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後宅,飯菜早已準備好,等候好的長隨連忙服侍許哲坐下,長隨也就是官府僱用的僕役。端起準備好的米飯,夾起桌上的青菜送入口中,古代的菜品其實應該比較單一的,什麼都是各種限制本身古代時候能購買的食材就少,沒什麼可挑選的,肉類的牛肉就別做夢了,在明朝,殺牛都是重罪因為在當時是做勞作用的幹農活的,要是吧它吃了那誰去幹農活,打仗征戰都要靠農作物去補給前線計程車兵們,也是所謂的低階食物,羊肉古代養羊是需要牧場的,牧場多數控制在少數民族手中,老百姓吃羊肉也是很難的羊屬於高檔食品,魚類又不在內陸不易儲存運輸途中會變質壞掉,青菜就那麼幾種在加上配料很少,製作出的食物應清淡為主也以素為主,除非是大戶人家或者是大官家裡才會經常大魚大肉。

許哲邊吃飯邊想,百姓為什麼不吃豬肉,根據自己現在的瞭解,百姓現在也吃豬肉,但並不成規模,因為豬肉有豬騷味,老百姓沒辦法將異味去除,所以現在的百姓很少吃豬肉。

在一點就是“豬”是個在整個大明朝都忌諱的字,明朝的皇帝都不願聽到這個字的讀音,也不願看到這個字形,包括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專門給豬改了名字,書面則寫作“豚”。

但是為了百姓能夠吃到肉,許哲決定還是從養豬開始發展,不,不能說“豬”了,以免被人抓住把柄,以後念“豚”,養豚的重點是對豚進行閹割,這一點自己還真是不是很懂,淘寶裡面應該有養殖豚的相關書籍,可是自己現在沒法購買啊,愁人,只要有這種書籍,相信定能大大提高豚的養殖。

看來還是想辦法弄功德值才好,曾經有位偉人曾經說過,要想富,先修路,修路的話還是用水泥比較好,水泥的製作方法自己應該,大概,或許,可能知道一二吧,可恨自己沒有好好閱讀穿越必備寶典,哎,下次穿越前必須仔細閱讀,呸,沒有下次。

記得自己曾經看過荒野生存時,裡面的大佬用的是石灰石,水,啥啊,哎,但凡給我一點功德值,我就可以隨便兌換一本百科全書,至於這麼愁嘛,給我來個新手禮包也行啊,我這都沒出新手村,撿起掉了桌上的一根白頭髮,連忙撿起來感嘆,你看,本官的頭髮都愁白了,我可真是個好官啊。

想了想還是一步一步的來吧,下午看一下大明律,既然來到大明,當上知縣,大明律還是需要了解的,不然判案都沒有依據。

下午,許哲讓衙役拿來大明律,準備看一下這個時期最具有法律的條例,朱元璋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大明律》是其一生中“勞心焦思,慮患防微近二十載”的經驗總結,是他經過反覆修改,“凡七謄稿”,字斟句酌的“不刊之典”。他視其為維護朱明皇朝長治久安的法寶。為把《大明律》貫徹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朱元璋還彙集官民“犯罪”事例來解釋律條。洪武十八年頒行《大誥》﹐次年又頒《大誥續編》﹑《三編》﹐二十一年又頒賜《大誥武臣》,令全國官吏軍民誦習。其目的是透過律令的教育和宣傳﹐使廣大人民服從封建統治。

大明律共計三十卷,以許哲閱讀的速度足足看了三天才將之看完,看完大明律許哲撥出一口氣,感嘆道:

“這大明律還真是用來對付貪官的法寶啊,太祖的反腐思想濃厚在於對於官吏的嚴刑峻法,即使如此嚴厲還是杜絕不了天下這麼多貪官啊。”

“也不知道本縣存在多少貪官汙吏,看了是該看一下賬簿,抓一些蛀蟲了。”

“來人,將本縣的所有賬簿拿來,本官要檢視”

聽到許哲的吩咐,早有人去拿賬簿,而聽說知縣大老爺要查賬,負責賬簿的王司吏連忙向戶房跑去

“什麼事?如此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毛大人,不好了,縣老爺要查賬簿,這可如何是好啊”王司吏滿臉愁容的說道。

聽到原來只是要看賬簿,毛司吏漫不經心的說道:

“怕什麼,他想看就給他看,還怕他看出什麼嗎?記錄賬簿的都是幹了十幾年的老手了,還能怕他看出什麼,之前幾年不都如此,何必大驚小怪的。”

聽到毛司吏的話,王司吏本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了,可是還是擔心的道;

“我還是....”

聽到王司吏還要說什麼,毛司吏連忙打斷他:

“哎,王司吏不必多說,抓緊給知縣送去吧,如果在拖延,只怕知縣大人就要懷疑什麼了”

聽到毛司吏的話,王司吏也就不在多少,將往年的賬簿抱起向大堂走去,走進大堂,看到知縣坐在桌後,連忙戰戰兢兢的說道:

“大人,賬簿都已抱來,請大人閱覽”

看到王司吏的樣子,明顯是心中有鬼,許哲也不點破,指了指桌案漫不經心的說:

“行,放那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國之五霸風雲

楊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