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大明的國運

“準備金?!”

這個奇怪的名詞,倒是吸引了朱棣和徐妙雲的注意。

怎麼發行紙鈔還得需要用準備金。

這準備金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準備金,便是紙鈔所對應的實際金銀。”

“紙鈔,如果憑空濫發,那就會成為無根之木,難以維持下去,所以錢莊也不會用紙鈔兌換金銀銅錢,因為根本拿不出來。”

“但元朝創造性的提出了準備金,他們發行紙鈔的時候,要求一定要有實際對應的金銀。”

“百姓即便用拿著紙鈔,也可以隨時到錢莊去兌換成真正的銀子。”

“這從源頭就保證了紙鈔的信譽。”

周羽又是解釋起來。

透過宋朝和元朝的對比,讓二人明白了準備金的作用。

朱棣也是點點頭。

“原來,紙鈔是需要和實際金銀相對應的。”

“大明現在的寶鈔,發了這麼多,根本就沒有相對應的金銀銅錢了。”

他苦笑一聲。

明白了準備金的重要性。

“這準備金,其實相當於是對於紙鈔濫發的一種束縛。”

“印發紙鈔之前,必須要用準備金,如此才能保證紙鈔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先生,我這樣理解,是正確的嗎?”

徐妙雲也大膽地猜測起來。

原本她還以為,紙鈔與金銀銅完全可以並行,現在看來,這二人其實是要互相對應的。

“沒錯!妙雲理解得深刻。”

“準備金,正是一種法定的束縛。”

“從這個角度來看,是不是元朝剛開始發生紙幣,就更加合理一些?“

“他們早就想到了紙鈔濫發的危害,並以此而做了應對。”

周羽點點頭,不由得誇讚了徐妙雲一句。

後者也是不禁更加開心了。

“不僅如此,元朝其實對於紙鈔的發行,比大明更加徹底。”

“大明起碼還是寶鈔與銅錢一齊並用。”

“而元朝時候,完全就是紙鈔。”

“從一千、五百、到十錢、五錢,都有相對應的紙鈔。”

“可以說,元朝的紙鈔各類也比大明豐富多了。”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讓每個元朝百姓都用上了紙鈔。”

“所以他們肯定得更加慎重。”

周羽又補充起來。

他的解釋,更是讓二人明白了元朝紙鈔的廣泛。

從這一方面來看,確實也是比明朝先進一些。

“當然,發行紙鈔,最根本的還是需要數學方面的人才。”

“大明對於數學,一直對官員的要求不高,不像元朝,從天下各處招攬數學人才,也應對紙鈔的變化。”

“所以才會如此嚴謹。”

“這些措施,都保證了元朝紙鈔在前二十年的平穩發展。”

“元朝的紙鈔政策,明顯是優於紙鈔的。”

透過周羽的,朱棣也開始不得不服氣。

這元朝初年的紙鈔發生,還真的比明朝還要嚴謹。

所以這元朝中統鈔的聲譽,在初年也比洪武寶鈔好多了。

不過,他馬上生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先生,既然元朝初年的紙鈔如此完備。”

“後來又是如何走向崩潰了呢?”

朱棣但是問道,因為他看到,元朝似乎對於紙幣的濫發,有著極強的警戒心的。

專門出臺了很多方面的政策,以防止此事的發生。

做的準備,比大明還要多了。

而且元朝因為疆域遼闊,所以他們可以獲得足夠的金子與銀子來當成是準備金。

準備金的充足,也進一步防止了紙鈔的濫發。

所以如果一直下去,元朝的紙鈔系統,應該會是一直相當穩固的。

怎麼就突然變成了元朝末年的那種情況?

因為濫發而導致紙幣系統直接崩盤,甚至是還到了需要變鈔的地步。

這一變鈔,等於是之前老百姓手中的那些紙鈔,全部都成了廢紙。

更加會引起百姓們的不滿的。

非到萬不得已,肯定不會啟用變鈔這個辦法。

所以的元初的情況和元末的情況,完全就是兩個極端。

朱棣和徐妙雲都是相當好奇,這裡面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才會變成了這個樣子。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也不復雜。”

“畢竟很多事情,都不是人為所有干預的。”

“從元朝開始以來,天下的起義就是不斷的。”

“一開始還會有幾年好收成,到了後面,也是天災不斷,光是黃河也決堤了好幾次。”

“即便是元朝滅亡的時候,他們依次在還是在修黃河。”

“所以為了鎮壓起義,為了應對不斷出現的天災,他們明明知道紙鈔不可以濫發,也是不得不如此了。“

“只能說是,元朝本來就是得國不正的,即便他們的紙幣系統再完美,遇到這種情況,也早晚會是崩潰的。”

周羽又是解釋道。

元朝畢竟是一個天然就不成熟的國度。

雖然他們吸取了很多華夏治國的經驗,吸取了很多宋朝滅亡的經驗。

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元朝的治國水平還是不行的。

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有了歷史倒退的情況。

他們還想要把華夏都變成草場。

到了元末的時候,確實是已經有了北方的大片土地都變成了草場。

這嚴重影響北方的收成情況。

所以即便是到了明初,他們也需要花大精力把這些情況給扳回來。

這也是如此北方糧食收成不佳的原因了。

“原來是這樣。”

“所以總體上來說,元朝還是遠遠比不上大明的,起碼大明得國之正,歷朝沒有哪一個朝代可以出其右。”

“從這一點上來看,大明的國運也會一起碾壓於元朝的。”

聽到了周羽的解釋後,朱棣終於是開心了起來。

因為他從先生的口中得知,雖然元朝的貨幣系統稍微比大明好上一些。

但是這根本就無濟於事,元朝從本質上面來看,本來就是活不長久的。

反觀大明,得國過程比元朝光明多了。

“不要高興太早。”

“依你看,如此大明的北伐,難道不也是一種窮兵黷武嗎?”

“這北伐所耗費的糧草,比元朝時候鎮壓起義還要多。”

“而且大明開國以來,天災也是不斷的。”

“不要把大明想得太過於樂觀。”

周羽當即是提醒了一句道。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大秦,始皇祭天我香火顯靈

紅色大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