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騷的是工程日後若是出了事,被追責的也是他們,可謂是集甲方、設計、技術總監、包工頭、專案經理、和監理單位於一身,真就拿著買白菜的俸祿操著賣白粉的心。

因為會寫字,並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鍛鍊後,張偉甚至能開始幫著起草公文,就更受管事官員的看重了,時常帶著他,與他講解一些專業的知識。

有閒暇時,張偉也會無償幫工地上的人寫信,幫他們聯絡信客(隋唐時期一種職業送信人,會用密封的竹筒儲存信件,保證隱私安全和不被損壞),寄家書回家報平安。

至於遠安縣的其他人,大多都做了苦力,有些會點木工瓦工活的做了學徒和工。雷虎靠著賄賂管事官員做了一名工頭,天天帶著人去三塗山伐木,為工程提供木材和柴火,自已則每天借了張偉的鐵胎弓去射鳥,偶爾打到些獵物,也都進貢給了上級管事的官員,所以對於雷虎遊手好閒的作為,那些官員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全當沒看見。

不過雷虎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至少遠安縣與其他地方的人起衝突打群架的時候,他都是衝鋒在前,憑拳頭捍衛了自已人都有塊木板當床鋪的權利。

雷豹則去做了一名廚子,半個月後因為燒菜好吃,被調去專門給官員燒小灶。沒錯,工地上的飯食也是分等級的,官員和匠是最好的,每天有肉有菜,工、工頭、還有張偉他們這種輔助官員幹活的次之,每日也有一片肉和一條青菜,做學徒和苦力的最差,鹹菜配米粥,並且除了官員,所有人的米粥每日都在逐漸變得稀薄。

因為經常能接觸到管事的官員,張偉對這個解決關中平原吸血(運輸)能力不足的工程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由於三門峽橫亙在黃河航道之上,京師在關中平原的王朝就只有兩個辦法,拿人命填和繞開它。

繞開三門峽常用的方法是在洛陽東側就離開黃河航道,進入洛水後再轉道谷水,透過這條水道途經新安縣(今河南新安)抵達澠池,再走陸路抵達陝縣,重新進入黃河航道,最後進入渭水,抵達長安附近。

但這條路線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谷水水道狹窄且淺,大船難以通行,運力有限;第二,從澠池到陝縣的道路可不是一片坦途,中間有不少丘陵地帶,限制了馬車的運輸能力。

對於這一困境,那位工程的總負責人尚書令兼河道轉運使韋信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分路分批次運輸。

首先拓寬谷水和澗水的水道,以澠池和陝縣原有的百里官道為基礎修建馳道,同時擴建陝縣的常平倉,在澠池和新安新建大型倉庫,作為中途的轉運倉庫使用。

另外從洛陽東側匯入黃河的洛水(今洛河)航道也要用上,預計在福昌宮(隋朝帝王行宮,位於今河南宜陽縣福昌村)東側修建轉運碼頭和倉庫,再由此處新修一條七十里的馳道,直達澠池縣,所有馳道中途還要修建不少轉運站點,以保證運輸過程中的畜力供應。

最後則是依託渭水(今渭河)和滻水,修建一條廣運渠,讓黃河航道的船隻能夠透過渭水直抵長安。

這樣一來,位於關中平原的京都長安,便可以透過渭水——黃河——通濟渠——山陽瀆——長江這麼一條貫穿東西南北的航道,實現對河南河北諸郡、江淮湖廣諸郡人力物力的調動(吸血),來保證關中平原的發展。

對此張偉的評價是,提出這個想法的人是個人才,並且還很幸運的趕上了一個盛世,因為不是盛世,國庫根本無法支援如此龐大的一個工程。

張偉他們負責的是福昌宮東側的興泰倉的修建工作,有段時間時間張偉還曾觀看了馳道的修建現場。

首先工人會砍伐掉施工現場的樹木,清理表面的植被,然後挖開表皮的浮土,到達堅實的土層。

在用人工夯實平整後,工人們會先用馬車傾瀉大石頭作為基礎,然後用小的碎石填充縫隙,最後用礫石、沙子和黏土混合做成路面。

路面做好後,還要用馬拉的石滾來回碾壓,以達到夯實路面的效果,最開始挖出來的浮土也不會浪費,會回填成兩邊的路肩,馳道中間高兩邊低,有效的防止雨水堆積損壞路面,並且馳道兩側數米內的樹木植被全部要清理乾淨,避免它們的根系損壞地基。

除了技術和施工方式落後,修建馳道的施工步驟絲毫不少於後世的一條高速公路,而在看完這一切後,張偉便有了一個想法,有軌馬車!

如果你問一個現代人秦始皇的功績有哪些,那麼想必很多人都能說出答案,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廢分封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和統一度量衡等等。

但很多人都沒思考過,為什麼車同軌能跟這些功績放在一起相提並論?

因為車同軌統一的並不是車軸長度,而是車轍。如果你去過偏遠農村和山區,你就會發現,下過雨的泥路上,是會被車輛壓出一個個不平整的坑窪的。

古代又沒有水泥和瀝青,官道基本都是夯土路面,而經過馬車車輪的反覆碾壓後,道路上就會有一道高高隆起的泥堆,兩邊則各有一條深深陷進地裡的溝槽,這就是車轍。

由於當時各國的車軸長度標準各自不同,這就導致如果你用秦國的馬車,出了秦國,在道路上是無法使用的,因為你的車輪無法壓進原來的車轍裡。

這就會帶來一個相當麻煩的事,假如你是一名管理原齊國土地的官員,走陸路運送糧食貨物去秦國的話,每經過一個國家原有的國界線,你就需要重新更換車軸和車輪,如此一來,運輸的時間成本就會被大大增加了。

不過更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軌字也是有說法的,據考察,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下面,是埋有簡易的木軌的,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防止車轍繼續加深下沉,還大大增快了行進速度。

而在張偉看來,他們修建的馳道與秦直道相比,就差一條木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大秦,始皇祭天我香火顯靈

紅色大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