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正統,當時的儒學大家們,真的是人腦子打成狗腦子,往古籍裡想方設法的摻私貨不說,還禁止自已的學生學習對方的理論。

這也就導致,其實後世的很多古籍,包括論語,都極有可能是漢朝儒生篡改編寫的,早就跟原版對不上了。

至於張偉和燕翼得到的這本《六韜》,故事倒沒有那麼曲折,它唯一的疑點就是不知道作者是誰。

有說是姜太公呂尚所作,因為全書的內容就是圍繞文王和太公一問一答展開的,也有說是後人假借其名所作。後世之人普遍認為,這本書應該是戰國末期的兵家學者所著,因為書中不僅有戰車,還有大規模的騎兵應用戰術,從這一點推斷,該書最早都應是戰國中期所成。

《六韜》全書六卷六十篇,前兩卷文韜和武韜探討的是君王治國之道,後四卷龍韜、虎韜、豹韜、犬韜探討的是打仗用兵之術。

在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六韜》從歷代兵書中脫穎而出,與《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一起被確定為武學經書,從此成為兵學著作中最耀眼的七顆明星之一。美國學者凱德•史密斯在《如何讀六韜》一文中評價:它像一本軍事百科全書。

話說回張偉這邊,橋公不知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就給了他兩人一本書,張偉和燕翼無奈之下,只得花錢向獄吏錢老五買了紙筆,輪流抄寫此書。

相比於燕翼,張偉學的更艱難些,尤其書中的好多字都是通假字不說,他連意思都搞不清楚,得虧燕翼在旁邊時常為他解答,不然張偉怕是都要放棄了。

由於知道橋琳後面要考教他們,兩人俱不敢偷懶,皆勤奮學習著,然後張偉發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是對的。

要知道他前世不過一學渣出身,天生對讀書就不感興趣,不然也不會識字這麼久,手上就一本論語。

現在被關在牢房裡,限制了自由不說,旁邊還有個學霸天天抱著書卷不撒手,廢寢忘食的苦讀,把自已的畫風都帶偏了。

張偉從開始的人在心不在,變成如今的全神貫注,可以說全靠燕翼憑一已之力製造出來的學習氛圍。畢竟每個人人多多少少都有上進心,看到別人那麼努力,心裡除了敬佩外,還會有種不服輸的勁頭,他能做到,憑什麼我不行,自然而然的就會受其影響,也跟著努力起來。

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也到了橋琳考問他們的時候,由於兩人太過專注,以至於橋琳出聲呼喚,兩人才回過神來。

張偉、燕翼:“晚輩白圭(伯安)見過橋公。”

“嗯。”橋琳點點頭,隨後說道:“此龍韜卷,你們讀了有幾日了?”

張偉略一思索,回答道:“回橋公,已有十日了。”

橋琳:“進度如何?”

燕翼:“晚輩已能背誦。”

張偉則有些不好意思的低聲說道:“晚輩愚鈍些,目前只能熟讀,尚不能背誦。”

橋琳:“無妨,學路漫漫,有天資聰慧者,可一日千里,也有平凡之人,只能埋頭趕路,但無論快慢,只要還在往前走,便都值得誇獎。”

張偉:“多謝橋公。”

橋琳:“各自說說看,你們讀龍韜卷時,裡面哪一篇給你們的印象最深刻?”

聽到橋琳的問題,張偉還在翻書,燕翼已經拱手說道:“回橋公,晚輩印象最深的是奇兵第二十七篇,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橋琳:“為何選了這段?”

燕翼:“因為此乃為將之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橋琳點點頭,未做評價,又問向張偉:“你呢?”

“回橋公,晚輩印象最深的是選將第二十篇。”張偉捧著書卷,也顧不上失禮,低頭照著書本念道:“知之有八徵: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諜,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徵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橋琳沉默了小片刻,似在回憶:“你又是因何而選了這段?”

張偉:“回橋公,晚輩只是覺得,這一篇雖然寫的是如何挑選並瞭解將領水平的高低,但實際上這八種方法,不只可以用來選將,也可以適用於各行各業挑選人才,辨別品德優良。”

橋琳略一思索,又問道:“你可知,為何挑選人才需要辨別品德優良?”

張偉:“因為有才無德之人比無德無才之人更可怕,無德無才之人,至多不過害了自已和周身之人,而有才無德之人若是身居高位,則能禍亂天下。”

“善。”橋琳讚了一聲,隨後將手中的一卷書籍遞給了張偉:“此乃文韜卷,將其熟讀,仔細些。”

又將另一卷書籍遞給了燕翼:“此乃虎韜卷,你記下後,再與白圭交換他手中的文韜卷,待你二人將這兩卷讀完,我再來考問。”

張偉、燕翼:“諾。”

雖然不明白橋公為何分別給了兩人不同的書卷,但張偉還是老老實實的坐下,翻開了文韜卷,然後就被其開頭的文師第一篇給震驚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張偉不可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確認自已沒看錯後,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臥槽,這真的是本兵書?

還有這種發言,在這個時代,怎麼看都不會被統治者接受吧?

畢竟你不宣傳忠君愛國就算了,竟然還高喊著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這不妥妥的在挑戰皇帝的個人權威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人間點陰燈

土老包子

盛世貞觀:追妻之路

瑰客