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何快的辦法,咱們依然還是可以進行倒推。”

周羽暗示地說道。

“倒推?”

“如何便倒推?”

“很簡單,陛下要興科舉,是為了什麼?”

“自然是要尋找那些治理朝政的人才,當然也需要和勳貴進行對抗。”

朱棣回答說道。

“那尋找治理朝政的人才,倒是相當方便的”。

“每個地方,都會有一些這些的人才,還是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

“比如,每個官府的之中,都有一些師爺。”

周羽又提醒說道。

其實,在古代的很多地方的縣衙。

都是流水的縣令,鐵打的師爺。

這些師爺,才是對基層最為了解的。

他們也是對於基層的治理和出力最多的。

有時候,上任的那些縣令,根本就沒有治理基層的能力。

無論什麼事情,都會去請教這些我師爺。

這些師爺能力出眾。

但是隻有一個缺點。

那就是沒有學籍身份,也沒有地方上的勢力。

所以也就一直當師爺了。

這是他們一生中,可以達到的最大的官職。

雖然他們地位很低,卻是大明基層治理的主力軍。

“師爺?不就是那些縣令的助手嗎?”

“這些人,都是一些粗鄙之人,他們做師爺還行,怎麼能能再當官?”

一聽到這些人,朱棣眼中,明顯就有了一種鄙夷之色。

在有一些方面,他也是相當在乎進士之名的。

如果不是進士當上了官,那天下也不會服氣的。

“你瞧不起那些師爺?”

“那就更加不應該跟我在一起了!”

“還是離開罷。”

周羽故作不耐煩地說道。

畢竟他現在是乞丐的身份,還不如那些師爺。

而朱棣可笑的是,他瞧不起師爺,卻又是對周羽相當認同。

聽到這些,朱棣也不禁開始慚愧起來。

“周先生,是我失言了。”

“我只是覺得,那些師爺沒有功名,即使是當了上了縣令,那他們也沒有讓百官,讓百姓服氣的實力。”

“畢竟只有功名者,才能當官,這是幾百年來的規矩了。”

朱棣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他的擔心,也是不無道理的。

貿然提拔那些師爺,這隻會讓天下各個階層的人不服。

他們也難以服眾。

周羽自然早就料到了這個擔心。

“既然沒有功名,那就給他們一個功名嘛。”

周羽隨口一說道。

“這還是簡單的事情?”

“反正距離下次科舉還有二年。”

“朝廷直接下一旨,讓這些人來進京趕考,朝廷發教材,路費也報銷。”

“讓他們參加了科舉,之後便可以獲得功名了。”

朱棣被這簡單的話一愣。

又是不禁苦笑一聲。

是啊,自己剛才想得實在複雜。

讓他們來趕考,直接從師爺之中,選拔出來一些有才之士。

然後這些人,也是具有治國的才能的。

那麼朝廷也就不缺乏人才了。

“妙啊!妙!”

“給他們免費發一些儒家教材,給他們兩年的時間學習。”

“然後強行要求他們來趕考,路費也報報銷,這種福利,他們斷然不會拒絕。”

朱棣又是猜想起來。

自古以來都是那些士人自願自費來趕考。

如此事一成,那就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朝廷降旨命令來考試了。

這種先例,還沒有開過。

不過雖然朝廷會花很多錢,所得到的回報也是巨大的。

看到趙四總算是明白了一些。

周羽也是欣慰地點點頭。

其實,這種方式,在後世的華夏,也是出現過。

先工作,再進行研究生、博士,這些大有人在。

還有很多沒有錢上大學的人,國家也為其提供補貼。

所以這個方式,雖然朝廷會花一些錢,但是回報也是巨大的。

首先這選拔出來了的人,就是可以直接用的。

不需要再專門進行過多的培養了。

雖然師爺的素質良莠不分。

但是經過科舉的篩選後,就能選拔出來其中的那些有真正有才之人。

畢竟師爺要經常處理基層之事。

他們也需要認字,也需要熟讀法律與儒家經典。

這些人,只是因為錢財不足,才難以去參加科考。

“說得沒錯。”

“再以道府比例進行選拔,那自然可以得到一批執政方面的人才。”

“如此,科舉問題,便可以暫時解除。”

“不過,這種方法,也不可長久使用。”

“要想真的一直遷選出人才,大明的科舉,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層次的變革。”

周羽又說道。

很明顯,選拔師爺來進行科舉,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並不能一直用這種方法。

……

二樓。

“從地方上的師爺,來選拔治國人才?”

“此計真的可行?”

朱元璋在聽到之後,也是不禁開始嘖嘖稱奇起來。

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如此大膽的猜想。

不過雖然大膽,實施起來,成本並不高,而且也可以立刻來施行。

“這些人,真的可以用來治國嗎?”

朱標又想到。

“應該有用,之前,科舉先出來選出的一些所謂才子,他們五穀不分、五體不勤,連最基層的常識都不懂,又如何治國。”

“而那些師爺,則是對於基層百姓最為了解的人。”

“若是有他們治國,倒是可以提出更加對百姓有利的政策了。”

朱元璋猜測地說道。

雖然他沒有實施過。

但是如此想來,倒也是不可以。

“但就算如此,之前也沒有這樣的先例。”

“貿然實施,怕是會有危害,也會受到天下士子的反對。”

朱標還是有些擔心。

“怎麼沒有先例?”

朱元璋倒是突然反問一句。

然後,他看著朱標的疑惑眼神,又補充地說道。

“當年李善長跟隨我之前,就做了幾年的地方師爺,現在不也成了韓國公了嗎?”

“劉基曾經當過元朝的御史,但是後來他賦閒在家,當地百姓經常找他,他也算做過師爺的工作。”

“這二位大明支柱,不都有師爺的背景?”

“這……”

朱標聽到此言,頓時啞口無言了。

那真要往這方面來算,確實是也可以這樣說。

李善長和劉基,還都做過地方師爺方面的背景。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領主:時代初啟,我為人皇

霧浸梅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