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安石變法的非常手段

“我和你說過,一旦科舉重開,動得是勳貴們的利益。”

“他們怎麼可能不會搗亂?”

“如果科舉能夠順利地重開,那才是怪事。”

周羽解釋地說道。

其實歷史上,朱元璋之所以把科舉給停下了那麼長的時間,才終於重開。

當然有他認為科舉不公平的一方面。

還有另外一方面,他需要先把勳貴給打壓了。

所以他把胡惟庸、李善長等人的派系給打壓了一遍後。

又把朝廷的大權,緊緊地攬在了自己的手中後,他才終於開始重新開始了科舉。

那些打壓勳貴的事情,也算是朱元璋對科舉重開的準備。

所以可想而知,想要開科舉,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先生此言,真是一語中的,醍醐灌頂啊!”

朱棣點點頭。

確實,他一開始是把科舉的重開,想得太過於簡單了。

他應該早就明白這一點的。

也不至於突然發生了這件事情,就開始急匆匆地來找周先生了。

不過他現在心中更是一團亂麻,也根本就想不出來任何的辦法。

況且,事情已經被北方學子鬧大了,無論如何,都難以再輕易地挽回。

接著,他又是問道。

“周先生,那朝廷應該如何,才可以扭轉這個影響?”

“這裡,有兩個方法。”

“一個是快的,一個是慢的,你想聽哪一個?”

“當然是快的!“

朱棣脫口而出。

“不過,我得先和你講講這慢的。”

周羽又是輕輕一笑。

“那好吧。”

朱棣也沒有辦法。

反正他被周羽調侃,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所以他相信他周先生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於是,周羽說道。

“你得先搞清楚,這北方學子案,是由誰煽動的?”

“肯定是胡惟庸!李善長!”

“朝廷早晚得把二人給扳倒了!”

朱棣頓時說道。

因為在他看來,最有的權勢的朝臣,正是此二人了。

可是他父親確卻是依然徵用重用二人,讓朱棣根本就想不清楚。

“不錯!算你眼光毒辣。”

周羽點點頭。

“這件事,胡惟庸二人定然是脫不了干係的。”

“他們在暗處,可以搞各種小動作。”

“所以關鍵,也得從二人身上出手。”

這話倒是提醒了了朱棣。

他頓時攥著拳頭說道。

“既然是他們二人,那隻需要讓錦衣衛去找二人的證據。”

“再詔告於天下,自然就會真相大白了。”

他想著,天下還沒有錦衣衛查不出來的事情。

如果朝廷的各種事情都一直被胡惟庸他們給搞亂下去。

那天下不知道會亂到什麼能樣子了。

“這個,只是慢的辦法。”

“即便找到證據,把他們給抓到,根本就難以服眾。”

“百姓只是認為,這是陛下強行要推行科舉,而把二人當替罪羊罷了。”

“長久下去,依然還是難以服眾。”

周羽解釋說道。

其實,這便是一直以來,那些清官的劣勢所在。

他們想要在正面打敗那些奸臣,是極其困難的。

想要快速實現,只能另起一個捷徑。

“那先生您說,還有什麼快速的辦法?”

朱棣又是問道。

“你可知道,當年王安石是怎麼推動自己變法的嗎?”

周羽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一個問題。

“王安石?”

“因為他有皇帝的支援啊,後來皇帝駕崩後,他的變法,也就完全無法推行下去了。”

朱棣張口就來直接說道。

他倒是對這個還是有一些瞭解的。

畢竟這是宋朝時期的一件大事。

甚至當時有人說,北宋正是亡於王安石變法。

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無稽之談,但是當時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

皇家之人,自然也會讓人研究此事。

所以這個教訓,皇家的人,幾乎都有了解一些。

“非也!”

“你以為,僅僅有皇帝的支援,王安石就能變法成功了?”

“宋朝皇帝的地位,你又不是不知道,文臣把他們限制得太死!”

“王安石想要成功,只能另尋他法。”

周羽一語道破了其中的關鍵。

聽聞此言後,朱棣了也是反應了過來。

確實是如此,特別是豪強這些改革方面的事情。

肯定又會遇到其他守舊派的反對。

不是皇帝一人可以推動的。

甚至有時候皇帝也不過是擺設罷了。

看來,自己一直以來對於王安石的改革都理解錯誤了。

難怪自己現在也沒有辦法對付胡惟庸。

甚至覺得自己的父親太過於武斷。

現在想來,父親也是有他的難處的。

於是,他又是問道。

“那先生,以您看來,王安石真正所做的,是什麼辦法!?”

“才得以推行改革進展下去?”

這個問題,朱棣了也覺得相當困擾。

因為那些政敵,都是喜歡汙陷於王安石。

最後讓他百口莫辯。

“當然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周羽解釋說道。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如何還?”

“那些人汙陷王安石,難道王安石也要反汙陷過去?”

“王安石可是正人君子啊!”

聽到這些,朱棣倒是更加不解了。

因為他是知道王安石的劣勢。

那些敵人在暗處,可以隨便給王安石潑髒水。

時不時鬧出來一些大新聞。

如此一來,必然會讓王安石被輿論所綁架,難以讓改革推行下去。

“有時候,君子也不得不用一些非常手段。”

“明白嗎?”

“最關鍵的,要看那君子是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周羽又解釋著。

他看到朱棣還是不明白。

乾脆便上是直接說道。

“當時王安石變法時,開封府尹,總是會處處和王安石做對。”

“由於他的故意誣衊,讓變法難以進行下去。”

“王安石如果想要找到開封府尹的把柄,也得需要不少的時日,而且變法是刻不容緩的。”

“當時,他就不得不安排了一場假戲。”

“一場假戲?什麼戲?”

“遇刺!!”

周羽繼續說道。

“王安石安排他的同黨曾布,在開封街頭遇刺。”

“雖然刺殺並沒有成功,但是鬧得是軒然大波。”

“沒有過多久,開府府尹便被革職。”

“當時,甚至開封府尹都鬧不清楚,因為刺殺不是他安排,也找不到和他有任何的關係。”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種錄

青眉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