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結束,眾人再次落座,會議繼續開始。

而這一次大家彷彿是忘了剛才的爭執和不愉快一樣,全部將注意力放在這個專案上面。

唐士珍院士呢,帶起自己的老花鏡,開始在助手的協助下,操作著PPT充足眾人講了起來。

“不管是我們選擇哪種控制方式,是遠端遙控技術,還是自動控制技術,亦或者是二者相結合。

所有的自動控制技術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所搭載的平臺必須足夠的自動化,數字化,智慧化。

通俗一點說,那就是所針對的飛機機型必須足夠的先進,並且要有較強的動態感知能力。

不然的話,即便是我們的智慧無人駕駛系統再先進也用,我們總不能在運5亦或者運7這樣的老舊機型上面進行吧。

這些飛機的操控完全是靠機械助力傳動,甚至是純機械傳動控制的,想要在這些飛機上面進行改裝根本不可能。

所以對於齊副所長提出使用新舟700機型作為我們的改裝實驗平臺,我覺得還是非常合適的。

當然了,它也只能滿足我們現階段的需求,後期我們還是需要在不同機型上面進行測試我們這項技術的通用性。”

說到這裡,唐士珍院士換了一張PPT,上面顯示的正是一家飛行過程中的新舟700飛機圖片。

“這款新舟700支線客機,雖然足夠的先進,數字化的飛控系統也符合我們的要求,但是對於我們這個專案來說還不夠,它還不能直接使用,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改裝,以滿足我們的實驗需求。

比如,它缺少我們需要的外界動態感知能力。所謂動態感知能力,是指飛機對於外界資訊的獲知能力。這包括飛機上的雷達,各類飛行感測器,比如空速表,高度表,水平儀,氣壓計等等。

甚至包括飛機外部的一些監控攝像頭,以及無線電接受裝置,這些都是動態感知系統中的一部分。

這些資料所傳輸回來的外界資料資訊,將會傳輸匯總到駕駛艙儀表上,輔助飛行員來操控飛機,滿足飛行員駕駛飛機的需要。

但是這對於我們智慧無人駕駛系統來說,還遠遠不夠。

首先,系統不是人,沒有人身上的感知器官。比如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急速視覺和聽覺了。

系統呢,不能直接獲知這些資料資訊,需要透過各類裝置來接收這些資料。

事實上,在空中飛行過程中,絕大多數時候飛行員都是依賴於雷達觀測前方情況,很少直接運用目視。目視一般主要用於起飛和降落,以及一些緊急情況的處理。

當然,我這裡所說的是民航客機以及運輸機,戰鬥機不在此列。

這並不是說目視不重要,事實上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緊急情況,以及起飛和降落的時候,這就需要飛行員要有明銳的目視觀察能力。

系統同樣如此,也需要有超強的目視觀測能力。”

“這方面我們有無人機上運用廣泛的合成孔鏡雷達和光電吊艙,相關的技術很成熟,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安裝到飛機上面。”試飛中心的宋主任插話說道。

唐士珍院士放下手中的茶杯,然後點了點頭道:“沒錯,但是還不夠。這類光電吊艙可以滿足一般的小型無人機或者飛機,但是無法滿足中型和大型飛機。比如中型和大型飛機其本身龐大的身軀,則就能夠阻擋這類光電吊艙很大的視野,導致觀測不夠全面。

哪怕再先進的光電觀測裝置,它們和我們真實人眼看到的還是有區別的。

所以想要實現自動控制或者是遠端遙控,視野問題必須要率先解決。

關於這方面,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光電觀測系統研究小組,他們提出來了一個初步的設計方案。

即在整架飛機上的不同位置,安裝多個光電觀測裝置,以方便系統和我們遠端遙控的地面駕駛員更好的感知和掌握飛機外面的動態資訊。”

大螢幕上隨即換了一張PPT,上面展示了一架新舟700型支線客機,並且在不同位置上面,還有所標註。

看著圖片上的標註資訊,試飛中心的宋主任隨即則是搖了搖頭,揚聲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我倒是覺得沒有必要這麼複雜,你們把它想的太複雜化了。

資料的獲取不一定需要這麼多的光電觀測裝置,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依賴於一些感測器來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起飛降落,這些完全可以透過相關的感測器來獲知資料資訊。起飛降落能否成功,一個關鍵的資料就是速度。

不管是起飛還是降落,都是在控制速度。起飛的時候,要求速度足夠快,這樣飛機才能夠從跑道上飛起來。

而降落的時候,速度則需要足夠的慢,這樣飛機才能夠平穩落地。這些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式設計來進行。

目前在無人機的起飛和降落技術上,也已經非常的成熟了,甚至一些無人機也已經實現了自主起降。

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一下這方面的技術,沒必要非得按照人的思維定式來高。”

吳浩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笑著說道:“充分獲得飛機外動態資料資訊這點沒錯,但沒必要這麼複雜。

增加這麼複雜的裝置,一方面增添成本,另外一方面呢,裝置越多越複雜,也就越容易出現故障。

在光電觀測技術領域,我們其實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並且也已經取得了還不錯的成果。比如我們運用在各類無人機上面的智慧影象識別技術,就非常適合充當無人機的‘眼睛’。

這項技術能夠非常清楚的識別光電裝置觀測影象中的資料資訊,並進行相應的處理,其對於畫面資訊的捕捉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我們這個專案的需求。”

聽到吳浩的話,宋主任看向吳浩說道:“關於你們的影象識別技術,我也是耳聞已久,這方面我們回頭多交流交流,我認為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沒問題,我回頭讓人整理一份詳細的資料發給大家。”吳浩笑著點了點頭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李白開始的天幕

金剛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