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此計,定能一舉覆滅倭寇,叫他們難逃生天!”

“若有一個倭寇逃了出去,末將願受軍令處罰!”

面對戚繼光信誓旦旦的軍令狀,江策沒有直接給出答覆。

不是他不相信戚繼光的能力和神機營的實力。

而是十萬神機營不容有失。

“先說說你的戰略。”

江策直言道。

他做事,向來都是謀定全域性才動,魯莽行事不是他的作風。

“陛下,從上一次打退倭寇時,末將便發現了倭寇們的戰鬥特點。”

“他們作戰風格彪悍,擅長近戰搏殺,機動性極強。”

“雖然我軍不懼近戰,但若是和倭寇正面硬剛到底,也難免損失。”

“但倭寇如此激進的作戰風格,會暴露出一個弊端。”

“那就是倭寇們陷入包圍後,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衝出包圍圈,而神機營最擅長結陣打仗,可謂他們的天敵。”

戚繼光說著自己的想法,神色興奮,

“末將認為,命兩萬神機營在倭寇趕赴陵城的必經之路上,在左右兩側呈一字排開,射擊倭寇中軍!”

“如此一來,倭寇排頭隊伍和末尾隊伍都會大亂,且無法支援。”

“而神機營一輪射擊後,倭寇們死傷無數,趁他們自亂陣腳時退出戰陣,命騎兵衝鋒,剿殺前陣的倭寇。”

“等倭寇大部隊死絕後,神機營的戰鬥力依然沒有損耗,便能再次追擊已不足為懼的倭寇了。”

江策在腦海中把戚繼光的想法過了一遍,但仍覺得有些不妥,

“倭寇們來到陵城時,估計天色很黑了,到時候你怎麼保證神機營的火銃手不會誤傷自己士兵?”

火把所帶來的光源太暗了,視野受限,始終是神機營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

“末將早有應對之策,大軍夜戰最考慮的便是將領統兵能力。”

“末將可以將那兩萬埋伏的神機營各分為五百人一營,保證了火力充足的同時,也不至於使大軍失了指揮而大亂。”

“最重要的,我軍剩下的八萬神機營,並不是正面對敵,而是包抄倭寇後路。”

“正面戰場,只需要一萬騎兵足矣。”

江策沉吟片刻,在案臺上的沙盤上擺出幾個棋子,模擬出兩軍交戰時的陣型。

若論戚繼光之言,他的辦法理論上是能以極小傷亡的代價殺光倭寇的。

但考慮到倭寇不會坐以待斃,戰鬥力也不十分弱小,江策還是否決了戚繼光的請命。

“人命關天,朕不會許你全部掌握十萬神機營,但朕命你為神機營主帥,許你八萬神機營野戰倭寇。”

“姚廣孝為監軍,你二人共同商議決定戰策,大事以戚繼光為主全權決定。”

戚繼光的戰略風險太大,稍有一個指揮不及時,便會付出不小代價。

江策不容許此戰有失,還是想要穩打穩紮,不求一次將倭寇全部拿下。

這一仗,只要殺了過半倭寇,剩下那一半,也就不足為懼了。

他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將倭寇一步一步趕盡殺絕。

“諾!”

姚廣孝和戚繼光一齊領命道。

很快,兩人便出了軍帳,商議如何埋伏倭寇之事,好應對即將來襲的倭寇。

“陛下,曹行舟送來奏章。”

錦衣衛千戶前行稟報。

“呈上來。”

“諾!”

千戶把奏章呈到江策面前。

江策粗略一掃,其中有陵城鄉紳的戶口,詳細記錄了每個豪紳佔地幾何、存糧幾何以及私兵多少。

江策面無表情地翻看著奏章,直至看到最後關於聚紅樓的那部分。

“大乾兵部尚書?”

看著聚紅樓的來歷和貪汙金銀的數量,一年居然高達三十萬兩黃金?!

饒是一向冷靜的江策,看到這個天文數字,也禁不住眼角直跳!

小小的一個青樓,何德何能貪汙如此龐大的黃金?!

要知道,除卻黃金白銀外,還有不少古董名畫這等價值不好衡量的奢侈品,其背後標註的數字,每一件都在數萬白銀之上!

令人觸目驚心!

難怪寧城十萬大軍不戰而降,難怪大乾軍的裝備比之金軍還差了不少。

原來這兵部尚書將大部分軍餉吃進了自己肚子裡!

而且,曹行舟還沒有抄完聚紅樓的財產,只是找到了聚紅樓老鴇的賬本統計出來的數目。

沒記在賬上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一想到這些東西全都是吸食南朝百姓的骨髓而來,江策便目蘊怒火。

他雖不是大乾皇帝,但他作為大明洪武皇帝,同樣體恤天下南朝百姓!

“傳朕的口諭,告訴曹行舟,事關聚紅樓的一切人員,不問身份全部抓捕。”

“明日午後全部抓到城門前問斬!”

“另外,將這賬本抄錄五百份,快馬加鞭送到大乾京城,全部張貼出來!”

江策神色嚴肅道。

大乾出了大貪官,此事一出,壓根不需要他讓錦衣衛造勢,民間輿論便會爆炸,大乾朝廷就會生亂。

到時候,趙奕即便想拿他清算陵城豪紳的事做文章,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了。

“諾!”

錦衣衛千戶出了帳,急忙差十來個錦衣衛選好快馬把訊息送到大乾京城。

而後又急匆匆地來到聚紅樓中,找到曹行舟,將陛下口諭傳達過去。

曹行舟聽完,神色一喜,

“還請大人替我回稟陛下,聚紅樓抄家之事子時前就能收工。”

“樓內名妓花魁等青樓女子,下官會給她們一筆遣散費讓她們在陵城安家。”

“其餘財產,盡數充公,收繳的物資會暫時存在衙門內,等候陛下清查。”

曹行舟拱手道,錦衣衛得到回答,也就拱了拱手。

“知府大人客氣了。”

“我這便回去稟告陛下。”

待千戶走後,曹行舟冷冷看著跪在自己身前、瑟瑟發抖的老鴇,

“兵部尚書何年何月何時來過聚紅樓?”

“來了幾次?”

“來樓裡都做了些什麼?”

“如實相告,你還有活命的機會。”

眼前老鴇穿金戴銀,卻哭得雙眼紅腫、妝容凌亂,

“知府大人,您這是要老身的命啊!”

“老身說了還能有活命的機會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大明的那些年

間隔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