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韋信話音落下,那十幾艘大船上的官員同時放聲高呼:“蒼天庇佑,陛下聖明,我大隋朝如日中天!”

張偉的臉上則露出了沉思之色,941萬多戶,約4900萬到5400萬左右的人口,算上沒記錄在冊的僧侶、奴婢、隱戶和逃戶,整個國家的人口接近六千多萬,在宋代的占城稻引進之前,這幾乎是每一箇中原王朝的催命符。

秦末人口,不足5000萬;漢平帝時期,5959萬;漢桓帝時期,5648萬;隋煬帝大業年間,4602萬;唐開元二十八年,4814萬,而在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數字背後,是秦末流民大起義、綠林赤眉起義、黃巾起義、隋末大起義和安史之亂。

反觀歷史上那些有名的治世,不管是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太康之治和貞觀之治,都是人口少得可憐的不到兩千萬。畢竟先祖們再怎麼辛勤勞作,終究還是會超出這片土地承載能力的上限,加上土地兼併,活不下去的流民便會揭竿而起,給統治者一點小小的歷史震撼。

就在張偉思索時,露臺上又有一名太監跑上前來,扯著嗓子喊道:“陛下口諭,盛世之會,當與民同樂,一應貢品,皆賜百姓,賞!”

聽到傳令太監的話,岸邊看熱鬧的百姓紛紛跪倒在地,高聲齊呼道:“謝聖人賞賜,陛下聖明!”

“賞!”

旗艦上的傳令兵此時發下命令,三百艘小船輪流往岸邊駛去,將船上的物品分給百姓,岸邊的人群中很快便爆發出一陣陣歡呼雀躍之聲。

這可比電影要熱鬧多了,張偉看著那幾乎快將欄杆壓垮的人群,正在感慨時,卻聽船首的一名官員冷哼了一聲,衝岸邊的人群,頗為輕蔑地說道:“瞅瞅他們那樣,真是可笑,這華夏盛世,與爾等賤民有何關係?”

張偉循聲望去,只見那是一名很年輕的官員,卻穿著五品以上官員才有的紫袍,而他那句話,雖然引起了旁邊不少官員的不滿,卻沒人敢開口呵斥,很顯然,這應該是某個世家出身的子弟,頗有背景的那種。

張偉垂下了眼眸,沒錯,這自古以來,所謂的盛世,與普通老百姓又有什麼關係,不過是世家門閥的遊戲,權貴們的狂歡罷了。

“諸位大人,晚宴即將開始,請各位大人儘快入席,莫要讓陛下久等。”

那露臺上的太監又喚了一聲,船上的官員在齊聲告諾後,依次換乘小舟,抵達了臺閣,張偉和燕翼則裝作是某名官員的隨從,一起混了上去。

上了露臺,張偉才發現,上面不止有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還有不少異族之人,應是前來賀壽的各國使節,其中不少人正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很顯然是在討論剛才那場宏達的獻禮儀式。

長公主坐在皇帝的下首,她對面便是太子的席位,太子年歲三十上下,五官端正,笑容和煦,給人的印象為人隨和,但細細看去,卻又有常年身居高位的威儀之感。許是在皇帝面前,兩人都表現的極為熱情,一副相處和睦的景象。

至於龍椅上的那位,燕翼與張偉說過,名叫楊開隆,年號鴻仁,其外表看上去,面容溫和莊重,因年歲漸長,身形有點臃腫。相較於他的兒女們,楊開隆整個人都透露出一種沉穩和內斂,眼神中更是有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從容和堅定,這是一位年富力強的皇帝,朝中絕對沒人敢於挑戰他的權威。

張偉和燕翼跪在最角落的屏風旁,見張偉一副好奇寶寶的模樣四處打量著,燕翼忍不住出聲提醒道:“別亂瞅了,小心被人發現。”

“尚書令韋信大人到!”

隨著一聲通傳,韋信最後一個抵達了晚宴會場,當他出現後,所有的官員都起身離席,連太子都站了起來,以示尊重。長公主則穩如泰山的坐在原地,她偷偷瞟了一眼自已的父親,只可惜這位陛下早已修煉到喜怒不形於色,僅僅只是看了一眼站起身的太子,隨後便又看向了韋信。

在這種場合,韋信身為尚書令兼當朝宰相,自然是由他帶領文武百官向皇帝拜賀:“拜見聖人,陛下五十大壽,臣等祝賀陛下龍體康健,萬壽無疆!”

長公主也站起身來,祝賀道:“兒臣祝父皇天保九如,福壽齊天。”

隨後,皇帝諸子、各地藩王和各國使節都紛紛送上祝福,甚至已經有大臣開始跳起蹈舞禮,表示忠心了。

楊開隆的臉上掛著笑容,淡然地接受了所有人的拜賀,直至所有人都返回席位後,才端起了酒杯:“朕乃寡德之人,登基二十餘載,凡事不敢言功,但求無過,幸得上蒼垂憐,祖宗庇佑,群臣效命,十數年間風調雨順,山河無災,邊塵不驚,百姓安居樂業,方才有今日盛世之景,朕決定,自今日起,改年號為延載,意在延我大隋基業,長盛不衰!”

楊開隆:“諸位,請與朕共飲此杯!”

在場眾人:“陛下聖德,願共飲,祝我大隋基業,長盛不衰!”

一杯酒飲完,楊開隆又看向了韋信,喚道:“韋信。”

韋信急忙起身離席,小步快跑至御前,畢恭畢敬地行禮道:“臣在。”

楊開隆:“你立下大功,應當賞賜,可有何想要之物?”

韋信:“天地萬物皆歸陛下,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能為陛下效命,已是臣等之幸,當盡心盡力,輔佐陛下,此乃臣節,不敢言功,臣俯首跪拜,別無所求,惟奉陛下之命爾。”

“善。”楊開隆讚了一聲,隨後說道:“但為人主者當賞罰分明,內史令何在?”

“臣在。”內史令(正三品)歐陽鵬也起身離席,手中還拿著早已準備好的詔書。隋朝設三省六部制,內史省負責起草和頒發皇帝的詔令,唐朝時改名為中書省。

不過宣讀詔令這種事情,平時都是由中書舍人(正五品上)來完成,今日安排一省之官長來宣讀,著實給足了韋信面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邊城戰事

匆匆兩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