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陶時那個傢伙的話就是不可信,什麼桃子沒熟吃了沒事,md,老子都快拉虛脫了!”

在一艘從洛陽駛往興泰縣的貨船上,張偉蹲在船尾的一個木桶上,發白的臉龐上盡是豆大的汗珠,即便如此,張偉扒著船舷的手一刻都不敢放鬆,生怕船一個晃悠把自已甩到洛水裡去。

“嗯,嗯嗯,啊~”隨著一聲放鬆的呼氣後,張偉的肚子總算好受了些,在嫌棄地看了一眼竹片做成的廁籌後,張偉盯上了船上的麻繩,直接用刀割了一段下來,至於怎麼使用,大家應該都知道,夾在襠下前後拉動。

其實昨夜張偉和陶時,先是喝酒,又吃了沒熟的桃子,最後還吹風受涼,鬧肚子算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處理好後,張偉拖著虛軟的步伐走向了船頭,他們搭乘的是一艘貨船,不止船艙,甲板上也堆著不少貨物,而在少量的空地裡,則坐著搭船的乘客。

見張偉回來,楊招娣遞過一個裝水的牛皮壺:“張大哥,好些了嗎?”

“算是好些了吧。”張偉接過水壺,灌了兩口水,又將水壺還了回去,隨後瞥了一眼旁邊的烏木爾笑道:“至少比他要好多了。”

此時的烏木爾同樣抱著個桶,天見可憐,烏木爾一草原長大的孩子,別說洛水這樣的大河了,連船他都沒怎麼見過,結果上船沒半個時辰他便吐了個天昏地暗,如今都開始嘔起酸水來了。

張偉:“吐吧吐吧,吐著吐著就習慣了。”

“嘔~”烏木爾這時連翻白眼的力氣都沒有了,張口準備說些什麼,卻又開始吐了起來。

在經歷了長達大半天的噩夢之旅後(對烏木爾而言),一行人在興泰倉工地附近的渡口下了船,這處渡口是配合著興泰倉一起修煉的,現在已經完成了大半,還未投入使用,平時多是為興泰倉和馳道工程運送物資使用的,所以張偉他們的到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總算到了,興泰倉,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張偉站在渡口上感慨了一句,隨後提溜著站都站不穩的烏木爾,而身後的楊招娣則揹著行李,三人一起往興泰倉工地走去。

到了興泰倉工地,熟識的人就多了起來,很快就有腿快地跑去給龐興報了信,龐興此時正在工地上,抱著個冊本奮筆疾書,聽說張偉回來了,立刻將筆一丟:“這小子還知道回來,哼,請的兩天假,都三天了才回來,我還以為他拿著錢跑了呢?”

“大人,瞧您這話說的,我是那樣的人嗎?”張偉老遠就聽到了龐興的抱怨,急忙帶著烏木爾和楊招娣到了龐興身前。

“白圭見過大人,幸不辱命,圓滿完成任務,第一批藥材應該這兩天便會送達……”到了近前,張偉先是行了一禮,隨後接過龐興手中的冊本,最後才開始彙報自已的東都之行,其中自然是隱瞞了自已和陶時搶唐公子錢袋和黑市的事。

在聽過張偉收留了楊招娣和烏木爾這對姐弟的故事後,龐興瞥了一眼被楊招娣扶著才能勉強站穩的烏木爾,沒有戳破張偉的謊言:“平安回來就好,至於她倆,就先安排到我那個院子裡吧,工地上都是大老爺們,她一個小姑娘在這裡不合適。”

張偉:“謝大人。”

龐興:“謝個屁,趕緊去把他倆安排好了回來幹活,你都誤工一天了。”

“知道了,大人,對了,這個是給您帶的。”說罷,張偉往龐興手裡塞了一個酒葫蘆,帶著烏木爾和楊招娣就跑了。

龐興疑惑地開啟酒葫蘆,嗅了嗅,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嗯,葡萄酒,好喝,算這小子還有點良心。”

回到興泰倉後,張偉的生活又開始按部就班起來,每日上工下工幫龐興寫公文,回春堂的第一批藥材在張偉他們回來後的第三天抵達,在依著汪冬青的藥方熬製了一大鍋後,不少人喝了都感覺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中暑了,連那幾個病倒的狀態也好了不少。

在確認藥效有效果後,龐興寫了封公文遞了上去,工部這邊一如既往的全盤透過,最後公文被送到了尚書省後直接不了了之,估計是被丟去引柴火了,畢竟死上一些服徭役的勞工而已,沒有必要專門為他們準備藥劑。

倒是這方子被人傳了出去,連周圍的村民都聽說了,有土郎中自已湊了藥材試了試,發現效果竟然還不錯,便做成了湯劑在周圍一片賣了起來。

至於楊招娣和烏木爾則在龐興的院子住下了,反正他那院子還有幾個房間,空著也是空著,住了兩個人進來反而還有些人氣。

楊招娣是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每日勤勤懇懇地把院子和每個房間都打掃一遍過來不說,還把張偉和龐興的衣服也給洗了,連龐興有破洞的被子都給縫了,雖然張偉和龐興開始是一再拒絕,但在楊招娣的堅持之下,也就隨她去了。

至於烏木爾,那小子不喜歡別人動他的東西,都是自已動手的,好在他人小,也沒多少換洗的衣物,自已處理起來也快。

倒是這傢伙是屬悶葫蘆的,完全沒有同齡小孩活潑好動的樣子,整天抱著那把短刀在那裡咋咋呼呼地瞎練,以至於張偉都看不下去了,先是教他現代鍛鍊的方法強身健體,然後又給他做了把竹弓,讓其每日練箭,偶爾烏木爾也會去射麻雀解悶。

然後張偉就發現,在草原長大,突厥出身的烏木爾不知是從小接觸弓馬,還是自身天賦秉異,箭法開始越來越準,每日都能射下十幾只鳥來,要不是那把竹弓限制了他的發揮,怕是這個數字還要翻上一倍不止。這些被射下來的鳥也沒有浪費,大多都被工地上的人烤著吃了,畢竟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至於兩人的飯食,龐興大手一揮,直接就跟著工地上的人一起吃了,只不過工地上現在也就每天兩碗米湯,張偉還得隔三差五地去找附近的村民買糧食、蔬菜和肉食給他倆,以保證營養均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種錄

青眉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