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片刻,無心便加快腳下走樁步頻,快步跟上了祖父的腳步。

呂培文隨著無心的步伐,調整自己的呼吸吐納,儘量配合無心走樁的頻率,以自己修行的行氣氣機,不斷輔助無心修行,同氣相應。又儘量用平緩語氣,將一些武道修煉的心得,慢慢講給無心聽。

“世間道理,山上山下大都一樣,修行如登山,也是起於微末跬步,大道登頂也在細微之處累積。不能一味地求快,還要讓自己根基不斷夯實,不然就是空中樓閣。你的根基很好,未來不可限量,但不能求快,將龐大根基化作武道境界,這是一錘子的買賣,不值當。”

無心一邊應承著祖父的話,一邊感受著體魄血肉的變化。

剛入了武道修行,很快達到了武道第二境煉筋境的門檻,體內血肉飽滿,周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

只是無心不知道的是,以祖父呂培文第九境第四劫的修為,真元灌頂,瞬息可以成就武道第五六境的高手,要是不計損耗,藉助之前無數氣機,第七境的高手也能強行灌頂出來。

只是修行如建屋,地基不穩,則萬事俱休,那樣造就的武道第七境也是紙糊老虎,一戳就破。

無心體內如深淵,那盤踞其中的九道封印,還在不斷吞噬各色靈氣真元和天地之力,限制了無心修真修行。

無心體內百竅俱通,雖然只是開竅了“一絲”縫隙,但他的武道修行剛開始,就入了第一境,已經是快了百倍不止。

武道是向“內求”,雖然要用無數靈氣沖刷體魄,但終究是體內的那口氣,連續不斷,週而復始,將血肉中的精氣逐漸聚合起來,凝聚成真氣。

當然武道修煉,氣機沖刷體魄產生的精氣多寡薄厚,都跟資質、功法以及悟性靈性有關。一樣的功法,不同人修行,也有不同實力,大概就是山下俗世中所說的也,一樣米,百樣人。

無心起始根基終究是太過“紮實”,需要的資糧也是更多,即使是經過灌頂,血肉中積攢的無數血肉精氣,也依舊只是完成武道第一境煉肉境修行,即將開啟武道第二境煉筋境修行。

當然,這其中也有祖父呂培文有意壓制無心武道修為的緣故。

這次也是一樣,過猶不及。

“粗淺理解,武道修煉和修真修練,就是武道由外而內修行,如箍水桶,修真修行納入入體,如桶中裝水,那麼武夫修士對招,就是水桶相撞,相互潑水。

至於其他什麼修行資質、道術功法、靈氣法寶之類的手段,各有差異,但大抵都是如此,都是相互潑水的工具,大同小異。

修行天分高低就像是手中水瓢大小,修行資質高低則舀水速度快慢。

在實戰對招中,筋脈寬闊,竅穴俱通,則真元行氣越順利,不走彎路則真元流轉越快,出手就越快,招式威力就越大。”

呂培文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句,為無心講解修行道理。

無心並不貪心,並不多問祖父自己今後修行道路多遠,自己的資質有多好多壞。

無心知道,自己從小各種神物靈藥滋補,又被祖父灌頂,即使再不好的資質,也應該能修煉出一定的境界。

再者無心深知自己的來歷,還有強大的神魂,今後的路很長很長。

但自小讀書,無心深知貪多嚼不爛的道理,此刻反覆拿出來咀嚼品讀這些道理,刻在心中。

今後修行,亦如是,不急不躁,穩步前行。

無心對自己眼前的修行境界很滿足,至少現在,暫時不用受那先天邪氣的侵害,自己身體也是肉眼可見的好轉,武道即將踏入第二境,這樣很滿足。

得一分,不能再想的十分,且行且珍惜。

“武道第一境修行,你已經感受過了,就是用各種氣息不斷沖刷血肉。這種氣息可以是自己或者他人的真元,也可以是外力,都可以,並無高低之分。你的第一境,很紮實。”

無心聽到祖父很紮實的說法,知道自己武道根基極為雄厚,但是呂培文沒有告訴無心的是,無心武道修行根基厚重,從小被灌注了補天神石的靈性和遺蛻殘餘靈氣,

補天神石是數一數二的神物,這樣鑄就的修煉根基,怎能不紮實,不然他也不會期望無心超越武道第九境,開創武道第十境。

“武道第二境煉筋境的修行,是用血肉中的血氣滋養周身大筋。如第一境修行一樣,可以輔助靈草丹藥,以功法相合,氣血淬鍊,真氣熬煉大筋,增加韌性和強度,就像是淬鍊弓弦,不斷鞣製。

之後武道第三境煉皮和第四境煉骨,就像是將鞣製好的弓弦加在弓身上,皮骨如弓木,就是最為基礎的武道修煉,也是透過自身真氣或者其他氣機熬煉。

武道三四境,也算是小有門道,對於氣機選擇更加謹慎。

大秦帝朝軍隊和諸子百家的兵家,對血肉筋骨修行很擅長,走馬樁取自戰場廝殺,戰場的煞氣和殺氣,還有生死之氣,這些都可以熬皮煉骨,修煉武道。

等你體魄到了第五境,開始錘鍊五臟之時,你就不需要走馬樁了,需要再換一份樁法。畢竟走馬樁是江湖把式,即使又經過兵家改進,但還是不足以支撐你後面的武道修煉。”

無心在第一境修行至今,也不過半天時間,期間更多是祖父呂培文為他灌頂之時,一遍遍梳理自己身體,用第九境的真元神魂,為無心滋養血肉,種下武道之種。

無心聽著祖父關於武道的解釋,又一次默默感受自身血肉筋骨皮毛,只是感覺體內暖洋洋的,很舒服,其他並無特別。

之後呂培文又將武道修行的相關事項,分門別類地講給無心聽:

“首先呢,武道功法沒有高低優劣,都在水滴石穿的功夫上。武道多為無法修修真,或者專修體魄的修行者修行,但修真也修武道。

儒家功法浩然之氣正直純粹,講究的是在世修身、明心見性,以浩然之氣滋養武道修行。但儒家修行浩然之氣,凝聚浩然罡氣,體魄自然而然會變強,所以儒家武道修命的功法較少。

至於道家玉琉璃和琉璃之身,佛教大金剛和小金剛之身,都是佛道兩家武道修煉的路數,跟馬步樁和走馬樁修煉的道理一樣,只是細微之處不用而已,也是修真之人練氣之時,武道輔佐修真,所熬煉出來的體魄。

除此之外,妖魔修行先天武道,體魄卓絕,遠超人間之人。這些你今後遇見就知道了。

武道修行,或者說修行,大同小異。相同的是最後都是強健體魄,不同的是體魄修煉行氣路線不同。

再者,武道九境,核心根基在於納入精氣靈器或五行之氣,甚至有煞氣、魔氣、鬼氣、妖氣等沖刷身體,修煉氣血,強筋健骨。

在煉體境界,第一步,就是需要將身體內精氣凝練,化入血肉之中,將精元儲存在血肉之中。

當然,儒家功法正直純粹,道家功法清靈綿長、佛家剛猛堅定,各有千秋,以修真之法補益武道修行,同時武道體魄也能益補修真之法,兩者可以相輔相成。

而純粹修真者不同,練氣過程,是去蕪存菁的過程,需要小心篩選五行之氣和其他靈氣,儘可能截留下靈氣補充自身,化為真元,作為修行之路的“根基”、丹田氣海為核心。武道也是一樣。”

呂培文看著無心,知道無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也還是等無心將之前所說的記下來之後,等了許久之後,才緩緩再次講來:

“人的體內,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不同。武道修精氣,生出真氣存下丹田,稱之為氣海。修道求真練真元,第五境結丹,居中丹田,故此為修真。

至於精氣神三寶中的神,只有在大道第二層煉氣化神修行,進入第五境金丹境修行之時,心海之上有了道靈、書種、佛根,相繼生根,開啟了神識,才算是有了“神”,在上丹田,為心海。

至於後面修行,神識、神魂、真元相互結合成就元神之體,那便是很遙遠的修行之路,

必須達到第三層煉神還虛,也就是第九境渡劫境之後,渡九重關九重劫,第一關紅塵劫之後,歷經紅塵洗練,便可以凝聚元神之體,也可以依照分身之法凝聚分身,再之後還有八劫,對你來說,太遙遠。

總的來說,修真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這四個層次,實際中只有前三層次可以修行,第四層次已經無法實現,屬於修仙入門。

第一層煉精化氣,又稱為百目關、小周天,為內丹築基的第一階段,修煉到達化精為元氣的階段。

周身經脈通暢,從此漸漸達到忘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帖,若存若亡。

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地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

到此忽然會進入幾乎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

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於全身。道家丹經所謂的“醍醐灌頂”,便是形容這種感覺。

之後的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兩層,我先以心神之術,銘刻在你心中,因為這些超越你的境界太多,你此時聽之無益。”

呂培文又是劍指點出,一道劍氣入了無心心海。

只是這次,無心覺得頭疼欲裂,連忙武道真氣運轉周天,以體魄真氣舒緩益補神魂。

“而兵家、妖魔、佛教修士的戰力極強,是因為注重兩者兼修。而到了第九境,入了第三層修行,諸法兼修者,或者上中下三丹田氣海,肉身、元神等都修行者,少之又少,因為並無多少心力兼顧,往往是專精一道。

人間凡壽命數十載,修真後延壽千百載,可專精一道而無遺力廣博。

武道可以輔助修真,修真也可以輔助武道,二者可以並存的法訣絕少,因為兩者並修,修行緩慢。當然也有這樣修行的人,可以越境而戰,但是境界緩慢。”

無心之前不知道修真之法如此繁瑣,聽著祖父簡單介紹,只能先囫圇記下,後面在細細瞭解。

呂培文也是趁著當下空閒時間,多為無心講一些修行之事,畢竟前面幾年,陪無心讀書的時間很短暫,自己忙於閉關修行,防止自身境界不斷下跌,偶爾出關也是四處尋醫,不斷奔波,很多話憋在心口,沒有說過。

見無心接受差不多,便又接著講述:

“修真既要修力,也要修心,修心又分入世和出世。入世潛修則如閉門造車,出世修行則會沾染紅塵,甚至矇蔽道心。

之前也說過,開啟修行之後便是如推石上山,一步不停,逆水行舟可保全自身,修行推石上山如履薄冰,絲毫不差,停則身死道消。

跌境更是像滾石下山,越走越快,最後便是粉身碎骨。

跌境之事,也有前例,曾有大修士,自第九境巔峰瞬息跌境,破而後立,觸底第一境引氣境,瞬息攜著全面九境的積累,一舉跨越到第十境。”

呂培文字是想要走那三教合一的路子,奈何門戶之見和天地之別,只能在第九境之後,以天地人三魂分身修行釋道儒功法,

天魂胎光分身修行道家道術,地魂幽精分身修行佛教佛法,眼前這道命魂爽靈分身,在世修行儒家儒道功法。

這個路子同樣適合無心,再加之無心三魂之上有先天妖魔鬼之氣,或許妖魔鬼釋道儒功法,這六道功法,無心都可以修行,加之百竅俱通,經脈也是得益於補天神石,先天暢通。

之前告訴無心齊修精氣神三寶,也就是說無心可以修行妖魔鬼釋道儒,可以試試六道合一的路子。

按理說,有補天神石下底子的無心,修行該是一日千里,誰想,世事難料,反而無心因此打小無法修行,各類靈藥溫養數年,後又藉助周天儀和大秦帝朝十二都天門陣,不斷灌注各色真元氣息,強行補充完九道封印之力,將無心竅穴衝開,與外界有一絲聯絡後,現在的無心,才堪堪可以修行武道。

即使如無心祖父呂培文的境界,也只是發現無心體內的先天邪氣,隱約察覺封印異象,無法徹底根除邪氣。至於無心心海深處的動靜,呂培文絲毫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

其中種種,實難述說清楚。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後悔也沒用

墨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