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喊完了,好處也許了,張偉也不多囉嗦,直接跳下高處,大手一揮:“兄弟們,跟我走!”

說罷,張偉帶頭往外走去,期間他甚至不敢回頭去看身後跟來了多少人,他怕自已那好不容易聚起的勇氣和信心,會被現實打擊到絲毫不剩。

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出了興泰倉工地,往西邊的福昌宮而去,這麼大的動靜,自然是沒能瞞過龐興的眼睛,在聽完令吏的報告後,龐興把玩著手中的棋子,淡淡地說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大人不管嗎?”那令吏幾乎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還在勸告:“若是鬧出了事情,大人也會受到牽連的,不如現在派人去將他們截住…”

“啪!”

龐興將那枚刻著卒字的棋子狠狠地拍在了棋盤上,聲響之大甚至嚇了那令吏一跳:“本官說了,我已經知道了,你是聽不懂嗎,還是說你要教本官做事?”

“大人息怒,小的告退。”面對龐興的怒火,那令吏哪裡還敢多說,告罪後急忙離開了。

龐興沉默地坐於棋盤前,屋內一時有些寂靜,許久,龐興才自言自語道:“人生如卒,你只能埋頭向前,希望你能活著過河,那樣才有選擇下一步方向的機會。”

張偉則完全沒想那麼多,帶著人一路風風火火地抵達了福昌宮,路上甚至都沒有停下歇息,還引來了附近不少看熱鬧的村民。

“先停一下,那幾個舉萬民傘的站到前面來,隊伍不要亂,等下我喊什麼你們就跟著喊就行了。”張偉也在此時叫停了隊伍,令他欣慰的是,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還是比較重義氣的,基本都跟了過來。

至於那什麼萬民傘,就是用竹竿加上布匹做的,上面寫了不少人名和讚美的話,舊時紳民為頌揚地方官的德政,都會送上幾把萬民傘,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送錦旗。

這玩意在清代非常流行,地方官離任的時候,當地的鄉紳都得表示一下挽留,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就是拉一票老百姓來送萬民傘了,意思就是大人你身為父母官,就像傘一樣庇護著一方百姓,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老百姓送的越多,當官的就越有面子。

以至於到了晚清時,別說清官,就是貪官在離任時,都得想盡辦法,弄幾把萬民傘裝點一下門面,畢竟貪汙受賄是一回事,面子上總要過得去。

張偉要做的就是給長公主送萬民傘,我喊一千人來為秦虎求情,會被說成是煽動民意,意圖謀反,那麼送錦旗你總不能說我違法吧。要知道像長公主這種身居高位的人,金錢權力什麼的都是過眼雲煙,只有面子最重要,連後世的資本家都會做慈善,畢竟誰不喜歡自已有個好名聲呢?

“好了,都跪下,跪下,那幾個扶萬民傘的拿穩了,不要歪!”

把隊伍安排好後,張偉帶頭跪倒在福昌宮前,大聲喊道:“草民張偉,久聞公主大公無私,愛民如子,今特領鄉親前來進獻萬民傘,以贊公主仁愛之名!”

他們這大一群人突然到來,著實把保衛公主的宿衛嚇了一跳,老早就關閉了福昌宮的大門,還備好了強弓硬弩,鎧甲兵器,以防不測,卻沒想那帶頭的忒狡猾,正好走到離大門一箭遠便停了下來,搞得他們也摸不清楚情況。

在聽完張偉的喊話後,那領頭的宿衛不敢耽擱,立馬跑去給長公主報信了,張偉他們跪在地上等了約摸十數分鐘後,福昌宮的大門開啟了。

首先衝出來的是一隊騎兵,分為兩部,散落於人群的兩邊,隨後就是數十名身披鐵甲手持武器的步卒,於福昌宮前排佇列陣,警惕地看著張偉他們。

出於對官兵的畏懼,人群裡不少人騷動了起來,張偉也只能盡力安慰:“沒事的,不要怕,他們不是衝著我們來的。”

這時,張偉這次想找的正主才從福昌宮內出來了,打頭的是數名手持黃麾儀仗的宮人,隨後是四名執扇的宮女,最後則是帶著丫鬟和僕從的長公主。

許是為了彰顯自已的威儀,長公主身穿大紅的石榴裙,外罩單絲花籠裙,上繡金絲做花鳥狀,圖案紛繁複雜,有些甚至只有米粒大小,卻依然能不失形狀;頭戴高冠義髻,上配金花鈿,左右插著簪釵、步搖,後戴犀角梳篦,配飾以七彩羽毛和鮮花,整個腦袋搞得跟大雜燴一樣。

雖然這一套行頭張偉光看就覺得累,但在古代也是沒辦法的事,先不說隋唐時對官員和百姓服飾的顏色有要求,就是染色都不是個易事,所以越是達官顯貴,出門在外,裝飾服飾越是怎麼色彩豔麗怎麼來,不然如何能凸顯自已的地位。

“公主仁德!”

見到正主出場,張偉帶頭高呼了一句,隨後做俯首跪地狀,遠安縣的眾人雖然一頭霧水,但也都跟著喊道:“公主仁德!”

“好好好,都起來,都起來,不必多禮。”雖然長公主的臉上盡力維持著淡然地笑容,但是那彎起的眉間卻有著隱藏不住的喜悅:“來人啊,去拿些錢財來,賞賜給他們,都賞了。”

張偉並未起身,而是跪爬了兩步,好讓自已顯眼一些,隨後將那竹簡用雙手高高舉起:“稟公主,今日我等看到異相,有白凰啼於清晨,周圍的公雞皆俯首稱臣不敢啼叫,那白凰飛走後,我等於白凰所在,得古籍一卷,眾人都說此乃祥瑞,必是附近有大德之人,才會如此,我等久聞公主仁愛之民,特前來進獻萬民傘與異寶,以頌讚公主之賢名。”

“祥瑞現世,蒼生之福,吾哪裡敢稱仁德,皆是虛名罷了。”長公主嘴上雖然這麼說,身體卻很老實,微微抬手一揮,很快便有識相的侍衛上前接過了那所謂的萬民傘,至於張偉手中的竹簡,則被流朱親自上前取走,在檢查後轉遞給了長公主。

“武皇傳?”

雖然一眼就看出手中的竹簡是個假貨,但這種時候做戲要做全套,長公主還是開啟了竹簡,只見上面赫然寫著:貞觀十一年,詔入宮,為太宗才人,賜名武媚,無人能知,日後此女將主天下,是為則天大聖皇帝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來三國可以這麼讀

皖南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