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自己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北方已經脫離華夏的統治如此之久了。

近三百年的時間,不知道多少漢家兒女,都已經學會了胡語。

不知道多少漢家兒女,都已經拋棄了的華夏的衣冠。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他們對這一點,卻是渾然不知。

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從小說胡語,自己從小穿胡服,也是自然之事。

朱棣心中思緒萬千,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其中一件事。

“周先生,我懂了。”

“之前我還不解,元朝要把漢人,區分為北人和南人。”

“同樣都是漢人,為何還要區別成為二種對待。”

“原來,北人脫離了華夏太久,所以元朝相比南方人,更加相信北方的漢人啊。”

朱棣終於明白了這一點。

原來元朝時候的四等人。

把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分開,也是有其中的歷史淵源的。

北方漢人已經脫離華夏統治太久。

所以甚至胡人都會更加相信北方漢人。

“你說的沒錯。”

“但是這個還不是最為嚴重的。”

“我再問你一句,燕雲之地,脫離華夏有多久了?”

周羽繼續問道。

他覺得這個問題,趙四應該更加猜測不出來了。

“燕雲之地,這個我不清楚。”

“不過,我只記得,當年徐達將軍收入收復燕雲之時,父親從未有如此開心。”

“甚至專門把元大都,改名為北平。”

“以紀念華夏終於將北方平定之義。”

朱棣回憶地說道。

雖然他也說不出來,燕雲已經丟掉了多少年。

但是從當時父親的反應來看,一定是要比北方失去的時間更長一些。

所以朱元璋當時才會表現得如此激動和開心。

燕雲的收復,預示著北方大地終於平定。

“華夏失去燕雲這件事,要從五代十國講起了。”

“後晉兒皇帝石敬瑭,甚至認遼國為父,為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把燕雲之地,劃分給了遼國。”

“自此,燕雲之地一去不返。”

“宋太祖本來有機會收復,可惜去世太早。”

“而宋太宗王武德不足。”

“宋徽宗時候,曾經能短暫地在名義上收復了燕雲,不過根本就沒有到手,便被金國拿下。”

“有宋一朝,都沒有收復燕雲。”

“之後,又到了元朝的手中。”

“直到魏國公徐達攻破元大都,華夏人,終於才終於將燕雲能之地,重新收復到了華夏人的手中!!”

“從石敬瑭割讓燕雲,到徐達收復燕雲,已經過去了五百年矣。”

“這五百年的時間,想用十幾年就中心改變的了嗎?”

周羽之問,再讓再次讓朱棣怔住了。

他有想到,燕雲已經能已經能失去多年,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會是如此之久。

五百年的時間,又有王朝,可以有五百年的時間呢?

而燕雲之地,已經歷經了遼、金、元的統治。

被三朝胡人政權輪番統治。

還所以還剩下的得了多少的漢人文化呢?

朱棣雖然還不知道,燕雲現在具體是什麼情況。

但是他覺得,僅僅十幾年的時間,根本就改變不了的。

而自己又是作為燕王,朱棣突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已經開始變得走來走去越來越重了。

自己以後履職了燕地後。

也要大力在燕雲進行華夏文化的復興。

“周先生的所言極是。”

“如此看來,北方文脈喪失嚴重,難怪科舉難興。”

“加上胡人的統治,更是讓北方人口凋零。”

朱棣惋惜地說道。

燕地之痛事,讓他覺得心中情況語句愧疚。

……

二樓。

其中朱元璋對於北方的情況,是大到了解的。

但是今天一聽周羽說其中細節。

他更加覺得,這個過程實在變得更加艱難了。

胡人蹂躪時間太久。

他也更加開始懷疑起來。

北方的科舉什麼時候才能再次興起。

“父皇!如此看來,北方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我甚至覺得,如果不再加強對於北方的統治,他們再次倒向胡人,也未可知啊。”

朱標突然擔心地說道。

他其中有一種衝動。

也想要親自動能去北方視察一番。

看看北方真的的樣子。

“胡說!”

‘北方漢人,怎麼能可能會倒向胡人?’

‘他們才是受害者!當年紅巾軍打到北方時,多少百姓熱淚盈眶、簞食壺漿?’

“你不可因為胡人曾經統治之事,就開始能懷疑北方漢人的忠心!”

朱元璋當即是怒斥說道。

北方淪陷太久。

是地勢的原因。

而絕非是人心向胡。

不管什麼時候,北方依然還是抗胡的主力。

把胡人給趕出去,他們比南方的漢人還要高興。

‘父親,是我失言了。’

“我對北方不瞭解,以至失去了辨別。”

朱標馬上自責地說道。

剛才也是他太過去著急,才說出此言。

其實,他當然也是為北方漢人感到可惜的。

……

酒樓門口。

“周先生,我突然覺得,想要從北方找到科舉人才,壓根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十幾年的時間,或許都是快的。”

“如果真的普及儒學,可能要起碼五十年吧。”

朱棣現在已經能開始越來越洩氣了。

因為他直到今天,才知道北方淪陷得如此之慘。

“你還算是明白的。”

“之前你是盲目樂觀了。”

周羽點點頭說道。

“最慢的方法,確實是需要五十年以上的時間。”

“從發展北方經濟,再幫助把北方的教育提升起來。”

“當然,也可以一些捷徑,比如遷都,比如從南方向北方移民。”

“但是總的來說,這些方法,依然還是很慢。”

周羽提出了兩個其他方面的建議。

比如遷都、和移民。

這讓朱棣很感興趣。

“周先生,還有遷都的可能性嗎?”

“能否細說?”

“這個問題,現在講還不合適,合適的機會,我再給你講吧。”

周羽拒絕地說道。

畢竟這個方面要是講的話,那可不是一兩天就可以說得明白的。

所以今天這個科舉也沒有時間再說了。

“慢的方法,你差不多也已經瞭解了。”

“那咱們再詳細說說,快的辦法!!”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上將潘鳳,殺敵就能變強!

一二與布布

星辰之下,你我皆不平凡

塵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