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樓。

“分南北、分道府進行取士?”

“咱怎麼能就想不到這個辦法?”

“如此一來,科舉當真就沒有必要再停了?”

聽到了樓下週羽所講。

朱元璋突然覺得,自己心中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心中的鬱結,也是瞬間就暢通了。

其實,朱元璋對於這個辦法的接受程度,還是相當高的。

因為在他的心中,隱隱約約就已經有了相關的政策。

只是僅僅一個雛形,還沒有完全形成既定的政策。

而且在歷史上的二十年後。

當朱元璋再次重開科舉後。

就爆發了洪武末年最為著名的南北科舉案。

當時,考中的進士,竟然全部都是南方人。

朱元璋大怒,直接殺了主考官,讓人重新驗卷。

因為他覺得,一定是主考官作弊,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但是讓人重新驗卷後,依然還是一樣的結果。

還是都是南方人考中。

聽到這個結果的朱元璋,內心自然是無比的絕望。

自己二十年來,一直都想要扶植北方的學子,可是到頭來,怎麼還是這樣一個結果?

當時的他,自然是無法接受。

再次讓人重新驗卷。

所以後來的驗卷者,已經知道了陛下的意思了。

陛下就是要讓北方學子取士。

不管是什麼卷,一定要有北方學子的名額。

所以最終的結果,自然是五五分。

成為進士的那些人中,一半是北方人,一半是南方人。

所以這個時候的朱元璋,也是強行達到了某種公平。

他給了南北方各一半的名額。

當然,這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現在的朱元璋,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想法。

他被嘗深深地吸引住了。

以此保證了某種公平,和他心目的中的想法,竟然是不謀而合的。

不過,朱標明顯覺得,這事情還無需要再進行討論。

“強行達到某種公平,這……這也是公平嗎?”

“父親,您真的覺得可行?”

朱標問道。

“我覺得是要修改一下,但是大致是可行的。”

“這或許對某些個人顯得不公平,但是對於大明的大局,是公平的。”

看到朱標依然是疑惑地眼神。

朱元璋又繼續補充了一句。

“起碼,比直接停止科舉要公平吧。”

“停止了科舉,那天下士人就徹底沒有了上升通道,不知道現在多少士人在偷偷罵咱!”

“而分地域取士,起碼還是給這些士子一些機會的。”

他的這些話,倒是讓朱標點點頭。

也對,就算他再覺得現在的政策不公平。

但是也比直接停止要好。

如果只有兩個選項,那朱標當然會選擇第二個選擇。

“父親,我突然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如果要施行的話,那不需要把這個規則公佈出來,而是完全把這個規則,當成是隱形規則。”

“依然還是天下學子進京考試。”

“但是驗卷的時候,把他們按照戶籍所在地分開。”

“再從中按比例取士。”

朱標又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猜想。

不公開這個規則,也少了那些士人的心中的牴觸了。

反正到時朝廷也只是公佈一個結果罷了。

至於到底如何從中選擇進士,那些士人也不知道。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朱元璋聽到之後,也是相當認同地點點頭。

如此一來,科舉還是恢復到了以前的樣子。

只是在取士的方式方面,有所不同。

……

酒樓門口。

“那先生,如果按道府比例進行取士可行。”

“那又應該如何才能找出有用之人?”

“當今陛下正是對那些無能的學子失望,也是他廢止科舉的最大原因啊。”

朱棣又問道。

這同時也是他覺得科舉的另外一個問題。

像前朝,有用舉孝廉、有用士人推薦的,都是隻注重德行,而忽視了能力。

現在科舉雖然注重能力了。

但是這能力有此偏。

那些士人作詩能力強,治國理政方面,完全就是一個門外漢。

所以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

“對於這個方案,有兩個辦法。”

“你想聽快的,還是慢的。”

周羽問道。

“自然是快的!”

朱棣當即回答。

“那我先講慢的。”

周羽壞笑一下。

接著又解釋道。

“不是故意逗你,而是隻能先給你講了慢的,你才能明白快的。”

“好吧。”

朱棣也只好點頭,聽聽周羽的意見。

不過對於慢的來說,他也是知道一些的。

“周先生,您所說的慢的方法。”

“是是說是要花費十幾年的時間中,重新在北方推廣儒學。”

“要把北方的儒學之風,要重新振興起來?”

朱棣問道。

“差不多!”

“但是這個過程,你們想得實在是太過於簡單了。”

“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就可以讓這些北方的學子出現儒學的氛圍嗎?”

“我且問你,北方被胡人統治多久了?”

周羽的這個問題,直接把朱棣給問住了。

他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

畢竟在自己記事起來,徐達叔就已經把北方差不多給收復了。

而且朱棣確實是從來都沒有去過北方。

雖然被封了燕王,他甚至都還沒有去過燕雲之地。

也只有等到他自己真的成家之後,才要去北平開府。

才會直接的去北平履職。

所以北方的情況,他了解地得很少。

僅有一些瞭解,也只是從自己父親和大哥口中得知的。

所以這個花費十幾年的時間,也是大哥估算的。

他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

至於,北方被胡人統治多久了。

朱棣也算不清楚。

畢竟他加減乘除都沒有怎麼學過。

“周先生,我只記得,元朝之時,天下都在胡人手中。”

“那至少也有一百多年了。”

“再往前算,我就不太清楚了。”

朱棣慚愧地說道。

自己還好意思說什麼在要討論大明的政策。

結果現在連大明的情況,他都說不清楚。

“這個其實,很好算。”

“北方什麼時候落入胡人之手?”

“自然是靖康之恥的時候,南宋一百多年,元朝近百年。”

“到了現在,北方已被胡人統治了三百年了。”

“三百年的時間,你覺得只用十幾年,就可以改變的?”

周羽的這個反問,再次讓朱棣愣住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與智而謀

K蕭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