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才下馬車,就發現已經有安排好的婢女在馬車旁等候了。

婢女:“張公子請隨我來,給您安排的房間在這邊。”

張偉拱手道謝:“多謝。”

盧若則若有所思的看著一襲白衣,眉目清秀頗有少年感的張偉,猛然間他跟想到什麼似的,目光在長公主和張偉之間來回切換了數次後,臉上露出了一個瞭然又帶有幾分猥瑣的笑容。

盧若隨即把劉三拽到了一邊:“三兒,你去給我辦件事。”

劉三:“爺,您儘管吩咐,小的一定給您辦的漂漂亮亮的。”

盧若湊在劉三耳邊將事情說了,然後就看到了劉三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連看自已的眼神都有些古怪了。

盧若:“怎麼,這事很難辦嗎?”

劉三:“不是,爺,您怎麼突然好起這口來了?”

“什麼好起這口來了?”盧若先是疑惑,隨後便反應了過來,劉三這小子誤會他的意思了,不過他也懶得解釋,一般這時候,他都有自已的解決辦法。

盧若抬手一個大耳刮子扇在了劉三的臉上,直把劉三打的一個踉蹌:“要你辦就去辦,哪tm那麼多廢話,今天晚上就給我把人準備好,不然剮了你的皮!”

劉三捂著臉,不住的鞠躬道歉:“老爺息怒,小的這就去辦,這就去辦。”

張偉對此自然是一無所知,他此刻正在感慨澠池縣驛站的規模,身為一個只從電視劇和書本上看到過驛站二字的現代人,張偉發現自已還是小瞧了古人。

在張偉的主觀印象中,驛站,就是用來給官府遞送信件,供出行的官員落腳歇息的地方,然而實際上遠不止如此。

按照《唐六典》的記載:凡三十里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驛,一千二百九十所陸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若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不必三十里,每驛皆置驛長一人。

當然,這裡記載的是開元盛世年間的數字,各個時期並不一致,但由此也已經可以看出隋唐時期驛站系統的發達。並且據記載,驛站分為六等,最高等有馬七十五匹,最低等有馬八匹;水驛分為四等,最高等有船四隻,最低等有船兩隻。

比如澠池縣的驛站,因為正好位於長安到洛陽陸路的必經之路上,來往官吏眾多,所以佔地面積頗為廣闊,設施也非常齊全,不僅有樓、廳、庫、廄、廚房、佛堂,內部甚至還有池塘園林,可同時供數百人住宿。

《太平廣記》裡就曾記載過一個故事,江西有一個驛站的驛長,向刺史報告,說驛站經過他的打理,如今變得非常好,特地邀請刺史前去視察觀看。

刺史到後,見第一個房子是酒庫,裡面放滿了好酒,並且酒庫外還掛著神像,刺史便問道,這是哪個神啊?驛長回答說,杜康。

第二個房子是放茶葉的倉庫,也掛著神像,刺史又問,驛長答陸羽。刺史很高興,又走到下一間房子,這裡是放鹹菜的倉庫,同樣掛著神像,問是什麼神,驛長回答,蔡邕也。刺史大笑道,“君誤矣”。

要知道,這可是江西,還是唐朝時的江西,那時候整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可都還在北方,由此也可以看出,隋唐時期驛站規模之大。

不僅如此,驛站內還分為驛站和附屬的館驛兩個部分,驛站主要是供官員們使用的,而館驛則是給官員的親眷、隨從居住的,當然,得交錢!

沒錯,按道理來說,官員住驛站是不花錢的,可是官員的親眷、隨從並沒有使用驛站的權力,得額外花錢住館驛。

本驛站房間有限,來往的官員這麼多,能給大人您騰出一間房來已實屬不易,哪還有大人您隨從的位置,大人您要不想花錢的話,請讓您的隨從出門左轉,外面的大街隨便睡。

當然,以上情況視官員品級而定,高品階的官員和太監可以無視這一規則。至於長公主這種人物,在她的車駕抵達驛站前,驛站就已經完成了清場。

請注意,有重要人物即將抵達本驛站,請五品以下的官員收拾好隨身物品,麻溜地滾蛋,自行去外面的旅舍居住,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員,請在我們驛站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移步館驛,給你的出行帶來不便,本驛站深感抱歉,若有不滿,可到兵部投訴,謝謝。

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官府的白嫖,因為官府並不出人出錢管理和維護驛站。唐朝前期,驛站都是由附近老百姓當中的富戶來擔任驛長,要自掏腰包來維持驛站的運轉,直到唐代宗以後,驛長才改為官吏來出任。

但這並不代表著老百姓解脫了,相反,因為驛站需要人維護,需要人幹活,所以驛站周圍的老百姓必須以服徭役的方式給驛站幹活,既然是服徭役,自然就不用發工資,到後來,以至於凡是有驛站的地方,周圍的老百姓就不得安寧。

當然,上面掌權的統治者也不是傻子,知道這樣做,肯定會加重老百姓的負擔,所以最開始便有規定,驛站並不是你想用便能用的,哪怕你是官員也不行,必須是執行皇命,傳達命令的使者才能使用。

使用驛站,還要有門下省發放的銅符,用完了之後,必須歸還。後來稍微放寬了些,官員也可以使用,這時候用的就是門下省用紙做的劵符,用完後一樣要歸還。

《唐六典》裡面就有記載,凡是使用驛站的,必須在多少天以內到達,每個驛站逗留的時間不得超過三日,為的就是防止官員在路上游山玩水,賴在驛站裡白吃白喝,甚至還規定了隨身行李的重量,避免浪費驛站馬匹的畜力。

不過館驛就沒這麼麻煩,官員的親眷、隨從,還有上京科舉的考生都可以使用,當然,還是那句話,得交錢。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唐朝驛站的管理就徹底亂了套了,不僅缺錢的唐朝中央在賣劵符,各地的藩鎮和節度使還自行發放轉牒(實際也賣了不少),甚至後來還出現了只能用來吃飯,不能住宿的食牒。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大秦,始皇祭天我香火顯靈

紅色大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