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瞳孔一縮,一身煞氣瘋狂催動,在身前形成一層層的防禦,然而他一身力量與蘇文和潘正元積蓄許久的力量相比,可以說脆弱不堪。

轟隆!

老者一下子被那雷霆般的力量淹沒。

一口血又一口血連續吐出,老者連內臟都碎裂了好幾個,終於拼了老命擋住第一波。

第二波又已襲來。

他眼見一個千手千臂巨人浮現,每一隻手持聖器,次序揮動。每一次揮動,他的虎魔蛇魔之類一一破滅。

這種破滅是不可恢復性的,意味著他的術法力量和意蘊徹底的消磨。

老者臉色都白了,他狂吼著去抵禦,只是無論他催動多少煞氣,多少潛力,都始終無法減少自己力量的損失。

這時他才知道對峙兩人的修為遠超於自己。

蘇文與潘正元可以說都站在了將級的巔峰之處,老者只是將級的中下位置。

以老者之能如何承受得起蘇文與潘正元的合力一擊?!

老者發覺自己參與了自己不配參與的戰局,後悔萬分,但是此時後悔已經遲了。

“老夫蜀地陳如今……”

話剛出口,一個血色巨人影子直往他身上一掠,瞬間一身力量似乎不再是自己的,生出了各自思想,嘻嘻哈哈地化成了成千上萬只的血神子。

千手千臂巨人斬滅心神與術法,血色巨人掠奪生命本源,兩種力量各自逞威,摧枯拉朽將陳如今打得潰敗。

陳如今絕望地狂吼著,死命壓榨自己的潛力,一點點地在死亡的邊緣掙扎,絕不放棄,但是敗亡的局勢根本無法挽回。

在王正斌眼裡,這位將級才剛加入戰局就被一下子抽到了遠處,落在岸邊的沙灘上,狂吼著拼命掙扎,卻被雷池仙光血影死死壓入沙灘裡。

然後沙灘上閃出一個個扭曲變異的血色道篆,如無數的蚯蚓在沙灘上蠕動。

待血色道篆消失,又一股股白色仙光瀰漫。原本的沙灘已經化作一座花崗岩一般的堅石。

一個將級就這樣消失滅亡。

將級術法的玄奧,以王正斌境界完全看不懂,不明覺厲,只能對蘇文膜拜不已。

咔嚓!

七殺碑四分五裂。

蘇文伸手一招,拿了一塊,若佔三分之一多一點。

潘正元也拿了一塊佔三分之一大小的碎片。

剩餘的細小碎片四下散落。

其中兩塊恰好落在譚復生和王正斌腳下。

譚復生撿了,石塊上有兩字:“明明”。

王正斌撿了,石塊上有兩字:“鬼神”。

譚復生念道:“日月日月……”

驟然兩字化作一道光華照入心神,他突然念道:“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一時煞氣雲聚於其身,似乎有術法寄託在他身上。

王正斌一愣,覺得他念之詩不是很吉利,再看自己撿的石塊,已經碎成一堆沙子,那鬼神兩字直接印在了那把被毀的大刀之上。

大刀雖然仍是許多小孔,但是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刃口鋒利逼人,似無堅不摧。

這刀裡還多了一個意識。

那意識似乎是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惡魔,他以心神稍微觸及一下就沾染滿心的暴戾,喚醒一股嗜血好殺的慾望。

好在他心性過人,死死把守本心,終於硬挺過去。

等譚復生與王正斌清醒,發覺蘇文與潘正元早已不見。

大江恢復原本的滔滔不絕景象,商船順流而下,船家重新掌控了船隻,乘客們唸叨著神仙打架,一切顯得那麼正常。

譚復生有點失落,他道:“當初我若早點向仙真請教,說不定能得到不食煞就保留我異能的法門。

這位大能對普通人心善,即使爭鬥之時也小心地庇護著我們,顯然是個有道仙真。其法肯定光明磊落。”

王正斌搖頭道:“修行法門珍貴無比,別人為何平白給你?還是莫要強求的好。”

“如何不能強求?!”譚復生感嘆道,“不貪心不違背道義,緣來時應敢去攀結,緣盡時勇於放手。

求道,我輩便該從心。

可惜我們已經錯過了機緣!”

他一時惆悵不已。

王正斌想想道人那仙風道骨,超然物外,不由怦然心動:如果真能求得仙道,自己也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他建議道:“仙真曾提過廣南城,估計就居住在嶺東省廣南城一帶,反正我們都是到處遊歷,不如下一處就去廣南城,說不定有緣還能遇上。”

兩人帶著深切的期望商量著改變行程。

荊沙城外,鼓山

此山高陡峭,林深石奇。

曾守正與一行人憑崖眺望,遙遠大江如絲帶繞著一大城。城池上空煞氣如火,有如朝霞,點燃半邊天空。

曾守正穿著一套藍色官服,補子繡了孔雀,頭戴藍寶石朝冠,別上花翎。

他外罩一件黃馬褂,揹著手,嘆息道:“原以為太平賊聲勢已衰,沒想到兵鋒仍然如此犀利。

以我潛心練兵十萬,與賊兵交戰,仍然三戰三敗。

雖然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出了名的,但是若將這支兵馬丟在這裡,我無顏面對湘地父老,還得投河去!”

曾守正苦笑。

他的幕僚左湘農體格壯碩,鬚髮皆張,火色騰上,此時目光灼灼地道:“太平賊的石翼王本就是頂尖兵道奇才,用兵如神。

她的修為得太平天國升龍之勢加持,早就到了校級巔峰,又是最可怕的奇術第十三篇,當然所向披靡。

不過她所修終究是第十三篇,前鋒凌厲,後鋒無力。

我們修習是第七篇,堂堂正正,不偏不倚,即使是一時不如她,後勁必然比她強,曾公無需自愧。”

此時曾守正身邊的人都是他心腹手下,投身於其儒門正統的道理之下,一起共享這門頂尖奇術的絕妙力量,對自己所修奇術均具極大信心,紛紛發言鼓舞鬥志。

曾守正得大家支援,精神抖擻,頷首道:“想當年我別師下山,曾有一年平賊,三年致天下太平之願。

現在想想,簡直天真好笑得很。

不過能得諸位大才相助,未來必定如願以償。”

又道:“我有預感,如能撲滅太平賊,我必然能晉升將級!”

他背後煞氣瀰漫,展現一道雄偉的身影,高逾三丈。

身影面目五官與曾守正一模一樣,峨冠博帶,手持道德文章,大道綸音奏響,令人如痴如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邊城戰事

匆匆兩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