漸堅定起來,既然上天讓我來到這個時代,還給我如此的身份,我定珍惜這次機會,為這個時代的百姓做些什麼。

許哲是一個挺喜歡研究歷史的人,在現代時經常看有關春秋、秦漢、唐、宋、明朝的有關書籍以及小說,每當看到那些百姓在古代生活如此疾苦,許哲心裡就替以前的人們感到悲哀,尤其在戰爭面前,一將功成萬骨枯,人的性命更是不值一文,可那些為戰爭犧牲的將士也都是有父母雙親的,他們上了戰場留下二老在家裡孤苦無依,盼望著兒子的平安歸來,可是往往等到的卻是噩耗,每每想起這些描寫,許哲心裡就不是滋味,幸好這個穿越是大明朝而不是三國或者五代十國。

透過三天時間的接觸以及瞭解,許哲也對衙門上下的人物關係瞭解了個大概,縣衙知縣,也就是自己,掌管全縣政令;縣丞一員,姓胡,叫胡居山,掌管糧司、徵稅;主簿一員,姓李,叫李開明,掌管戶籍、巡捕;再往下就是小吏了,許哲也就不在往下去想了。

許哲也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朝代弘治三年,要是按照現在的說法,許哲算了算應該是1490年,明代諸帝中只有明孝宗是明代中後期的明君,是明宣宗死後唯一的明主,孝宗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君臣共治、皇帝垂拱。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這樣的事情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而許哲所在的衙門是莒州日照縣,許哲正是日照縣知縣。說來也巧,在現代許哲正是山東日照人,沒想到穿越到古代竟然能穿越到日照縣。根據《考古錄》記載:日照乃漢海曲,古有鹽官城名曰“日照”,設縣因以名之。

日照在現代也是一個四線城市,更何況在古代,更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

此時已經是卯時,縣衙衙役也都已點卯上衙,想了想許哲決定先了解一下本地的相關資訊,於是朝左右喊到:

“來人,叫李主簿過來問話。”

聽到知縣大老爺發話,站在遠處的衙役立馬前去主簿房找李主簿,不一會只聽“噔噔噔”聲響傳入耳中。許哲抬頭望去就見李主簿已現在堂下,見知縣抬頭看向自己,立馬微俯抬手作揖行禮,拱手道:

“下官參見大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教的國度,明王朝自然也是不例外的。明代官員不論是公事還是私下交往都有一套禮儀規範,並且以此來分辨上下尊卑。在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官員大多都行跪拜禮。到了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統一了官場的禮節,規定官員之間行揖禮。但是大臣向皇帝奏事、聽宣詔令、受賜、上香、祭酒等方面還是要行跪拜禮來以示尊崇,按照明朝的規定,下官見到上官都是要行禮的,但是在內府相見則不興跪拜之禮,所以,日常下官向上官行禮並不需要跪拜,只許躬身行禮就行。

看到李主簿向自己行禮,許哲還略感不適,畢竟身為一個現代人生活在21世紀並沒有行禮這一禮儀,許哲拋開思緒,開口向李主簿詢問:

“李主簿,我…咳,”

許哲剛一開口感覺不對,右手握拳假裝咳嗽,清了清嗓子繼續詢問:

“李主簿,你詳細向本官介紹一下本縣的相關事宜”

李主簿躬身行禮回覆道:

“下官領命”

“回稟大人,目前本縣隸屬於山東布政司管轄的青州府,青州府管轄的莒州再是咱們日照縣,咱們縣衙距離莒州大概有一百六十里地,距離濟南府大概有八百里。”

“目前本縣分為東西南北四部,四部管轄共有十七社,十七社管轄村子共有五十三個村,縣城內居住的人口大概有三千人口”

經過李主簿的一份講解,許哲對當地的情況也瞭解了個大概,在古代社一般是幾個村子組成的,所以在剛剛李主簿提及的就有太平社領七村,思仁社領六村。

聽完李主簿的彙報,許哲想了想對李主簿說道:

“李主簿,你將本縣的縣誌拿來給本官過目,本官還需詳細瞭解一下當地的風土民情”

“下官領命”

略一拱手,李主簿轉身向自己的主簿房走去,不一會將面呈泛黃的日照縣誌呈給許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盛唐

牛凳

五龍同朝:朕只想戰死邊關

證道青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