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張偉這次還是準備寫一個故事,一個在現代赫赫有名,但在這個時空不會出現的故事,則天大聖皇帝武曌,也就是武則天的故事。

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寫出這樣一個故事,足以讓張偉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但是張偉沒有辦法,他只是一個人微言輕的平頭百姓,他只能賭。

因為陶時說過,那位長公主在長安開設求賢館接濟寒門士子,這說明在這個達官顯貴與世家大族權力交換的遊戲裡,她並沒有多少支持者,只能將目光投向那些無人問津的寒門子弟,然而哪怕是寒門士子,只要是像陶時這樣稍微有點眼光和遠見的都不會去投奔她。

因為她是女子,一個註定無法坐上皇位的公主,所以陶時寧願在東都學院捱餓都不願去長安的求賢館,像這樣的人肯定不在少數。這樣就不難想象長公主的心情了,自已雖然打出了求賢的名號,但大部分都是來蹭飯騙吃騙喝的庸才,錢花了事沒辦成,可想而知她該多麼沮喪。

所以張偉要賭那位長公主的野心遠不止如此,要賭她對權勢的貪婪,更要賭她不知前路,急需有人來給她指明方向,併為她注入一劑強有力的信心。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武曌,也就從未有過女主天下的先例,她便只能靠自已胡亂的摸索。既然如此,那麼張偉就告訴她,有人做到過,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只要她願意相信,並且她一定會相信,這個故事就會變成真的,是她也可以做到的。因為人就是會不斷地催眠自已,不管是自信心還是僥倖心理,本質上都是對自已所堅信的事物和信念做出肯定,還是那句話,一件事只要有人說上一萬次,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在張偉奮筆疾書的時候,楊招娣則跑去將遠安縣的幾個鄉帶頭的隊長都給喊了過來,只是少了秦豹,這時張偉也沒空去管他了,直接放下筆,隨後拱手作揖給他們行了一個大禮。

見張偉如此鞠躬行禮,那些人都嚇了一跳,皆連忙稱不敢,而張偉則直起身子,滿級凝重的說道:“想必大家都知道秦虎被抓的事,大家都是一個縣裡出來的同鄉,往日裡也都沒少受秦虎照拂,我今日找大家前來,就是去救秦虎的,若是有人怕了,現在便可以離開。”

此話一出,就有人不樂意了:“張兄弟這話說的忒侮辱人了,咱們是那忘恩負義的人嗎,只要張兄弟你有好辦法,我們一定去。”

其他人也跟著附和道:“沒錯,只要不是殺人放火的事,張兄弟你只管交代。”

“對,一定去!”

張偉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於是接著說道:“既然大家信任我,我也不會坑害大家,放心,這個主意你們是絕對沒有危險的。”

說罷,張偉又跟眾人仔細的交代了要準備的東西,隨後親自將他們送到了門口:“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說多了沒意思,我在此先代秦虎謝過各位兄弟了。”

說罷,張偉又是長長地鞠了一躬,這次眾人沒有拒絕,只是都笑著拍了拍張偉的肩膀,什麼都沒說離去了,而張偉則是回到了書案前,繼續寫他的故事。

在數個小時的奮筆疾書後,張偉找來了幾位木工,讓他們對著文字,將其刻到了準備好的竹簡上。

等竹簡制好後,張偉抄起竹簡就丟在了地上,連踩帶蹭,使其變得破舊不堪,然後又將其扔進了水中,在完全浸透後,再用炭火小心地炙烤,反覆數次後,張偉便得到了一份人為做舊的竹簡。當然,這種也就是個樣子貨,但凡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假的,但張偉不在乎,因為這本就是個幌子和藉口而已。

待張偉準備好竹簡後,原先被張偉喊過來的幾個隊長也都準備好了相應的物品,並喊來了約摸近千人的隊伍,正聚在門外,等張偉出來。

看著門外的人群,張偉此時心底有些發虛,因為按照慣例,像這樣的事情,帶頭的總要站出來喊上幾句漂亮話,振奮士氣的同時也要籠住人心,不然到了現場若是亂了陣腳,可就麻煩大了。

可問題是張偉也就一小鎮學渣的出身,別說在數千人面前講話,連在全校升旗的紅旗下讀檢討書的機會都沒有,臨上場了才覺得底氣不足。

這時候也沒法退縮了,張偉一咬牙,邁出了大門,尋了個高點地雜物堆爬了上去,畢竟古代一沒有投影儀,二沒有喇叭,說場面話就得讓所有人都看見你,並且聲音一定要洪亮,不然底下的人都聽不清你說什麼還怎麼鼓動人心?

張偉站在高處,用盡吃奶的力氣大聲喊道:“各位老少爺們,我是張偉張白圭,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我,都是鄉里鄉親的,我就不說那些場面話了,俗話說,在家靠兄弟,出門靠朋友,我們來到這興泰倉工地這麼久了,之所以沒被人欺負,靠的是什麼?”

見底下人都不說話,張偉這時也顧不上是不是自已演講能力不足了,繼續喊道:“靠的是我們夠團結,因為我們擰成了一股繩,力往一塊使,就沒人敢小瞧我們,還有就是秦虎兄弟,不是他帶頭將我們團結到一起,我們恐怕也只能是一團散沙,你們說是不是?”

張偉的話音剛落,底下的人群就議論起來了:“沒錯,上次要不是咱們去的人多,盧氏縣來的那幫人還真瞧不上咱們,到時候不知道怎麼擺臉子呢。”

“秦虎兄弟這人沒得說,是真的夠意思,上一次要不是他……”

“要我說啊,張白圭兄弟說的對,咱們只有一致對外,才能不受欺負!”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見氣氛差不多了,張偉打斷了眾人的討論,繼續說道:“現在秦虎兄弟有難,說個難聽的話,這裡不少人都受過他的幫助,咱們不能忘恩負義啊,現在,我們就要去為他求情,把他救出來,你們去不去?”

遠安縣眾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道:“去,當然去!”

“沒錯,誰不去誰就是孫子!”

張偉:“那好,大家帶上東西跟我走,我張白圭從來不會讓兄弟們白出力,事成之後,每人到我這領三十文錢,就當辛苦費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種錄

青眉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