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由奢入儉難

在周羽看來,絕對不能因為大明得國正,而沾沾自喜。

畢竟國運和這並沒有什麼關係。

大明之後的皇帝,那是一個比一個荒唐。

或許正是得國太正,反而是讓後世的皇帝們都失去了警戒。

“先生說得極是。”

“雖然大明建立了,這天災情況依然還是沒有一點好轉。”

“為了幾次北伐,也印了大量的紙鈔,已經有了元末的影子了。”

“不過我相信,等大明徹底把北元給打得一蹶不振之後,軍費方面自然就會省很多,紙鈔貶值的情況也會有好轉了。”

朱棣又馬上猜測起來。

明顯比剛才更加樂觀了。

畢竟元朝的起義,那是越鎮壓越多,最後必然會導致軍費的奇缺,導致紙幣的濫發、崩潰。

而大明不一樣,等北伐結束,那麼大明自然就可以節省軍費。

到時也可以避免再出現濫發的情況了。

“趙四,你可真是樂觀。”

“難道你沒有聽說過一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明朝廷嚐到了紙幣濫發的甜頭,怎麼還會輕易停止呢?”

“即便朝廷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的濫發紙鈔,官員也會創造需求。”

“因為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從中撈得足夠的油水,人性是貪婪的。”

周羽當即是反駁道。

所以這才是最難以解決的。

百姓都已經嚐了濫發的好處了。

你想要改革,那就是在和百官做對。

百官怎麼會同意此事呢?

“這……”

朱棣一時有些啞口無言,他又害怕了起來。

若真是如此,那可就太可怕了。

一旦開始,就再也沒有結束的時候。

“先生,大明也會步元朝的後塵嗎?”

徐妙雲也更加擔心。

她也是急切地問道。

“從某種角度來看,是的。”

“不過,大明起碼還會有一個託底的,不會像元朝那樣崩潰得徹底。”

“用什麼託底?!”

朱棣和徐妙雲當即問道。

要是真的能夠有什麼託底的辦法,他們必須得把握住。

畢竟找到託底辦法,起碼可以防止大明墜入深淵。

“大明的貨幣政策,還有唯一一個優勢。”

“那就是與元朝完全紙鈔化不同的是。”

“大明是紙鈔與銅錢並行。”

“這相當於是一個雙保險,即便先把紙鈔廢了,依然還可以用銅錢來支付。”

“起碼基礎的消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周羽分析起來。

大明的紙鈔沒有徹底化,倒是給大明留了一個好處。

如此一來,便是可以用銅錢進行託底。

起碼銅錢不可能會造成濫發,也就可以保證貨幣的穩定了。

朱棣聽到之後,倒是更加驚喜了。

果然還是有辦法遏制現在紙鈔濫發的情況。

“那想辦法把這些紙鈔都給回收了,然後大明統一用銅錢得了。”

“如此一來,大明自然也不會再受到紙幣濫發的影響了。”

朱棣當即是如此設想道。

畢竟紙鈔這東西,本身就是一個雙刃劍。

一時可以增加大明國庫,長久下去,那就是在消耗大明的信譽。

所以短暫可以用,長期來看,還是得廢止。

“你設想的辦法很好,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周羽反駁起來。

不過,他倒是沒有直接揭曉其中的問題。

而是馬上又看向了徐妙雲問道。

“你可知道,朱棣設想裡面的漏洞?!”

“嗯……”

“先生剛才好像說過,大明的銅錢本來就是不足的。”

“只用銅錢,不僅是大額交易不便的問題,華夏本來開採的銅錢就不夠。”

“甚至之前朝廷還專門從民間收銅具來製造銅錢。”

“一旦完全把寶鈔給廢止,轉而只用銅錢的話,那銅錢的缺口將會是更大,大明怕是不夠用了。“

徐妙雲眨了眨眼睛,倒是馬上就想到了其中問題的關鍵。

如果銅錢真的足夠的話,怕是之前的宋朝也不會用紙幣了。

“沒錯!”

“銅錢的數量,是最致命的問題。”

“如果是隻用銅錢,將會造成其他更加嚴重的問題。“

周羽也是點點頭。

畢竟銅錢作為貨幣,在華夏起碼已經有了兩千年的時間了。

華夏先民一直在開採銅礦。

以目前的科技來看,銅礦的開採已經到了盡頭了。

再加上人口地不斷暴漲。

銅錢根本就難以作為唯一的貨幣來推行。

到時百姓沒有足夠的銅錢使用,怕是也得迴歸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了。

“那大明豈不是陷入到了尷尬的兩難境地?”

“用寶鈔不是,不用寶鈔也不是。”

“這簡直是把大明的活路給封死了啊!”

朱棣聽到徐妙雲的分析後,不禁開始痛苦起來。

感慨大明的銅礦怎麼會如此之少,連基本的銅錢交易都滿足不了了。

逼得大明必須得用紙鈔。

但紙鈔又難以人為進行控制。

如此看來,倒是真的陷入到尷尬境地了。

“如果用白銀呢?還有黃金?”

“白銀、黃金,為何比銅錢貴?不正是它們更加稀少嗎?”

“那應該怎麼辦?”

“誰知道?”

朱棣和徐妙雲討論了一會,也沒有什麼結果。

因為不僅是銅錢,在大明的白銀與金,都是相當缺少的。

這也是大明禁用白銀支付的原因了。

白銀現在都已經成為了貴族的奮起奢侈之物。

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大明的貨幣都彷彿是陷入到了一個僵局中。

他們紛紛是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周羽。

“所以,這正是回到我最初和你說的。”

“大明必須得從外國來獲得貨幣。”

“這白銀,正是最好的替代之物。”

周羽便是趁機解釋道。

現在他們的討論,也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朱棣也恍然大悟了,原來周先生給他們解釋了這麼多的東西。

正是要讓大明從外國來獲得替代的貨幣。

想想也確實,大明天然的貨幣不足,看來也只能從外國來獲得了。

“那先生,為何一定要用白銀與外國交易呢?”

“銅錢與金難道不行嗎?”

朱棣又問。

“因為這白銀,才是目前外國的最廣泛存在的貨幣。”

“這也方便以後大明與外國交流,甚至是兼併外國。”

“大明和外國交易,也應該首選白銀。”

周羽簡單解釋了幾句。

畢竟這裡面的原因還是很複雜的。

在明清專注於治理內部的時候,外國的大航海,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這白銀也成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貨幣。

所以大明如果不想錯過這一次的大革命,那用白銀也是必須的。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地球盡頭

柒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